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玥,關 華*,鄒小翠,毛 琴,毛孝容,吳海燕,蔣 蓉
1.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610072;2.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隨著20 世紀美國保險業的發展而興起,在改善人群健康、降低醫療費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1]。我國專家對其概念做了本土化闡釋,強調在現代健康概念、新醫學模式和中醫治未病思想指導下,對個體或整體健康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和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干預,并提供連續的健康跟蹤服務[2]。我國健康管理服務起步較晚,2010 年后,以健康體檢(physical examination)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業在我國迅速增長,2017 年健康體檢中心正式被列為國家衛生部門的一類醫療機構[3],截至2018 年參加健康體檢的人次已高達5.75 億人[4]。隨著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高素質健康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上漲。護士作為健康體檢中心健康服務的主力軍,其工作貫穿整個健康管理流程,包括與健康相關的風險評估、教育、檔案管理、干預及隨訪等。多項研究表明,護士參與的篩查有利于早期發現疾病、降低篩查費用[5-7]。《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建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8]。勝任力由美國心理學家David McClelland 首次提出,定義為“能區分特定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績效水平的個人潛在特征”[9],用以區分成績優秀與普通的員工。研究表明,專科護士主導的疾病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改善病人臨床結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和滿意度[10-11],而且能激發護士的積極性[12]。因此,以崗位勝任力提升為核心的專科護士培養是護理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我國健康體檢中心護理專業服務規范性有待提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脫節,培訓質量不高[13],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梯隊建設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體檢中心護士與臨床護士專科差異較大,評價體系及培養模式無法照搬,現缺乏針對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評價體系,是阻礙專科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通過文獻回顧、半結構式訪談、德爾菲專家咨詢法(Delphi method)、層次分析法構建基于勝任力的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為我國未來培養及發展高素質健康管理護理人才提供參考和借鑒,也為健康管理機構制訂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培訓方案及考核標準提供依據。
研究小組成員共7 名,包括1 名健康體檢中心護理管理者、1 名循證護理專業博士、1 名老年及社區護理高等教育教授、1 名內科護理及高等教育教授、3 名護理研究生。研究小組成員分別負責文獻檢索、設計半結構式訪談提綱與實施訪談、形成專家咨詢表、確定專家人選與專家咨詢、數據統計與分析。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
1.2.1 文獻回顧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3 年4 月15 日,中文檢索詞為:健康管理護士/體檢護士/核心能力/崗位勝任力/技能/培養/素質等,英文檢索詞為:physical examination nurse/mass screening nurse/primary health care nurse/personnel,nursing/competency/core competence/ability 等,同時檢索健康管理相關衛生政策、法律法規等,參考健康管理師、中國全科醫生、軍人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要點[14-16],從中整理、提取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指標條目。
1.2.2 半結構式訪談
自主設計訪談提綱,采用目的抽樣法于2023年3月—5 月對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授課師資和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培養目標群體進行訪談,從2 個角度了解健康管理護士對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認識和需求。選取6 名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授課師,其均從事體檢中心護理工作10 年以上,其中,副高級職稱1 名,中級職稱3 名,初級職稱2 名;選取7 名參加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培訓的學員,其均從事體檢中心護理工作3 年以上,其中,副高級職稱1 名,中級職稱2 名,初級職稱4 名。訪談提綱為:1)您所在的健康管理中心護士的職責和工作范疇有哪些?2)健康管理中心的護士在日常工作中哪些方面經常被客戶/領導/醫生表揚,哪些方面可能還存在不足?3)您作為健康管理中心的護士,在工作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4)您認為健康管理中心的護士和其他臨床護士相比,有哪些獨到的優勢或特點?5)您認為1 名優秀的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應該具備怎樣的核心能力,如知識和實踐技能、品格或特質?
1.2.3 編制專家咨詢表
根據前期文獻回顧及半結構式訪談,初步構建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條目池,編制專家咨詢表。咨詢表由3 部分組成:1)問卷填寫說明,包括研究目的、意義、方法和填寫要求。2)初步擬定的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評分表,包括6項一級指標、21 項二級指標、66 項三級指標,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不重要計1 分,非常重要計5 分,同時設專家意見欄,專家可對條目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3)專家基本信息,包括專家一般資料調查表(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年限、科室、工作單位、從事研究領域)、專家對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斷依據(Ca)等。專家的熟悉程度包括非常熟悉、熟悉、一般熟悉、不熟悉、非常不熟悉5 個等級,分別計1.0、0.8、0.6、0.4、0.2 分;專家對研究內容的判斷依據包括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文獻、主觀判斷4 個方面,每個方面分為大、中、小3 個等級,理論分析依次計0.3、0.2、0.1 分,實踐經驗依次計0.5、0.4、0.3 分,參考國內外文獻依次計0.1、0.1、0.1 分,直覺判斷依次計0.1、0.1、0.1 分。
從全國三級甲等醫院和護理高校中遴選函詢專家,納入標準:1)從事健康管理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或護理科研工作;2)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3)工作10 年以上(博士研究生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為5 年以上);4)職稱為中級及以上;5)對本研究感興趣,愿意參加本研究。
2023 年5 月—6 月進行2 輪專家函詢,以電子郵件和微信方式發放并回收專家函詢問卷。第1 輪函詢回收后,對專家評分、建議進行梳理和分析,根據指標篩選標準,經團隊成員討論后形成第2 輪專家函詢問卷;第2 輪函詢回收后,再次對專家的評分、建議進行整理、歸納、分析。2 輪指標篩選標準為:重要性評分≥4分,變異系數<0.25,滿分比>20%[17]。
采用Excel 2021、IBM SPSS 23.0 軟件錄入和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定性資料以頻數、構成比(%)描述。專家積極性以問卷回收率和提建議率表示,一般認為問卷回收率≥70%說明專家積極性高[18];專家權威程度以權威系數(Cr)表示,專家權威程度通過專家對條目的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計算,一般認為≥0.7 表示專家權威程度較高[19]。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以變異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采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各級指標的權重。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邀請來自四川、湖南、北京、天津、甘肅、重慶、廣東、陜西、廣西、安徽、云南11 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三級甲等醫院和護理高等院校的17 名專家。2 輪函詢均為同一批專家。專家年齡(44.35±5.85)歲;工作年限(23.59±7.76)年;學歷:本科8 名(47.06%),碩士8 名(47.06%),博士1 名(5.88%);職稱:中級2 名(11.76%),副高級11 名(64.71%),正高級4 名(23.53%);職務:非管理者3 名(17.65%),管理者14 名(82.35%);工作部門:健康管理中心13 名(76.47%),學校1 名(5.88%),護理部1 名(5.88%),其他2 名(11.76%)。詳見表1。

