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然 冼玉娜 許 葉 鄒金輝
兒童不同類型不良體態及運動干預的研究
陳 然1冼玉娜2許 葉1鄒金輝1
(1.廣西體育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31;2.南寧市體育管理培訓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1)
對兒童不同類型不良體態、原因及干預方法進行綜述。兒童的不良體態類型主要有功能性長短腿、骨盆前傾、脊柱側彎、高低肩、駝背等,這些不良體態可能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影響而導致,如發育不良、姿勢不正等,更多是由于不良生活習慣所致,通過適度的運動干預,包括核心訓練,可以達到較好的矯正效果。
兒童;不良體態,干預;矯正
2017年廣西南寧市6所公立幼兒園3018名3-6歲兒童接受了不良體態及平衡穩定性的現場測評,家長及幼兒園老師接受了問卷調查,不良體態的篩查項目包括:功能性長短腿、骨盆前傾、脊柱側彎、高低肩等,結果發現,有不良體態的兒童高達86.8%。兒童不良體態是一種常見的功能障礙,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不僅造型體態上的不美觀,還會嚴重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成年之后可能出現更多其他體態問題,累及終身。不良體態的成因除病理性因素外,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致的更多。如長期的不良坐立姿勢會導致高低肩、脊柱側彎,常翹二郎腿會造成骨盆側傾,站立時上肢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則會代償產生脊柱側彎。運動改善體態異常并促進機體健康的主要機制便是改變肌肉力量“不平衡”這一現象[1]。通過適度的運動鍛煉,使原本維持正常體態的失衡肌肉得到充分的激活,恢復骨骼肌正常功能[2],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達到靜態以及動態的平衡。
兒童的不良體態類型主要有:功能性長短腿、骨盆前傾、脊柱側彎、高低肩、駝背。
王志新認為,長短腿是指兩條腿長度不同。正常人的兩條腿也會有一點差距,相差1厘米屬于正常范圍。但有些孩子兩條腿差距較大,就會造成明顯的走路跛行,或一長一短的這種感覺。孩子長短腿分為真性和假性,假性長短腿是兩條腿量的距離一樣,但走路時有一長一短感覺,可能與先天性胯關節脫位、或關節炎癥有關。真性長短腿的兩條腿長度不一,可能超過1厘米或1厘米以上[3]。
較正確的骨盆位置向前傾斜一定的角度。骨盆前傾是骨盆位置偏移,
骨盆姿勢異常中比較常見的是骨盆交叉綜合癥,即為下交叉綜合癥。下交叉綜合癥是由于腹部肌群與腰后肌群的平衡被打破,具體表現為腰椎 過度前凸,骨盆前傾[4]。除此之外,人體的骨盆也會產生冠狀面骨盆傾斜以及矢狀面骨盆傾斜,冠狀面傾斜會使左右兩側髂脊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變大,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長短腿引發的。
脊柱側凸,是指在冠狀面上,一個或幾個脊柱節段未處于身體正中線,形成帶有側向弧度的脊柱畸形[5]。
1.3.1 特發性脊柱側彎
特發性脊柱側彎(idiopathic scoliosis)是指在發育期間原因不明的脊柱一個或多個節段向側方向彎曲,同時伴有椎體旋轉的三維結構畸形,以 Cobb角 ≥ 10°作為診斷金標準,屬于結構性脊柱側彎[6]。
注:站立位全脊柱正位 X 光片上,選擇彎曲兩端最傾斜的椎體(即上、下端椎體),沿上端椎上緣、下端椎下緣各劃一條直線,兩線的夾角或其垂直線的交角稱為 Cobb 角(cobb angle)[7]。
1.3.2 功能性脊柱側彎
功能性脊柱側彎(functional scoliosis)是指由于姿勢不良、運動習慣等原因導致的脊柱出現代償性左右彎曲(無椎體旋轉),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X 片檢查脊柱骨性結構均為正常,又稱非結構性脊柱側彎[8]。
高低肩,就是人體兩肩不一樣高的現象,即兩側的肩胛骨的高度不一樣,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有一側較高有一側較低。
駝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變形,是胸椎后凸所引起的形態改變。正常人的脊柱從側面看是呈S形的,有4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當各種原因造成胸椎生理后凸曲度變大時,就形成了駝背。
駝背分為姿勢性和結構性,姿勢性駝背常見于青少年,此駝背的特點是背部較為柔軟,X 線片上并無骨骺的改變,畸形容易糾正,多歸因于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結構性駝背大多是由于脊椎骨病變所造成。
