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申國華(公務員)
盡管申辦流程如此嚴格,醫院院長居然還敢勾結中介公開販賣,其中緣由耐人尋味。依法處理此事,也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找準病灶,尋求病根。
湖北省襄陽市一家醫院近日被舉報“勾結多地中介團伙販賣出生醫學證明”,引發社會關注。目前襄陽健橋醫院婦產科已停業整頓,該院出生醫學證明簽發權限已被停掉,包括涉事醫院院長和相關工作人員在內的7名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醫院院長勾結多地網絡中介,利用社交平臺公開發布辦理出生證信息,以近10萬元的價格公開販賣出生證,如此明目張膽!好在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并取得階段性進展。
出生證是人生第一個證件,是公安戶籍登記機關進行出生人口登記、“上戶口”的主要醫學依據,其簽發機構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要求和簽發流程。它不用高價購買,而是醫院正常開具。從現實情況來說,孕婦在醫院辦理建檔、產檢、住院、分娩、出院等環節,不僅要相關醫護人員簽字,錄入醫院診療系統,包括夫妻雙方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嬰兒名字、為嬰兒申報的戶口地址、產婦居住地址、床位號等,而且還要為嬰兒出具疫苗接種信息,要素不可謂不齊全。盡管申辦流程如此嚴格,醫院院長居然還敢勾結中介公開販賣,其中緣由不免耐人尋味。
俗話說,治病必求于本。依法處理此事,也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找準病灶,尋求病根。
經濟利益驅動是首要原因。從報道情況看,一張出生證被以近10萬元價格販賣,其中6萬多元被院長收入囊中,這種來錢的速度不可謂不快,效率不可謂不高。馬克思說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能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仔細分析,這恐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模糊認識容易滋生土壤。一些家庭對出生醫學證明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該團伙此前曾售賣假出生證,涉及山東、四川等地區且均已落戶。這些成功的先例,從側面說明,販賣出生證有著一定市場需求。而今該院又正好具備開具出生證的資質。雖然隨著信息系統的完善,假出生證已漸漸沒了市場,但巨額利益仍驅使著不法分子由以前售賣假出生證轉變為現在的販賣真出生證。只不過是轉變了一種形式而已,從報道看,對于該院來說這都不是事兒。
管理漏洞致使風險偏低。售賣假出生證且成功落戶的事例說明,依法打擊還遠未形成強大震懾。其中既有難發現、難取證的原因,也與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和內部管理措施有關,甚至有的地方還抱著“民不告官不究”的錯誤思維。
毫無疑問,販賣出生證違法,必須予以嚴厲打擊。但依法打擊的同時,更要做好“下半篇文章”。加強生育知識及相關法律宣傳,增強法治觀念,使其“不想”;瞄準關鍵環節,斬斷利益鏈條,提升違法成本,使其“不敢”;完善規章制度,堅持全程留痕,實施靠前監督,使其“不能”。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方能鏟除罪惡土壤,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