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勇,張 麗,李美瑜,羅國瓊,張凱凱
(1.貴州省羅甸縣養殖業發展中心,貴州 羅甸 550100;2.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5)
貴州省位于中國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牧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之一。其中,肉牛產業作為貴州省重要的畜牧業產業之一,已經成為農村地區居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當前,肉牛產業在貴州省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本文對此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以期促進貴州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1 產業規模和分布情況 貴州肉牛產業規模較大,以黔北地區為主要分布區域。據統計,貴州省肉牛存欄量達2 000萬頭以上,居全國前列。肉牛養殖方主要為家庭農場和專業養殖場,其中以家庭農場為主。貴州省肉牛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1.2 養殖技術和管理現狀 貴州肉牛養殖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整體較為落后,存在著管理不規范、養殖技術粗放、飼料營養不足等問題。同時,農村地區技術人才缺乏,限制了貴州肉牛產業的發展。
1.3 品種質量和養殖效益分析 貴州肉牛的品種主要以本地品種和外來品種為主,品種優化不足,品種間的雜交程度較低,導致肉牛繁殖能力和肉質品質不高。此外,肉牛養殖的生產成本較高,養殖效益普遍不高。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貴州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限制 貴州地形復雜,高山坡地較多,限制了肉牛養殖場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貴州氣候條件多變,不同地區氣候差異較大,如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易導致肉牛患病和生產效率下降。這些因素都給肉牛養殖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2.2 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貴州農村地區的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同時,一些養殖戶缺乏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在肉牛養殖過程當中,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或是一味追求養殖的捷徑,對養殖過程的投入較少,導致肉牛養殖情況不理想,市場認可度較低,養殖效益低下。
2.3 市場營銷不佳,品牌建設不完善 貴州肉牛產業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相對薄弱,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宣傳,導致肉牛產品的價值難以體現,影響了養殖戶的收益和產業的發展。
2.4 肉牛良種化程度不高 貴州肉牛養殖多以農戶散養、小規模養殖為主,表現有管理落后、低成本、隨意性大等特點。牛群繁殖除規模化養殖企業外多以本交為主,自繁自養,長期近交形成了品種個體小、生長慢的缺點。加之上世紀90年代大量引入西門塔爾等外系品種進行雜交,貴州省本地黃牛資源沒有得到有計劃的保護,純種群數量減少,本品種選育工作跟不上市場需求。雖然近年來在加大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政策指導下,進行了保種選育,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因素限制,良種化程度仍不高,阻礙了地方肉牛產業的發展。
3.1 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 政府需要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貴州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1.1 統籌協調便捷的融資平臺 肉牛養殖需要投入的資金大,且周期較長,經營主體承受了較大的資金壓力,建議政府結合區域需求,搭建專項融資平臺支持肉牛經營主體獲得有效金融支持。

3.1.2 組團申報國家財政資金項目 地方政府應結合本地區肉牛發展的水平,組織轄區內的經營主體組團申報國家支持地方發展的財政資金項目,推動肉牛產業向高效、生態、綠色的方向發展,提高肉牛的質量和養殖效益,進一步引導、鼓勵群眾的肉牛養殖積極性,讓其積極配合地方產業規劃和布局,投身肉牛產業,通過肉牛養殖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
3.1.3 積極爭取用地和貼息政策支持 肉牛養殖是一項富農產業,特別是肉牛的飼草可直接或間接使用種植業副產物,可銜接種植業形成種養循環小生態產業經濟,對帶農增收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因此要結合區域農村主導產業,制定出臺肉牛發展的用地和貼息政策,支持肉牛經營主體更好發展。
3.2 提高養殖管理水平和肉牛品種質量 搭建技術改良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良種率。可依托貴州省種公牛站搭建兩級肉牛能繁母牛人工授精服務體系,一方面圍繞當前貴州肉牛養殖大縣形成肉牛人工授精一級服務體系,形成大場輻射服務周邊為主,政府農技畜牧技術干部托底服務為輔的人工授精技術體系。另一方面圍繞非畜牧大縣形成肉牛人工授精二級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依托政府農技畜牧技術干部為技術主體,重點圍繞規模場和能繁母牛養殖聚集區專項培訓技術人員為主,零星服務為輔的服務體系,加強對肉牛品種的選育和改良,進一步提高貴州肉牛的品種質量。
3.3 做好牧草種植與農副產業飼用開發技術指導 一方面要圍繞肉牛養殖聚集區做好牧草供應種植區域規劃,各地區政府再對轄區內農業發展需要進行優化和調整,對肉牛養殖聚集區要配套種植牧草需的耕地,或者結合主導種植業開發飼草料,保障肉牛養殖飼草來源。另一方面要圍繞農作物主產區布局農作物秸稈飼用開發體系,實現農作物秸稈就近就地加工、異地儲草供草的體系,進一步保障肉牛養殖飼草需求供應。
3.4 推廣科技創新,加強市場營銷 一方面要強化“產學研”一體化,加強與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廣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本地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肉牛產業的適應能力和比較效益。在此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促進肉牛養殖技術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普及,應面向基層農戶,實實在在做好技術指導,可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養殖現場,為農戶提供養殖培訓和指導。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市場營銷與標準化養殖,推動肉牛產業向品牌化、專業化發展。建議政府加強對市場營銷的支持,鼓勵肉牛養殖企業開展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開拓多元化的銷售渠道。此外,還可以加強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電商平臺的合作,提高肉牛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額,進而促進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操作中,應將電商惠農、電商助農與貴州肉牛品牌的建設和營銷深度結合起來,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切實提高貴州肉牛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與營銷成效。如開展網絡直播,制定詳細的直播內容計劃,包括展示肉牛養殖現場環境,分享肉牛知識、以及講述養殖故事等。還可邀請專業廚師或專業營養師進行牛肉美食烹飪教學,講解牛肉的營養成分和牛肉的營養搭配方式等,以吸引人們對貴州肉牛品牌的關注度,刺激消費。
貴州肉牛產業是貴州省農業十二大產業之一,對農民增收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雖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但相信在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找到推動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提升貴州肉牛發展的經濟效益,使肉牛養殖產業在助農帶農增收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