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麗
“多虧了代表聯絡點發揮作用,在汛期之前監督推動整修小陡山塘壩。進入汛期,雖然雨水很大,但鎮上莊稼都沒有受損?!苯眨睬鹗朽N山鎮大陡山村村民于風全高興地說。
今年5 月,安丘市人大代表杜夕敏到郚山鎮馬郎溝社區代表聯絡點接待群眾時了解到,小陡山塘壩年久失修,壩體受損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對此,杜夕敏提出汛期前整修塘壩的建議。鎮政府高度重視,安排專人實地察看、制定整修方案,不到20 天的時間完成了整修。這是安丘市人大常委會代表聯絡站(點)規范化建設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安丘市人大常委會不斷加強代表聯絡站(點)規范化建設,推動代表進站履職,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嚴格標準建好“主陣地”。按照建設標準化、制度規范化、進站常態化、運行實效化的原則,推動全市14 個鎮(街區)代表聯絡站(點)提檔升級,實現代表聯絡站(點)地域全覆蓋。制定印發關于加強代表聯絡站建設的實施方案,建立學習交流、開展活動、意見處理、述職評議等制度,嚴格落實代表聯絡站(點)“八有”標準(有場所、有牌子、有制度、有計劃、有學習資料、有活動記錄、有代表承諾、有代表信息公示欄),把聯絡站建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平臺。

9 月27 日,住安丘市新安街道的人大代表就鄉村振興工作開展座談交流。(任高敏/攝)
激發活力打好“主動仗”。按照就近便利原則,將全市1100 多名人大代表全部嵌入基層網格,推動代表“下樓出院”。嚴格進站履職次數和時間,每名代表聯系5 至10 名選民群眾,每月至少進站開展1 次活動,完善“兩簿一表一檔案”,實現進站履職常態化、制度化。今年以來,全市各級人大代表進站履職960 余人次,接待群眾4200 余人次,收集群眾訴求360 余條,推動解決了文明城市創建有死角、基層醫療力量薄弱、交通秩序管理不到位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創新推動架起“連心橋”。圍繞民生實事、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創新“聯絡站+”模式,豐富代表活動內容和形式。各聯絡站(點)根據群眾需求,創新開展了“+法律服務”“+技能培訓”“+專家義診”“+志愿服務”等活動,發揮代表專業優勢,將代表聯絡站(點)建成服務群眾的“連心橋”“民意窗”。目前,各代表聯絡站(點)共舉辦各類培訓班、法律講座117次,開展志愿服務78次。
創新推動建立“智庫”。市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牽頭組建農業農村、社會建設、教科文衛、法治、財經、城建6 個專業(行業)代表小組,實現“用內行人議專業事、讓專業人干專業事”。結合全市特色產業發展,市人大常委會組建了安丘大姜大蔥、輝渠小米、柘山蜜薯、景芝酒業等專業代表工作室9 個。結合決戰決勝工業高質量發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建立青年人大代表、企業家人大代表、城市社區治理等特色代表聯絡站3 個,既有效解決群眾特色化需求,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