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明 李忠偉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 葫蘆島 125105)
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對組織界面管理具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發現,工程總承包(EPC)項目管理人員對組織界面管理的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個因素對管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EPC項目管理人員對于組織界面管理的態度越積極,則其感受到的內外部環境支持力度越大,對企業自身資源的掌控能力越強,越愿意進行組織界面管理。
通過梳理相關研究發現,如果管理者對組織界面管理持正向態度,則組織界面管理具有正向處理效果,但對于資源的控制相對薄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國EPC企業雖然已經意識到了組織界面管理的重要性,但相關技術與資源環境條件遠未達到要求,導致EPC企業組織界面管理感知行為調控能力較弱。基于此,本文結合我國 EPC項目建設實際,建立以 TPB為基礎的多元中間變量模型,研究企業對 EPC工程的信賴程度與企業對環境的信賴程度,并分析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個因素的調節效果。
作為一種應對不同利益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手段,信任是實現不同利益主體間有效合作的關鍵因素。組織界面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在商業互動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及交易費用。
互信有助于雙方樹立信心、交換觀點、分享信息。Crowley等指出,充滿信心的環境能夠使企業的管理邊界變得更有彈性、更具穿透性,有助于企業之間的主動溝通與互動。柯洪等指出,在 EPC工程中,信任對EPC項目管理具有正向影響。Tang等分析了信任的益處,即增進各利益主體間的交流,進而提升項目執行效率、降低項目風險、降低項目建設成本等。王辭等指出,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信任可以幫助工程參與方形成一種長久、有益的伙伴關系。楊翾等提出余額寶用戶的信賴程度對其購買決策具有積極作用的觀點。
企業在進行組織界面管理時,往往會考慮到企業的成本與效益。高收入可以確保界面管理者的安全感,進而提升其對界面管理的滿意度與信任感,促進其對界面的正面評價,并提升其對界面管理的信心。由于EPC項目建設周期較長,信任問題成為制約EPC項目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建立互信關系對于保障項目成功十分關鍵。若能感受到互信關系的存在,則能更有效地激勵員工參與項目的組織界面管理。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信任對企業界面管理的意愿具有直接和顯著的積極作用。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TPB)可知,態度、主觀規范及感知行為控制與信任具有緊密聯系。態度是指個人在進行界面管理時所持的心態,代表個人執行界面管理的總體行動意向。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信任程度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于坤章等提出,信任能夠促使消費者產生正面的購物態度與意愿,進而產生更多的網上購物行為。換言之,高度信任能夠促進消費者對商品的正面購物行為。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在采取某種行為時,所感受到的來自他人或團體的壓迫。界面管理者面臨來自高層的權威與社會準則兩種不同的壓力。感知行為控制是指個人在采取某種行為時所感到的困難程度。吳小峰等提出,企業與顧客的互信能夠提高顧客對感知行為的控制能力。在個人認為組織界面管理能夠給項目帶來更大收益的前提下,信任會強化其對組織界面管理的知覺行為。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2:信任對企業界面管理態度具有直接且顯著的正向效應。
假設3:信任在企業界面運作中對企業的主觀準則具有直接而明顯的正面影響。
假設4:信任直接且顯著地促進了對企業界面管理的感知和控制。
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是表征個人交互管理意愿的關鍵變量。研究發現,行動態度與行動意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Long等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員工的環保行為態度和綠色創新意愿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可以認為,由于組織界面管理者對界面管理產生了積極的看法,從而使其參與組織界面管理的意愿得到提高。總體而言,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圖具有積極影響。EPC項目的組織界面管理者可將其所承受的社會外在壓力劃分為指示式與社會式兩大類。在較高的領導指令與社會準則下,個人對領導指令與社會準則的認知程度越高,則越傾向于執行領導指令與社會準則。王薇等分析指出,主觀性準則能夠提升建筑企業實施準則的意愿,并對建筑企業實施準則的意愿產生明顯的正面影響。因此,在感知到其他成員對組織界面管理的預期后,個人的介入意愿將會提升。基于TPB理論可知,當個人認為自己對組織界面管理具有較高的控制力時,會產生較高的執行意愿。例如,嚴玲等指出,當EPC總承包商感知到行為控制程度較高時,其履行義務的意愿也較高。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5:員工之間的信任程度與其界面管理意愿具有顯著關系。
假設6:企業對員工的信任程度與其界面管理意愿存在一定的關系。
假設7:感知行為控制力是信任與界面管理的中間變量。
結合我國EPC項目管理實踐,研究信任對企業內部界面管理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是本文的核心內容。主要解答以下問題:信任能否對組織界面管理行為意愿產生直接的作用;信任如何通過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對組織界面管理行為意愿產生作用。
為了提高變量指標精確度,通過查閱和分析相關行業研究報告,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設計調查問卷。模型變量及測量題項見表1。

