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莉
(沈陽市蘇家屯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遼寧 沈陽 110101)
2023年3月20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稻米加工技術規程》行業標準,對稻米加工的原料接收、初清及干燥、原料暫存、稻米加工、成品暫存等工藝流程、設備選型、操作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國家在稻米加工領域首次制定的相關標準,稻米加工全過程的技術管理直接關系到大米產品的質量,將對我國稻米生產和消費都產生重要影響。
沈陽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大市,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816萬畝,作為全球最適合水稻種植地區之一,遼中大米、蘇家屯紅菱大米、沈北清水大米均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80萬畝, 2020年水稻產量達到102萬噸。2021年,沈陽稻米加工產值144億元,占全市規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總產值16.3%。《稻米加工技術規程》行業標準的發布,將深度影響和推動沈陽稻米產業的發展。
稻米加工工藝是指根據原料稻谷的工藝性質、含雜情況以及成品大米的質量要求,按照稻谷加工規律,將稻谷按預定的產品質量標準進行加工、處理的生產過程。
我國是最早成功馴化野生稻的國家,是世界上水稻品種最早有文字記錄的國家。中國栽培水稻起源于1萬年前的長江中下游及其周邊地區和以南地區,在水稻栽培過程中,也逐漸創造了各具特點的稻米加工工藝、工具/機具/設備等。從稻米加工的本質上看,是一個純物理的分離過程,《天工開物》中記載,“凡既礱,則風扇以去糠秕,傾入篩中團轉,谷未剖破者浮出篩面,重復入礱”“凡稻米既篩之后,入臼而舂”,意思是指礱谷后用風力分離谷殼,后倒入谷篩,將未脫殼的稻谷分出再回礱,將篩出的糙米送去舂米。說明我國稻米加工工藝在明代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稻米加工業的技術水平、裝備水平、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以及產品品種和質量等諸多方面已經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進步,以及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對食物的更高要求,我國在碾米環節增設“留胚粒分選”工序(將留胚粒與普通米粒按顏色、形狀的差異徹底分離),達到加工精度。從稻米加工工藝革新趨勢來看,由于碾米是產生碎米最多的環節,約占總增碎的50%以上。稻米加工必須在碾米環節強化創新,實現碾米的低破碎、低能耗和精準化。利用加工工藝創新提升稻米品質,已經成為重要趨勢,例如通過低溫烘干、低溫碾米、低溫儲藏等全低溫加工技術,將有效保持稻米營養和品質。
稻米加工由于整體技術含量較低、投入成本較低,一直以來都是準入門檻較低的產業。與糧油加工中的其他門類相比較,稻米加工在集中度和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上存在明顯差距,產業呈現小散弱的特點。由于稻米加工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產品精深加工普遍不足,多數稻米加工企業盲目擴大加工產能,直接導致加工生產產能過剩。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稻谷產量2.1億噸左右,但稻米加工生產能力近4億噸。沈陽市遼中區水稻產量33萬噸左右,稻米年加工能力超過110萬噸,加工行業競爭激烈,稻米加工企業利潤率普遍偏低,以沈陽市沈北新區為例,全區年生產加工5000噸以上規模的大米加工生產企業有15家,稻米加工企業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兩種:一是帶料加工,企業收取加工費;二是企業收購當地生產的水稻,生產加工成大米銷售,多數稻米生產加工企業利潤率僅為1%左右。
由于稻米加工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偏低,工藝水平相對偏低,導致相當一部分稻米加工企業存在過度加工問題,直接造成了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成為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個隱患?!兜久准庸ぜ夹g規程》行業標準的實施,對稻米加工的各個環節明確標準、建立操作規程,引導稻米加工企業適度加工,有利于切實提高出米率和稻谷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升稻谷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對節糧減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價值。
沈陽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擁有以沈陽農業大學陳溫福院士團隊、遼寧省水稻研究所為代表的育種科研機構和以遼寧東亞種業為代表的全國十強種業企業。2022年沈陽糧食總產量392.7萬噸,其中水稻產量92萬噸,占全省水稻產量的21.6%,良好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沈陽大米的特有品質。稻米產業已經被列入沈陽重點發展的5大優勢農業產業。沈陽現有稻米市級及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2家,其中加工類(均為初加工)龍頭企業35家,80%聚集在新民、遼中、沈北、蘇家屯等地。2023年6月,沈陽稻米加工企業十月稻田成為遼寧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獨角獸企業。
《稻米加工技術規程》行業標準頒布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沈陽稻米產業從種植、加工、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逐步規范化、體系化,有助于加快做大做強稻米產業。
稻米加工科技創新水平將不斷提升。《稻米加工技術規程》中對稻米加工工藝有很多新的具體要求,例如首次規定“應只設置一道拋光+1道-2道刷米工序”,首次規定“米糠混合物應經過糠粞分離或米糠整理工序,糠粞分離產出的米糠,宜經過米糠保鮮工序”。這些規定都對稻米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終端應用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稻米加工智能化裝備已經在產業中應用。傳統加工工藝和設備正逐漸淘汰,沈陽稻米加工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成為必然選擇。
稻米加工集約化水平將不斷提升。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對企業科技水平的更高要求,一大批小散弱的稻米加工企業將逐漸被淘汰。集約化規?;瘜⒊蔀樯蜿柕久准庸ぎa業新的發展趨勢,沈陽提出打造以遼中區為核心的中國北方稻米標準化加工產業園,打造重點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稻米產業集群。
稻米加工產業鏈延伸成為重要方向。稻米加工處于產業鏈的中游,可以充分發揮產業鏈延伸整合優勢,推動上下游產業融合,推動上游種植業品種改良、種植技術創新,引領下游營銷渠道建設和品牌打造。同時加工企業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將在傳統稻米加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稻米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例如稻殼是良好的可再生的生物質原料,可以制作高品質活性炭、吸附劑等。通過提高副產品產值,提升稻米加工的附加值,延伸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