兒童產生不良體態受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中除了受遺傳影響外,也與兒童生理特點有關,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骨骼承受壓力和肌肉拉力功能比成人差,如果長期處于不良姿勢骨易發生彎曲變形,容易產生骨盆前傾、膝內(外)翻等現象[9]。
后天因素主要來自長期使用錯誤的坐姿、站姿、走路姿勢,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時間不正確背包姿勢如單肩背包等會使身體受力不均而形成高低肩、長短腿、脊柱側彎等不良姿勢[10];學習負擔加重,低頭伏案作業,玩手機,形成頭前伸、圓肩、駝背等不良姿勢。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不良體態的不了解,大多數的家長對于不良姿勢的認知度低,也不重視[11]。甚至一些醫生也認為姿勢不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3-6歲會自行糾正,不需要干預。但臨床上卻有很多姿勢不良的兒童超過6歲仍不能自行糾正。目前,在兒童不良體態的干預方法方面的研究較少,且沒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符合兒童身心發育規律的體系。
李紹斌從長短腿的分類、長短腿的形成原因以及長短腿的測量評定等方面講述長短腿的相關知識[12]。詳細闡述了結構性長短腿、功能性長短腿的形成原因,介紹了長短腿的測量方法。
范竟一認為:孩子長短腿可能與坐姿不當、先天發育異常、外傷等情況有關。(1)坐姿不當:長期坐姿不正等,易造成骨骼、肌肉生長異常,出現脊柱側彎,造成腿長短不一,部分還伴有高低肩;(2)先天發育異常: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可能會導致腿部發育不對稱或髖關節發育不良,出現長短腿;(3)外傷:意外摔傷腿部,可能會導致軟組織損傷,使下肢出現腫脹,嚴重時會出現腿部關節骨折,導致兩條腿長短不一;(4)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也可引發患側肢體生長紊亂,導致兩條腿長短不一,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肢體長短差距越來越大[13]。
足過度前旋也有可能引發功能性長短腿現象[14]。
骨盆發育異?;蚣怪?、髖臼結構功能異常時,可出現異常骨盆前傾。脊柱側彎、髖關節發育不良、腦癱、下肢及骨盆骨折等,都有可能導致異常骨盆前傾。缺乏鍛煉、長期久坐及不良坐次也可能會誘發。
骨盆交叉綜合癥(下交叉綜合癥)是由于腹部肌群與腰后肌群的平衡被打破,具體表現為腰椎過度前凸,骨盆前傾人體的骨盆會產生冠狀面骨盆傾斜以及矢狀面骨盆傾斜,冠狀面傾斜會使左右兩側髂脊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變大,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長短腿引發的。
脊柱側凸分為功能性和結構性兩種,后者又分為先天性、代謝性、神經和肌源性等多種疾病導致的不明原因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和非特異性脊柱側凸。其中,特發性脊椎側凸較為常見。后天性脊柱側凸根據病因可分為營養不良性、姿態性、神經病理性、胸部病理性等 4 種脊柱側凸方式[15-16]。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快速期(通常在 10-18 歲)會出現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凸,病因不明,無其他器質性病變,除了存在脊柱三維彎曲畸形,會伴有椎體和胸腔變形、形體不對稱、運動失衡等病理現象[17-18],嚴重時會出現腰部疼痛、肺功能受限,甚至影響生長發育。該發病率約為1%-3%[19-21]。一般10歲左右發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凸約占學生總數的0.5%-3.0%,其中需要外科矯治的約占10%。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教育蓬勃發展,但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前所未有地加重,脊柱側凸在中小學的發病率或將因此提高[22]。
高低肩主要受到遺傳基因、先天發育異常、小兒麻痹癥、脊柱側彎、日常生活不良的姿勢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誘發出現。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兩側肌肉發育不平衡。經常側躺或者習慣背單肩包,會引起肩膀肌肉的緊張,導致高低肩。(2)高肩胛癥也可能會出現高低肩的視覺感受。(3)部分脊柱側彎兒童可能會出現高低肩。
