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丙會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阜新 123100)
腹瀉病是消化系統較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仔豬發病后以腹瀉、脫水為主癥,易引起較高的死亡率,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損失。腹瀉病病因復雜,癥狀相似,給獸醫工作者帶來極大的診斷困難。下面從發病原因、臨床癥狀等方面進行鑒別。
1.1.1 豬流行性腹瀉 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和脫水。哺乳仔豬一旦感染,癥狀顯著,尤其在進食后嘔吐癥狀明顯,四肢無力。體溫多數正常,偶爾有體溫稍偏高現象。糞便開始時黃色黏稠,逐漸變成水樣并混雜有黃白色的凝乳塊。一周齡內仔豬癥狀尤其重,病死率高達50%,隨著年齡增長,病死率逐漸減低。妊娠母豬產前和仔豬進行疫苗接種能起到有效的預防;禁止從疫區購入仔豬,防止狗、貓等進入豬場,嚴格執行豬場進出消毒制度,豬舍要保持清潔、干燥。病豬群要應用口服鹽溶液,2周齡以上發病豬可以應用抗生素治療。
1.1.2 豬傳染性胃腸炎 2周齡內仔豬多發,以嘔吐、腹瀉、脫水和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征。仔豬呈現短暫的嘔吐,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瀉。糞便黃綠色或白色,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糞便惡臭。病豬極度口渴、消瘦脫水,痊愈仔豬生長發育不良。架子豬、育肥豬和成年豬的癥狀較輕,個別出現嘔吐腹瀉,死亡率較低。妊娠母豬注射疫苗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發病豬群及時口服補液鹽,防止病豬出現脫水,注意保暖,保持仔豬舍干燥和清潔。
1.1.3 豬輪狀病毒病 發病豬精神委頓、厭食、嘔吐、腹瀉和脫水。8周齡內的仔豬主要表現為下痢和高死亡率。7~42周齡仔豬易感性較高,1周齡以內仔豬較少發病。嚴格落實獸醫防疫制度,加強飼養管理,定期對舍內外進行消毒,采用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對空欄期的舍具等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毒。
1.1.4 鑒別診斷 豬病毒性腹瀉病死率比傳染性胃腸炎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是由不同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速度快,幼齡豬死亡率高;豬輪狀病毒病為輪狀病毒,多與其他腹瀉病混合感染時死亡率較高。
1.2.1 仔豬白痢 該病在7~10日齡發病率最高,病豬排出的稀糞有黏液,呈現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時候混有氣泡,帶有腥臭味,病豬消瘦、脫水、弓背腰、背毛散亂、眼結膜蒼白。仔豬貧血,初乳品質低,飼養管理不當是引起仔豬白痢的原因。首先要改善和加強母豬飼養管理,在日糧中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提高母乳品質,增強母源抗體能力;也可以添加乳酸活菌給仔豬口服,調節仔豬腸道菌群,抑制大腸埃希菌的繁殖;在料欄內放置一些干凈的紅土和黏土,讓仔豬自由舔食,或者仔豬產后2~6日內及時補鐵,防止貧血。
1.2.2 仔豬黃痢 該病以1~3日齡最常見,仔豬出生后數小時即發病,病程稍長的排黃色稀糞,糞便中含有凝乳片和氣泡,并有腥臭味。大腸埃希菌苗對仔豬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臨產母豬或者新生仔豬可以應用一些抗生素進行預防。同時建立健康的種豬群,堅持自繁自養,加強豬舍及產房的消毒和清掃,產仔后把母豬洗凈消毒。
1.2.3 仔豬紅痢 本病發生于7日齡以內的仔豬,以3日齡以內的仔豬最明顯。急性病例排出淺紅褐色水樣糞便;亞急性病例排黃色糞便,以后糞便呈稀粥樣,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慢性病例呈間歇性或持續性下痢,排灰黃色黏液便。與仔豬黃痢同樣發生在3日齡內仔豬,病程短,死亡率較高。但該病整個病程中病豬下痢為紅色液體,內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病程較短。仔豬黃痢以排黃色稀糞為主。
1.2.4 豬痢疾 病豬初期黃灰色軟便,后期嚴重者排出水樣便或血便。或者稀便中帶有黏液或混有血液。本病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杜絕從疫區內引種,對豬舍消毒、殺鼠滅菌。
病毒性腹瀉常流行于寒冷季節,發病快,傳播迅速,死亡率高,糞便常表現為黃灰色,有腥臭味,常有脫水嘔吐的癥狀,治療用抗病毒藥。細菌性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糞便呈灰白色粥樣或者糊狀,雖然傳播速度快,但是有幾天的病程期,病程緩慢持續較長。病毒性傳染病腹瀉一過性較強,抗生素等藥物效果不明顯,而細菌性腹瀉給予抗生素治療后短時間內能取得一定療效。根據臨床第一反應做出準確判斷,有利于降低損失。
病豬缺鐵后表現為皮膚和可視黏膜蒼白,背毛粗亂無光澤,尤其表現出可視黏膜呈淡白色,輕度黃染。重癥病例蒼白如白瓷一樣。防治本病可以給妊娠母豬產前一個月,每天補飼硫酸亞鐵,仔豬能夠通過初乳增加鐵質;哺乳母豬添加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無機鹽等優質日糧;仔豬3~5日齡開始補充鐵。
該病是仔豬出生后吮乳不足,因為饑餓將體內貯備的糖原耗竭而引起血糖顯著下降的一種營養代謝病。表現為精神沉郁,喜臥嗜睡,四肢軟弱無力,肌肉震顫,姿勢異常,躺臥不起或者仔豬歪腿站立,對外界刺激不敏感。癥狀嚴重的表現為眼球震顫、空嚼、流涎等神經癥狀。臨床多用5%~10%的葡萄糖液體補充,同時選擇優質母豬,對仔豬舍做好保溫等管理。
該病是飼料中磷鈣量不足,維生素D缺乏,比例不均衡,或新生仔豬發育過快,導致體內營養供應不足而出現的生長發育不良、關節腫大變形、背毛粗亂等,及時調整飼料中鈣磷含量,或直接補充鈣都可有效改善病情。
斷奶后1~2周齡,體格健壯,長勢較好的肥胖仔豬易發病,發病豬嚴重者與仔豬低血糖病神經癥狀相似。但該病豬主要表現為眼瞼水腫,有時顏面、頸部和顏面皮下都發生水腫,切開后呈膠凍樣。防治水腫病發生要給哺乳仔豬適時補充優質飼料,促進消化能力;斷奶仔豬要保證飼料的穩定性,不能突然更換飼料,加強對豬舍的清潔和消毒,保證豬舍干燥溫暖。一旦發病,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用磺胺類藥腹腔注射。
以咳嗽和氣喘為主要特征,仔豬發病后癥狀明顯,多數干咳,流出少量的清鼻液,逐漸轉變為灰白色黏膿性鼻汁,后期張口腹式呼吸,肺部聽診似拉風箱樣,豬體消瘦,黏膜發紺。豬群堅持自繁自養,必須購豬要做好3個月的隔離觀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可以使用疫苗免疫接種,也可以用抗生素拌料喂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