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信陽農林學院 旅游管理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以來,高校教師逐步開展了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管理學作為旅游類本科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思政教育功能。開展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改進教學效果、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專業學科特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使學生了解旅游行業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根據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要求,結合旅游類本科專業學生的特點,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原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管理學是研究人類管理活動一般規律的科學,凝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管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是對管理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客觀規律的總結、概括,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豐富,可以指導人們實現有效的管理。作為未來的管理者,旅游類本科專業學生需要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從而在未來的管理實踐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設計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融入教學[1],同時注重引入旅游行業的相關案例,引導學生運用管理的基本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財富。在進行管理學教學設計時,始終貫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旅游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有機融合,從黨史、國情中學習管理經驗,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責任擔當意識[2]。同時,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緊密關聯,在開展教學設計時突出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體會管理智慧,從文旅深度融合的角度,鼓勵學生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全球化的發展促使多元文化不斷碰撞與融合,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出現了多元化。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才能在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提升生命的價值。管理學的教學設計,應引入偉人的典型事跡,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結合旅游行業管理者的道德觀和素質要求等,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系統的專業素質,向世界宣傳我國的發展成就,讓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國[3]。
目前我國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課程普遍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陳傳明主編的馬克思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管理學》,課程可分為總論、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創新六個知識單元。根據課程思政設計原則,結合各知識單元的專業理論知識,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具體表現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在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基本達成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啟發式教學法要求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旅游類本科專業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比如引導學生從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旅游企業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的管理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各知識單元設置相關案例,把需要掌握的管理學知識融入案例中,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組織文化部分,引入華為、格力、海爾等企業的案例和相關模范人物的故事,使學生掌握組織文化相關知識的同時,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培養時代責任感,樹立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根據授課內容,適當開展情景模擬訓練,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和感受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模擬的管理情景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管理學知識,鍛煉專業技能,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比如在溝通部分,通過創設人物角色及溝通情境,使學生理解溝通的障礙及其克服方法;在風險部分,通過引入“風險投球”游戲,使學生理解風險的大小及規避方法。
任課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承擔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比如在危機管理部分,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開展主題討論,引導學生結合新冠肺炎疫情,討論旅游企業如何開啟“自救”創收模式;在決策部分,可以在班級分小組進行專題討論,分析鄉村振興戰略、文旅融合等政策對旅游行業的影響以及旅游企業的決策。通過教師的組織、參與和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三年的實踐,本課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與管理學知識點緊密聯系,有效實現了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自然融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發展能力;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均為優秀。學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淺,不僅加深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也了解了國家政策、行業規范,學會了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較好地實現了管理學課程思政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