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青海省林業工程監理中心有限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0)
林業產業作為一種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的重要產業類型,是我國生態環境發展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但在實際的造林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林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其中以干旱缺水為代表的環境問題不僅制約著營林技術的進步,也制約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抗旱造林技術是一種為應對荒山造林、荒漠治理而研發的先進技術。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降低了造林成本,還改善了我國的林業環境,推動了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城市的擴建以及對資源的大量利用使得以森林資源為代表的重要資源出現了急速銳減的情況,日常營林工作面臨著極大的考驗。首先,營林建設能夠保護水土資源。近年來,對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導致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地表林業資源枯竭的現象,這給區域內水土保持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做好日常的營林建設,既能夠防止水土流失,還能夠改善區域土壤環境,一舉多得。其次,營林工作能夠改變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量的污染企業,也帶來了嚴重的土壤污染和大氣污染問題,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營林建設可以改善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最后,營林建設能夠有效平衡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減少極端自然災害的發生。營林建設能夠大大提高地表植物的覆蓋率,保證生物的多樣性,在實現對區域內土壤的有效保護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概率。
套袋造林技術是一種常見的抗旱造林技術,其主要用于山地陽坡的經濟林和針葉林的栽種。這一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保證套袋內的溫度和濕度,為樹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促進新梢的生長發育。在最終的造林結果上,這一技術表現為能夠有效地提升造林的成活率,減少原本樹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水分蒸騰現象。相關研究表明,套袋造林技術與其他技術相比,樹種在成活率方面能夠有效提高25%左右。
套袋造林技術在運用時主要是借助于塑料袋制成的器皿來對樹苗進行包圍。栽種前,要根據樹苗的高度來確定器皿的長度和內徑。經濟苗木的長度內徑通常選擇在60~70厘米,而針葉林樹苗的長度和內徑通常在30~40厘米。具體操作時,要先將樹苗的根部及其以上位置進行套袋。扎好樹苗的下部之后再開始栽種,待樹苗移栽完畢后,再對樹苗的上半部分進行套袋。干旱期之后,可以將扎口解除,卷起一部分套袋,等到通風時間超過7小時后再解下塑料袋,目的是幫助樹苗更好地適應生長環境,從而有效地提高其在干旱環境中的成活率。
覆膜造林技術是當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常用的技術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對地表土壤水分的有效控制,來提高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從而改變樹苗原有的生長環境。借助于這一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樹苗的成活率。
地膜寬度要根據種植樹種以及種植區域的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制作。進行生態林種植時,地膜的寬度通常選擇0.4米左右,經濟林的地膜寬度通常為0.6~0.8米。這一技術在應用時,需要著重考慮覆蓋環節。對樹苗的根部和地莖部位在進行泥土覆蓋時,要盡可能厚一些。為了保證濕度和溫度,整個地膜構成最好選擇倒立的傘狀結構,這樣既能夠幫助收集雨水,又能夠保證土壤下滲,從而為整個樹苗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水分環境。
保水劑造林技術是一種通過在種植穴中釋放保水劑,從而保證定植苗木生長的造林方法。保水劑能夠在地表形成一層凝膠,從而對水分實現長時間的封鎖,這樣既能夠降低水分的蒸騰,減少灌溉頻率和灌溉水量,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又能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在營林生產過程中采用抗旱造林技術,除了要選擇合適的技術以外,還要重點做好一些關鍵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樹苗的最終成活率。
首先,種植時間的選擇要合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明顯,氣候環境復雜多變,因此時間選擇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以青海地區為例,在青海地區進行營林生產通常選擇在土壤解凍時期。這一時期的土壤內部還留存著前一年秋末時節存續的一定的水分,土壤表面的植物落葉經歷了一個冬季之后開始腐熟,能夠為土壤提供豐富的腐殖質。土壤在解凍之后,其內部所蘊含的水分能夠將土壤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能夠有效保證營林生產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元素,因而能夠極大地提高營林的成活率。我國南方地區普遍水分充足,因此種植時間通常選擇在雨季來臨前,這樣當雨季來臨時可以為營林提供充足的水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
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這主要是考慮到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環境特點。對于水資源的利用是關乎這一區域樹木成活率的重要保證,因此,水分的保持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重點環節。例如,起苗階段最佳的選擇時間應該是在無風或陰雨天氣的早晨或傍晚,這樣既能夠避免樹苗根部發生損壞,還能夠做到水分的有效保持。此外,在起苗的一周前,還要針對具體的苗木做好土壤灌水作業。例如,青海、甘肅等地對于樹苗的起苗和移栽時間選擇方面,不僅集中于陰雨天氣的早晚階段,同時還將起苗過程分為多個層次。在苗木的運輸過程中,還要重點關注樹苗根部水分的流失量,盡可能選擇用溫潤的土壤覆蓋,以保證樹苗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因蒸騰過大而造成缺水導致死亡。
采用抗旱造林技術進行營林生產時,要因地制宜選擇最為合適的技術,做好生產過程中的重點環節,減少水分和樹苗的浪費,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