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遠,陳亞東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飼草飼料工作站,四川 巴中 636000)

肉牛生產是四川巴中的傳統農業產業之一。近年來,巴中市巴州區貫徹市委、市政府“2+1”優勢大品種特色產業方針,確立“巴山肉?!睘檗r業產業首位優勢大
品種,規劃到2027 年,年出欄商品肉牛3.1 萬頭,實現綜合產值18.6 億元。由于本地基礎母牛較薄弱,肉犢?;究勘狈揭M,不僅購牛成本高,而且帶入疾病風險大,降低了養殖收益。因此,增加本地牛源,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產業興旺,是當前的重要使命。
1.1 養殖條件好 巴州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適宜,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2022 年全區糧食生產播種面積為5.98萬公頃,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發展肉牛生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截至2023年6月底,全區存欄肉牛3.2萬頭、已出欄1.21萬頭。
1.2 繁殖母牛少 自上世紀90 年代中期開始,由于大量勞動力外出,小型農機的逐步推廣使用,本地牛的役用耕作功能基本喪失,養殖母牛一年產一頭犢牛,僅能賣6 000 元左右,除去飼養成本,收入微薄,農民養母牛的意愿低下。2022 年底,全區存欄能繁母牛僅8 800 頭,與肉牛產業發展目標差距很大。
1.3 肉犢牛購進多 近幾年,本地新建了年出欄50~17 000 頭的規模牛場140 多家,犢牛絕大多數是從內蒙古、吉林買回,即使在今年牛價大幅下跌的市場情況下,一頭250 kg 體重的西雜肉犢牛,進場價格在1.1 萬元左右,犢牛成本達到22元/kg。加之,長途運輸致使牛抵抗力下降,出現運輸應激綜合征,有的轉化為呼吸道綜合征,治療不及時還可能出現死亡,增加了養殖成本。
1.4 鼓勵引良種 在發展巴山肉牛,保護和選育空山黃牛的同時,為提升巴中肉牛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鉚足發展后勁,政府也同步作出規劃,利用銀行資金和政府補貼,依托龍頭帶動,放母收犢,鼓勵農戶養殖安格斯、海福特等優質肉牛品種,為后期生產“雪花牛肉”,擦亮“巴山肉?!逼放频於嘶A。
2.1 公認品種優秀 西門塔爾牛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肉乳兼用或乳肉兼用品種,具有耐粗飼、飼料利用率高、肉質好、適應性強、壽命長、繁殖力強等特點。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1981年成立了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委員會。是我國目前群體最大的引進兼用品種,也是至今用于改良本地牛范圍最廣、數量最大、雜交最成功的牛種。
2.2 繁殖性能強 用優秀的西門塔爾公牛改良本地黃牛,用雜交后代公牛作商品肉牛,雜種后代母牛作繁殖母本,是農區采用帶犢繁育體系養牛獲利的有效途徑。利用本地黃牛與西門塔爾牛優秀的繁殖性能,一般均能做到一年生產一犢。這種西雜母牛具有飼養成本較低、耐粗飼、不易難產、長壽溫順、抗病力強、肉質鮮嫩等優點,而且其雜交后代生長速度快。
2.3 產奶性能好 西門塔爾母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荷斯坦牛,分別達到4.0%、3.2%以上。西門塔爾牛與本地黃牛雜交,為下一輪雜交提供了良好的母系,其后代母牛產奶量成倍提高。從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的統計資料來看,以207 d的泌乳量計,西雜一代為1 818 kg,西雜二代為2 121.5 kg,西雜三代為2 230.5 kg,乳脂率高達4.08%。西雜二代、三代乳用性能明顯增強,且產奶量大幅度提高,西雜二代平均達3 253.59±336.12 kg,西雜三代平均達4 143.01±416.15 kg。
3.1 引進西雜三代、四代母牛 抓住當下牛價低迷時機,引導農戶購進西雜能繁母牛,提升本地優秀基礎母牛的數量。
3.2 改進種牛凍精招標辦法 利用牛改補助資金,引進優秀的西門塔爾牛凍精,改良本地雜交母牛,獲得優良的雜交后代,公犢育肥,母犢留種,以期提升本地基礎母牛的質量。
3.3 做好基礎母牛發展規劃 實行種養結合,放牧與舍飼結合,降低飼養成本,增加收益,形成山繁川育,保障基礎母牛穩定。
在山區丘陵地帶,利用村社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發動農戶養殖基礎母牛,每戶養殖1~10 頭,以村或鄉鎮為一個群體,組成養牛合作社或者養殖協會,連片發展母牛,形成小群體大規模發展模式,統一養殖目標、統一面向市場、統一生產技術服務和防疫,把集體優越性和個人主動性結合起來,既便于推廣先進技術、降低養殖風險,又便于鄉村規劃,減少環境污染。
鼓勵母牛養殖戶,就地利用廢棄的秸稈資源,在坡臺地、撂荒地,采用“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鴨茅”混播模式,適度種植優質牧草,放牧與刈割使用,不僅節省精料,減少飼料投入,而且有利于維持母牛正常的繁殖功能,提高母牛和犢牛的體質,同時為本地育肥場提供更多的優質健康公犢牛,選擇優秀的母犢作為后備母牛,持續擴大基礎母牛群。
3.4 做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和調動基層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形成“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從養牛戶的飼養管理技術、牧草種植技術、繁殖技術、擠奶技術、疫病防治技術等方面對養殖戶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
3.5 充分利用奶資源 建議政府指導供銷社在開展巴山牛肉經營銷售的同時,招引龍頭企業,在母牛集中區設置收奶點,或下鄉收購生鮮乳,不僅可為農戶、企業創收,而且解決了巴中城鎮多年沒有本地鮮奶供應的問題,以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
3.6 加大金融扶持政策,助力產業發展 建議政府利用養牛補助資金等,對引進西雜母牛進行適度補助。建立基礎母牛保險制度,降低養殖風險。在信貸方面對發展基礎母牛給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護和調動養牛戶飼養母牛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引入安格斯等優質肉牛品種的同時,因地制宜,鼓勵農戶引進三、四代西雜母牛。用優秀的西門塔爾種牛凍精,改良本地母牛,在山區形成農戶小群體大規模飼養西雜母牛,逐步擴大基礎母牛群體,不僅能為巴中肉牛產業提供充足牛源,減少疾病引入風險,而且能充分利用西雜母牛的產奶性能,對農民增收、企業創利、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大有益處,也是振興鄉村、產業興旺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