袁帥強認為高低肩可分為先天引發和后天引發兩類。前者因骨性結構異常,導致雙側肩部形變。后者誘因是長期錯誤姿勢,導致肩部肌肉長時間縮短代償,肩部周圍部分肌肉喪失功能,出現外觀的形變。兒童高低肩大多是由后天不良姿勢所造成的高低肩,且后天高低肩具有可塑性[23]。
駝背是脊柱向后拱起,多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無力。年老脊椎變形、坐立姿勢不正或佝僂病,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可引起。
姿勢性駝背多歸因于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結構性駝背大多是由于脊椎骨病變所造成,諸如休門氏病、脊柱強直、壓迫性骨折、退化性的脊椎疾病等。姿勢性駝背若長期得不到矯正,會使胸椎前側壓力過大,造成胸椎前側的壓迫性骨折,從而導致結構性駝背。
目前國內臨床上對于矯正不良體態,多數以貼扎、支具、支架和手法為主[24-25],運動干預為輔,其中運動干預訓練方法以加強無力的肌肉力量或放松緊張的肌肉為主,國內對于身體姿勢、體態的相關研究多針對成人,對兒童青少年不良身體姿態的矯正練習和專項干預練習研究較少,對于成人矯正訓練手段包含普拉提、健美操、形體訓練、太極拳、力量訓練、非穩定性抗阻訓練[26-27]等訓練手段。
青少年發育期如果長短腿的距離在2cm以內,一般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多數可以通過穿矯正鞋、矯正鞋墊改善,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改善脊柱側彎以及骨盆傾斜。在臨床當中康復功能鍛煉多數也比較有針對性,多數可以選擇蜷伸運動、屈伸運動、腰椎糾正運動,以及仰臥抬腿運動,這些方法均可以糾正長短腿。如果過了青少年的發育期,成年人通過功能鍛煉的方法多數不能改善。如果成年人出現長短腿,而且兩個腿的距離相差的比較懸殊,臨床癥狀比較突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基于一種整體性結構與功能致病機制,足過度旋前程度越大,功能性長短腿現象越明顯。矯正足過度旋前的運動康復能改善足底疼痛、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與骨盆旋移綜合征,還能改善由此引發脊柱相關疾病[14]。
異常骨盆前傾,需要根據對誘因進行對癥治療。脊柱側彎引起的,可以通過運動鍛煉,如游泳、跑步等增強肌肉力量來矯正。特發性脊柱彎引起的,應支具治療,嚴重者需要手術。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需要支具治療或手術。腦癱引起的,可以通過運動療法或手術治療。
實驗表明[28-29]運動能較好預防及改善中小學生骨盆前傾。對于成年群體,運動能夠增強腹部肌肉力量及耐力,下交叉綜合癥的患者比例減少,運動結合筋膜放松的干預方案使受試人群的腹部肌群力量顯著增加,維持骨盆的相關肌群的伸展性也有所提升,骨盆前傾角度得到有效改善。當屈髖力量與伸髖肌力的比值增加時,會導致腰椎前凸曲度的增加。而當腹部肌群及臀大肌肌肉活動增加時,人體的骨盆前傾角度會隨之相應減小[30-32]。屈髖與伸髖相應的肌群應當保持一定的平衡。通過運動促進屈/伸髖肌力平衡能使骨盆傾斜角度保持相對穩定,從而避免骨盆姿勢異常的發生。
趙雅飛、杜鋒等[33-34]報道,核心穩定性訓練和引導式健康教育增加懸吊減重下力線矯正訓練, 能夠有效提高痙攣型腦癱骨盆前傾患兒平衡能力和運動功能,懸吊密集治療組與常規康復治療組比較發現,懸吊密集治療單元在腦癱患兒骨盆前傾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縮小ASIS-PSIS,增強患兒的運動功能。
脊柱側彎的矯正主要采用運動矯正、支具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等方法。輕度患者(Cobb角<40°),可通過游泳及吊單杠等加強肌肉鍛煉,增強凸側肌力。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中醫康復治療[35]包括:(1)中藥內服,(2)推拿療法,(3)灸法,(4)針刺療法,(5)針刀療法,(6)懸吊推拿運動技術,(7)中國傳統功法如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太極拳、。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現代康復治療 ,包括(1)物理因子治療,如體表電刺激療法、電磁療法、中藥離子導入法等,(2)運動療法如核心肌力訓練、功能矯形體操、本體感覺訓練、呼吸模式重建訓練等,(3)支具治療,(4)心理治療:如音樂治療、沙盤游戲療法、繪畫治療。功能性脊柱側彎的預防和管理,包括:(1)健康教育,(2)運動管理,(3)體態管理,(4)情緒管理,(5)飲食管理,(6)隨訪管理。
高低肩大多數由于脊柱側彎引起,癥狀較輕者可以先佩戴糾正支具進行治療。
