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市場,尤其是第一主產區東北產區玉米價格可謂是“跌跌不休”。對后市不看好的悲觀情緒,在當前的玉米市場中逐步蔓延、發酵。
至于新季玉米短暫高開之后持續低走的原因,固然包括新季玉米產量較上年增長的預期在內,但導致其價格持續下跌的真正原因還是對當前玉米現貨市場缺乏信心,全產業鏈均處于低庫存狀態。貿易環節更加傾向于做流通,建庫意愿不強,飼料企業低庫存狀態一直在延續,深加工企業庫存同比也處于低位狀態,進而導致市場收購主體較往年新糧上市同期明顯減少。而玉米價格一再回落,使得種植戶出現恐慌情緒,主動在低價位拋售,導致市場可供流通的糧源相對充裕,進而對市場價格形成一波持續沖擊。
從2023玉米年度的供需基本面來看,雖然新季玉米或較上年有1000萬噸左右的增產預期,但從年度結轉庫存來看,2023年的玉米結轉庫存或較2022年下降500萬~800萬噸,疊加稻谷投放所產生的結轉庫存(2022年成交2800萬噸,2023年成交不足1800萬噸)對市場的補給效應來看,二者的年度結轉量已經完全抹平了新季玉米增產所帶來的補給增量。另外,小麥在2022年度作為玉米的主要替代品,據各大機構預估,其對玉米在飼料加工領域的替代量在3000萬~4000萬噸不等,但從目前二者的價差來看,2023小麥年度的替代比例或將因二者的價差不斷拉大而大幅削減。至于進口,2023玉米年度美國以及烏克蘭玉米的進口份額或將被巴西玉米所取代,但從量級以及規模上來看,在現有大規模的基礎上能否進一步大幅增長還是未知數,尤其是在當前國內玉米價格持續回落,甚至跌破種植成本線的背景之下,更難預測。至于消費端,雖然目前生豬養殖利潤并不理想,但客觀上也反映出當前生豬市場高存欄量的現狀,其對飼料原料的剛性需求依然不可忽視;深加工業在持續低迷運行一段時間后,也呈現出復蘇的跡象。整體來看,下游需求在玉米新年度并沒有大規模變化的預期呈現。從這個角度來看,2023玉米年度在沒有新的替代品大規模介入的前提下,新季玉米市場依然供應相對偏緊。
正所謂“漲出來的風險,跌出來的機會。”回顧近幾年的玉米市場行情,機會往往是在市場極度悲觀的情緒中逐步產生的。2023年5月的行情就是如此:在整體市場都不看好的前提下,價格底部也在此時逐步夯實,從而走出了一波較為強勢的上漲行情。雖然市場有新季玉米大規模上市的預期,看似壓力重重,但是全渠道低庫存的狀態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供需基本面仍呈“吃緊”狀態的大背景下,一旦某個環節在低價格吸引下開始“建庫”,引發聯動效應,屆時玉米市場整體供應偏緊的問題或將凸顯,進而帶動整體市場完成新一輪的價格筑底反彈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