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長貴
(陜西省旬陽市棕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旬陽 725711)
棕溪鎮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大鎮。產業主要以烤煙、畜牧業、黃姜、拐棗、金銀花、魔芋、木耳、香菇為主,糧經作物以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為主。
烤煙已在棕溪鎮推廣種植有30余年歷史,面積持續穩定在8000畝以上。煙草產業發展具有優勢強,價格穩定;種植上有政策保障,技術上有煙企支持;種植投入少,見效快。而其他種養殖業,投資成本較高,市場價格變化較大,受益面狹窄。雖然烤煙是本鎮的主導產業,但與其他行業相比,烤煙收入偏低,煙農戶逐年減少,種植面積也在縮減。目前,全鎮除烤煙產業外,尚無其他后續產業能予以彌補。
目前,棕溪鎮農業產業路不通,農耕運輸還處于肩挑背扛的落后面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脆弱,常因旱澇災害的影響,造成農業減產減收,“靠天吃飯”的現狀還未改變。
棕溪鎮地處秦巴山區,屬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特點,土地貧瘠,砂壤土居多,且山高坡陡,耕地以緩坡地為主,地塊分布零散,有很多區域還不具備機械耕種條件;農作物布局不統一,農產品數量有限,達不到規模生產和銷售需要;群眾的期望值越來越大,土地流轉難度增大,種植成本提高,規模經營受阻。
產業定位不精準,缺乏專業的產業研發團隊,市場把脈不準,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景及其潛在效益,缺乏調查研究,經濟效益低下,群眾利益受損。例如原引進的油用牡丹產業,因對其發展前景研判不精準,經不起實踐檢驗,最終被市場淘汰。
一是農產品價格不合理。無論其他領域產品價格如何提升,農產品價格浮動較小,即使投入再多,產出有限,經濟效益不明顯。二是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受限。由于農產品規模有限,招商引資難,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不起來,銷售渠道狹窄。三是帶動效果不明顯。近年來,受疫情、旱澇災害及市場經濟等因素影響,農業經濟不景氣,挫傷了農民發展信心。因農業投資風險較大,農產品的利潤空間有限,所以大部分人選擇進城務工,從事第二、三產業就業。
農業前期投資較大,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例如深翻整地,改良土壤,修建產業路,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等,產業大戶承擔不起,往往因缺資金,項目難以啟動實施;種苗及肥料等成本費用不斷上漲,農產品價格浮動不大,農業收入呈下降趨勢;農業投資周期長,短效產業一年一收,長效產業至少兩年見效。
目前,農村因移民、子女就學、務工等原因人口外流,農村勞動力資源緊缺。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民對于發展產業缺乏信心,積極性不高,視農業為副業,不愿意過多投入。走出去機會有限,眼界不開闊,對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不了解。
一是修建產業路。針對山區而言,先修通到組到院落道路,再從院落修通到地塊的道路,既便于耕作,又便于農用物資及農產品運輸。二是改良土壤。棕溪鎮耕地以沙壤土偏多,土地含石塊等雜質多,腐殖質含量低。利用機械深翻整地,清除地里的石塊雜木,改坡為梯,合理施用農家肥。三是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以村組院落為單位,根據地塊布局和地形特點,在合理位置規劃修建水塘或水窖,一方面利用管網引水,另一方面收集雨水。
一是做強傳統產業。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實施短效產業以烤煙、魔芋、馬鈴薯、油菜及生豬業為主,中長期產業以黃姜、金銀花、拐棗、核桃、柑橘、食用菌為主,形成長短結合、四季有收的局面。二是做優特色產業。利用棕溪蜀河庫區形成的龔家洲自然景觀,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三是做大生態產業。結合畜牧產業優勢,探索以產業大戶+畜牧養殖+林果(蔬菜)的經營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四是做精品牌產業。依據當地農業產品類別及規模,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引進深加工企業,例如糧油、魔芋、馬鈴薯精粉、紅薯粉條、拐棗酒(或者醋)等農產品精深加工,申請專利,注冊商標。
以“歸雁”經濟為引領,創設條件,給予政策、信貸、資金、技術等優惠支持,鼓勵引導務工能人回鄉創業。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產業”的經營模式,農民種自己的土地,與村集體合作社簽訂種植收購合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服務,實行風險共擔。穩崗就業,拓寬就業渠道,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外出務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