當下用于高低肩的康復主要包括傳統的推拿按摩、肌效內貼治療法、運動療法、矯正模具、手術治療等療法。
中醫治療高低肩可以采用傳統的中醫正骨的方法,因為出現脊柱側彎,通過中醫正骨可以糾正側彎的位置,從而使不平衡的狀態恢復成平衡的狀態。但在正骨的同時建議佩戴支具進行矯正,因為單純的正骨有可能會引起脊柱不穩定。也就是說可能今天進行正骨以后有效,但明天可能又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因為高低肩很多都是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引起來,這時就需要被動的矯形方法,就是佩戴支具。佩戴個人定制的支具能夠使高低肩得到非??斓募m正,而且還要結合訓練的方法,通過自我訓練改掉不良的習慣才能徹底治愈高低肩。
考慮 5-6 歲兒童生理特點,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空間;且本著注重兒童身體發展的整體性、保證訓練效果的持久性的目的,宜選擇運動療法來進行[23]。
宋世玲[36]采用 Flexi-bar 訓練、賈固華[37]運用武功康復干預高低肩,均取得較好效果。 Flexi-bar 訓練可通過人體運動鏈的運動模式進行訓練,激活肩關節周圍肌肉群,進而實現對肩胛骨的控制。武功康復肩關節調整技術整復肩關節不適癥,整復手法治療高低肩,可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肩關節活動度,大大地減輕患者痛苦。
袁帥強[38]設計的運動矯正方案,實驗結果發現,功能性訓練能夠有效矯正幼兒高低肩;中等強度運動矯正方案更為有效矯正幼兒高低肩,促進幼兒良好體態發展。
駝背可通過藥物、物理、手術等方式治療。
陳煬[39]采用武功整復對男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進行干預,結果顯示:(1)武功整復組和單純功法組均能有效改善男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的身體形態,武功整復組改善效果最佳。(2)武功整復組能夠有效提高男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的身體自尊總體水平,尤其表現在身體自我價值感、運動能力、身體吸引力以及總分四個維度,功法組對身體素質維度有顯著改善。(3)武功整復手法的介入能夠更加顯著改善男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的身體和心理狀況。
核心訓練可能對改善矯正骨盆前傾此類不良體態效果較為顯著,加強核心訓練后,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能更長時間維持訓練效果。我國對矯正兒童青少年不良姿勢、體態訓練的研究較少,核心訓練當前在國內較為熱門,應用于競技體育領域愛到好評。查閱文獻發現,目前在國內學者針對核心訓練矯正兒童不良體態的研究較少。人體的核心區域不僅在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定姿態,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協調上下肢的發力,保障肢體的穩定[40],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還能夠改善力量傳導、肌間協調和肌力控制,激發多肌群、多維度范圍內按時序、整體性地參與運動技術的完成[41]。
通過對人體核心部位肌群進行力量、身體穩定性和軀干整體平衡能力系統訓練,可促使核心區域形成一個強大的穩定平臺,對整個身體的力量傳導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心訓練對人體穩定身體重心、力量傳導、加強脊柱及肢體的控制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2],核心肌群的強弱關系著維持體態的好壞[43]。幾乎所有運動鏈的核心都是軀干的核心肌群,而核心肌群要在保證整體穩定性的同時才能完成動作,保持正確姿勢。因此核心訓練在矯正兒童不良體態訓練中非常重要。
[1]雍桂軍.健美操在青少年學生發展中的拓展作用[J].教學與管理,2010(21):114-115.
[2]Abbott JH , Chapple CM , Fitzgerald GK , et al. The Incre?mental Effects of Manual Therapy or Booster Sessions in Addi?tion to Exercise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15(12) :975-983.
[3]孩子長短腿什么原因引起的?[EB/OL].https://m.baidu.com/bh/m/detail/qr_13858236832350319298.
[4] [美] 菲爾· 佩治.肌肉失衡的評估與治療楊達治療法[M].焦穎主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6.