表1 模型變量及測量題項
本文數據調研時間為2022年3月—5月。在此期間,選擇江蘇、廣西和貴州作為調研地區,以保證研究對象的代表性。調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被調研者的背景信息,如工作單位、工作崗位等;二是測驗題目,即組織界面管理的感知行為控制與組織界面管理意愿的測驗題目。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31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295份。
通過問卷調研,對被調研者的性別、工作單位、工作崗位、學歷、工作經歷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本次調研對象共包括239名男性(占比81.02%)、56名女性(占比18.98%)。其中:業主97人(占比32.88%),總承包人152人(占比51.53%),其他46人(占比15.59%);高級經理79人(占比26.80%),中級經理123人(占比41.69%),技術人員51人(占比17.29%),其他人員42人(占比14.22%);博士學位34人(占比11.53%),碩士學位91人(占比30.85%),學士學位135人(占比45.76%),其他學歷35人(占比11.86%);工作時間超過10年的41人(占比13.90%),工作時間超過6年的104人(占比35.25%),工作時間超過3年的101人(占比34.24),工作時間3年以下的49人(占比16.61%)。
采用Amos 24.0軟件對5個變量因素進行測試,發現當5個變量因素中增加一個通用方法因素時,對各因素擬合指標的改進幅度非常小,說明該因素對各因素的影響并不明顯,對調研結果影響較小。
采用證實性因素分析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信度測試。信度是指在相同的變量中,各問題之間具有的相似性,通常采用組合信度和克隆巴赫系數進行測試。克隆巴赫系數a值越高,說明該量表的可靠性越高。一般認為,α>0.7,組成信度(CR)>0.7,說明信度較高。樣本驗證式因素分析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克隆巴赫組合信度均大于0.7,說明該量表通過可靠性測試。此外,采用因素負荷與均值提取(AVE)兩種指標作為聚合性度量指標,度量潛在變量度量指標對方差的解釋能力。各測量題項在其相應因素上的荷載均超過0.500,AVE>0.36,說明各構面的收斂效度達到標準。
以 AVE的平方根衡量各被測結構的區分性。若各因素AVE方根值均高于其中任意兩個因素的相關性,則表示各因素區分效度較好。樣本變量相關系數矩陣見表3。

表3 樣本變量相關系數矩陣
假模型假設檢驗結果及模型擬合效果見表4。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信任→態度、信任→主觀規范、信任→感知行為控制、信任→意愿各路徑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646、0.618、0.667、0.699,P值均小于0.001,說明假設1、假設2、假設3、假設4全部成立。

表4 模型假設檢驗結果及模型擬合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轉變 EPC項目管理者對組織界面管理的態度。EPC項目管理者對組織界面管理行為的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不僅會直接影響其參與組織界面管理的意愿,而且會產生一種重要的心理中介效應。態度對組織界面管理行為意愿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須持續提高自身和各參與方對于組織界面管理行為的認知,并意識到組織界面管理在提升EPC項目管理績效中的重要性。此外,可通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指導EPC項目管理者進行組織界面管理,提高其參與組織界面管理的責任意識。
(2)加強對EPC項目總承包商的管理,提高其組織界面管理意識。企業的主觀準則與組織界面管理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建議企業在制定組織界面管理策略時,要求總承包商執行組織界面管理。例如,通培訓課程提高總承包組織界面管理意識,改善其組織界面管理行為。
(3)構建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在EPC模式下,工程項目的總承包人既受業主的嚴格管控,又受監理單位的監管,其內部組織界面存在互動性特點。組織界面管理的一個關鍵條件是多個組織間的交流和溝通,因此,在 EPC項目中,應構建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實現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對稱,進而提升組織界面管理績效。
(4)建立高效的組織界面管理團隊。管理層應制定組織界面管理行動準則,明確組織界面管理的程序、規則和范圍,從制度層面提供支撐,從而提升管理者的組織界面管理感知行為控制能力。與此同時,應提供組織之間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及所需要的資源(如資金、技術支持等),以提升組織界面管理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