李萍,張年健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 農林與服裝學院,安徽 安慶 246003)
水稻(OryzasativaL.)是全球一半人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高達2/3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1]。水稻在整個生育期會受到病、蟲、草危害,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1-3]。其中,作為限制水稻生產重要因子之一,雜草不僅與水稻爭奪光、水、肥料等資源,還可作為多種病蟲的橋梁寄主或中間寄主[4-5]。由于雜草和作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有效防除水稻田雜草是目前面臨的極大挑戰[6]。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直播稻已成為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一種重要輕型稻作方式[7]。直播稻田的雜草發生量、發生種類明顯多于人工移栽和機插秧田塊,如不及時防治會造成嚴重損失甚至絕收[8]。當前,我國長江流域水稻田主要的雜草有禾本科雜草如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闊葉雜草如鴨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雨久花(Monochoriakorsakowii)、耳葉水莧(Ammanniaarenaria),以及莎草科雜草如異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螢藺(Scirpusjuncoides)。在農業生產中,由于常年重復使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雙草醚、氰氟草酯、氯氟吡啶酯等除草劑,使雜草產生了靶標抗性,除草難題日益嚴重[9-11]。
為有效延緩雜草抗藥性的發展,除草劑復配成為生產實踐中較好的解決方案,不僅能擴大殺草譜,還能達到降低用藥量和用藥成本,實現高效防除抗性雜草的目的。雙環磺草酮對水稻田、鴨舌草、雨久花及異型莎草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但對3葉期以上稗草防除效果差[6];氟酮磺草胺可防除水稻田禾本科雜草、莎草和闊葉雜草,呋喃磺草酮對水稻田鴨舌草、雨久花、澤瀉、耳葉水莧等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雙環磺草酮和氟酮·呋喃酮在殺草譜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但目前對于二者復配的聯合作用尚未見報道。為此,本研究通過田間藥效試驗初步探索雙環磺草酮和氟酮·呋喃酮的聯合除草活性,篩選其適宜的復配比例,以期為水稻直播田雜草的防除提供理論依據。
1.1.1 藥劑 25%雙環磺草酮懸浮劑(SC)(日本史迪生生物科技株式會社),9%氟酮磺草胺+18%呋喃磺草酮懸浮劑(SC)(德國拜耳股份有限公司)。
1.1.2 雜草 田間試驗中的雜草種類包括:稗草(E.crusgalli)、千金子(L.chinensis)、鴨舌草(M.aginalis)、耳葉水莧(A.arenaria)、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
1.1.3 作物 水稻品種為嘉花一號,由蕪湖市玖玖農業有限公司提供。
1.1.4 主要儀器 CF-18C-U 18L電動噴霧器,臺州春豐機械有限公司;極飛P8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廣東極飛科技有限公司;QUINTIX35-1CN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1.2.1 試驗田 田間藥效試驗選擇在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石澗鎮水稻直播田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白山鎮水稻直播田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潮土,質地為砂質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7%~1.83%,pH6.5~6.7,無前茬作物。
1.2.2 田間藥效試驗 根據不同的劑量和使用方法劃分田塊為L1、L2、L3、L4、Lck、W1、W2、W3、W4、Wck,其中L1、L2、L3、L4、Lck處理田塊設置在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石澗鎮水稻直播田,施藥前1 d將稻田積水排干,施藥后48 h再灌水,保持田間水層5cm 7 d。W1、W2、W3、W4、Wck處理田塊設置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白山鎮水稻直播田,施藥前稻田有1 cm深淺積水,施藥后不灌水。Lck、Wck均為不施藥不除草清水對照,每個小區30 m2,每個處理重復3次。各施藥處理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施藥處理方式
2021年6月18日下午施藥,施藥當天氣象條件為晴,日平均氣溫27℃。施藥時田間雜草的主要發生品種為稗草、千金子、鴨舌草、丁香蓼,其中稗草和千金子發生最為嚴重。大部分雜草處于3葉期,部分千金子和稗草已達4~5葉期。
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除草劑防治水稻田雜草》(GB/T17980.40-2000)進行防效調査。每小區隨機取4個點,每個點抽取0.25 m2,分別在藥后7 d和15 d調査記錄每個小區的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藥后7 d、15 d、30 d目測各處理對水稻的安全性。株防效計算公式為:
P/(%)=(Nck-Nt)/Nck×100
式中:P為株防效(%);Nck為對照區雜草株數:Nt為處理區雜草株數。
于施藥后7 d、15 d調查株防效,調查結果(表2)表明:不同農藥有效成分、不同噴霧等處理方式情況下,25%雙環磺草酮懸浮劑和27%氟酮·呋喃酮懸浮劑復配對稗草、千金子、丁香蓼、鴨舌草具有較好的防效。除耳葉水莧外,雙環磺草酮+氟酮呋喃酮有效成分為(375+202.5)g/hm2時防除稗草、千金子、丁香蓼、鴨舌草的效果優于其他含量。

表2 雙環磺草酮和氟酮·呋喃酮復配制劑對水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
而使用農業無人機噴霧,藥后7 d對稗草的防效明顯降低,對千金子、丁香蓼防效差距很小;藥后15 d對五種雜草防效均有所降低。施藥后不灌水7 d后對稗草的防效明顯降低,15 d后對丁香蓼的防效也有明顯降低。
施藥后雜草植株由心葉至整株呈現逐漸白化癥狀,并且莖基部出現褐化腐爛,直至斷裂死亡。因此,處理最佳的方案是雙環磺草酮+氟酮呋喃酮有效成分為(375+202.5)g/hm2使用噴霧器人工噴霧,施藥后灌水保水,對稗草、千金子、丁香蓼、鴨舌草的防效為83.1%~98.6%;對耳葉水莧防效較差,僅29.7%~46.5%。
雙環磺草酮與氟酮呋喃酮復配時,不同有效成分施用后對雜草有不同程度的防除效果。從目測結果看,水稻株高、葉色、分蘗等指標與對照相比無異常,說明無藥害癥狀發生,對水稻生長安全。
近年來,隨著大面積推廣水稻直播等輕簡化栽培技術,稗屬雜草、千金子等是南方水稻直播田的主要優勢雜草[12-13]。由于長期重復使用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及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ase)抑制劑類除草劑,雜草抗性水平逐漸提高[14]。作為登記用于水稻移栽和直播田防除一年生雜草的新型對羥基苯基丙酮酸雙氧化酶(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雙環磺草酮在中國稻區幾乎沒有使用歷史,因其低抗性及與其他除草劑無明顯交互抗性,備受人們的青睞。有實踐表明,雙環磺草酮對抗性千金子、大齡千金子以及李氏禾等惡性雜草都具有很好的防效,與五氟磺草胺復配對稗草、千金子、鱧腸及異型莎草均呈現加成或增效作用,進一步擴大了殺草譜[15]。
本研究表明,HPPD類抑制劑雙環磺草酮與ALS和HPPD類復配抑制劑氟酮·呋喃酮對稗草、千金子、鴨舌草、丁香蓼等均有良好的防效,但需要加大噴液量使藥劑和雜草植株充分接觸,并且需要在施藥后保水以保證最佳效果。HPPD類抑制劑具有殺草譜廣、持效期長、與環境相容性好等優點,且對水稻安全性極高。本研究開創性地將雙環磺草酮和氟酮·呋喃酮進行復配,為稻田惡性雜草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有良好的前景。下一步還應進行不同環境下更嚴謹的多因子大田藥效試驗,從而為雙環磺草酮與氟酮·呋喃酮復配在生產實踐中的全面推廣應用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