[5] 聶文忠.脊柱胸腰部的生物力學建模與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
[6]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中國青少年脊柱側凸篩查臨床實踐指南及路徑指引[J].中華骨科雜志,2020,40 (23): 1574-1582.
[7]JIN C, WANG S R, YANG G D, et al.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on Cobb angle measurements for spinal curvature[J].Sensors (Ba-sel), 2022, 22 (9): 3258.
[8]余升華,尹得龍,楊展翔.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研究進展[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4,14(6):708-711.
[9] 董秀秀.身體功能訓練對小學生不良身體姿態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21.
[10] 馬曉.兒童不良身體姿態矯正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0.
[11] 徐文婷.對上海小學低年級學生身體正確姿態培養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12]李紹斌.哪些原因會引起孩子長短腿[N].廣東科技報,2015-10-27(A01).
[13]孩子長短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EB/OL].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10081577211667218526.
[14]方國利.足過度旋前誘發功能性長短腿的機制與臨床實證[D].聊城大學,2018.
[15] 鄒艷,林云,章榮華,等.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和干預研究進展[J].預防醫學,2019,31(10):1017-1021.
[16] 陳俊澤,廖八根,韓曉峰,等.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篩查及干預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2):406.
[17] 傅濤,厲彥虎.功能性康復訓練改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28):4462.
[18] 田飛,丁桃,閆博,等.運動療法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7,32(5):425-427.
[19]趙志,劉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2):1939-1941.
[20] 李富麗,張書豪,王帥,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病情進展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22,44(17):2031-2035.
[21] 崔寶林,房瑋,李華南,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病因 學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8):3085-3087.
[22]林驊,林若崴.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綜述與實證[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9):16-19.
[23]袁帥強.矯正5-6歲兒童高低肩的功能性訓練方案設計與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4] [英]簡·約翰遜.體態評估操作指南[M].陳方燦,江昊妍,譯.天津:天津出版傳媒集團,2017.
[25] W.MYERS T.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線[M].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5.
[26] 張春苗.大眾健美操對12-15歲青少年不良身體姿態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27] 李巧玲,李繼鑫.太極拳運動對改善骨盆前傾的對比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7,(10): 26-31.
[28] 谷夢云.矯正小學生骨盆傾斜運動干預方案的研制與應用[D].北京體育大學,2019.
[29]張春苗.大眾健美操對12-15歲青少年不良身體姿態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30] KIM H?J, CHUNG S, KIM S, et al. Influences of trunk muscles on lumbar lordosis and sacral angle[J].European SpineJournal,2006(4):409-414.
[31] 李永超.不同運動干預方案對女性 A 型下交叉綜合征干預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32] CHOI S?A, CYNN H?S, YI C?H, et al. Isometric hip abduc?tion using a Thera - Band alters gluteus maximus muscle activity and the anterior pelvic tilt angle during bridging exercise[J].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15(2):310-315
[33]趙雅飛,屈花便.懸吊減重下力線矯正訓練對痙攣型腦癱骨盆前傾患兒肢體運動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8):3216-3218.
[34]杜鋒,杜曉剛,宋虎杰,等.懸吊密集治療單元在腦癱患兒骨盆前傾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34):171-174.
[35]李麗,于少泓,周霞,等.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兒童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J].康復學報,2023.5:網絡首發.
[36] 宋世玲.Flexi-Bar訓練應用于高低肩康復的研究 [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5):27+29.
[37]賈固華.武功整復之肩關節調整技術對大學生高低肩調整效果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
[38]袁帥強,薄雪松.功能性訓練矯正幼兒高低肩的實證研究[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能訓練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22-3-25.
[39]陳煬.武功整復對男性青少年姿勢性駝背的干預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3.
[40] Benk,PressJ.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41]姜宏斌.人體運動核心區域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的本質及理論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3):257-263.
[42] 孫超.核心力量訓練輔助矯治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療效觀察[D].山西師范大學,2018.
[43]朱傳芳,黃強民,彭金鳳.核心穩定性訓練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近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1):1787-1792.
Research on Different Types of Poor Posture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CHEN Ran, etal.
(Guangxi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530031,Guangxi, China)
2022年度國家體育總局科技創新項目(創新研發項目),名稱:核心訓練對矯正兒童不同類型不良體態影響的研究,編號:22KJCX012。
陳然(1975—),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冼玉娜(1994—),學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