表1 專家一般資料(n=17)
第1 輪函詢發放問卷17 份,回收問卷17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第2 輪函詢發放問卷17 份,回收問卷16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12%。第1 輪有13 名(76.47%)專家提出建議,第2 輪有9 名(56.25%)專家提出建議,表明本研究的專家積極程度較高。
本研究的專家對函詢內容的判斷依據為0.95,專家對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為0.91,專家權威程度為0.93,表明專家的權威性較高。
第1 輪專家函詢各指標的變異系數為0.00~0.37,肯德爾和諧系數為0.156~0.168;第2 輪專家函詢各指標的變異系數為0.00~0.16,肯德爾和諧系數為0.137~0.182,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專家協調程度良好[20]。詳見表2。

表2 2 輪函詢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2.5.1 第1 輪函詢結果
根據指標篩選標準對專家意見和評分進行整理、分析、討論和修改。刪除三級指標:“對健康管理有興趣,工作積極性高”“具有發明創造思維,掌握專利申請途徑”。增加三級指標:“具備對健康管理檔案不合邏輯信息的識別、核實與糾正能力”“具有解讀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和分析報告的能力”“根據評價結果,出具效果評價報告,并具有解讀和分析效果評價報告的能力”“能夠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科研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收集相關資料,撰寫論文”“掌握科研基金項目的撰寫方法,能夠參與健康管理研究性課題或申報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健康管理學相關知識”。同時,對問卷中詞語使用不規范、順序安排欠佳、缺乏普適性、內容存在爭議以及變異系數>0.25 的條目進行修改、拆分、刪除和合并。本輪共刪除2 項三級指標、新增6 項三級指標、修改11 項三級指標。
2.5.2 第2 輪函詢結果
再次結合專家意見對條目進行討論和調整。將三級指標“健康風險評估和分析能力”修改為“健康狀態與風險評估能力”;將“重要陽性結果”修改為“重要異常結果”;刪除“服務不同層次人群時表現出恰當的禮節”中的“層次”二字;修改“掌握各類傳染病防治及院內感染防控知識”為“掌握各類傳染病防治知識”。最終確定一級指標6 項、二級指標21 項、三級指標70 項。詳見表3。

表3 第2 輪專家函詢結果
本研究基于文獻回顧和半結構化訪談初步構建了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指標池,為保證指標的全面性,納入了7 個省、市、地區的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及授課師資,從不同角度了解各個地區和省市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的需求現狀。經過文獻回顧和訪談后,本研究初步界定了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的概念,即具有體檢中心護理實踐工作經驗,并經系統的理論和實踐培訓,考核合格后獲得健康管理專科護士證書的注冊護士,能運用護理程序為體檢者提供高質量的健康管理服務。在德爾菲專家函詢環節,為了使指標更具權威性和普適性,本研究邀請了全國1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三級甲等醫院和護理高等院校專家進行函詢,專家的研究領域涉及健康管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社區護理、臨床護理等方向,專家的職務包括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所涉及的工作單位為健康管理中心、醫院護理部和學校。本研究中,2 輪專家函詢的回收率分別為100.00%和94.12%,專家積極程度高;專家的平均年齡為44.35 歲,其中94.1%的專家具有15 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碩士以上學歷過半(52.9%),其中1 人為博士學位,大部分專家均為高級職稱(88.2%),管理崗位占82.4%,專家的權威系數為0.93,遠大于0.70[19],表明本研究的專家權威性高,結果可靠;2 輪專家函詢的肯德爾和諧系數分別為0.156~0.168 和0.137~0.182(均P<0.05),專家一致性良好,表明指標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科學性。
本研究經過2 輪德爾菲專家函詢,最終構建了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概念模型,主要包括6 項一級指標(基本護理服務能力、健康管理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知識綜合能力、溝通交流與團隊協作能力、職業態度)、21 項二級指標和70 項三級指標,明確了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應具備的基礎的、必要的能力,內容全面,有利于進一步指導構建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培養方案。
3.2.1 基本護理服務能力
基本護理服務能力是綜合參考多所醫院體檢中心業務開展情況,基于體檢中心崗位設置,要求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基本護理服務能力重要性評分為(5.00±0.00)分,包括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專科崗位能力、護理人文執業能力、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信息化能力5 個方面。護士是體檢中心的服務主體,需要具備較高的全局觀和整體意識,根據科室的業務變化,掌握不同的操作技術和配合要點,高標準地完成與醫技人員的配合,指導服務對象高效完成檢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此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21]指出,應將個體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相關服務記錄納入居民健康檔案統一管理。數字化信息管理是打通“醫院-社區-家庭”居民健康檔案壁壘,實現連續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必然趨勢[22-24]。因此,要求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具備較強的“信息化能力”,主動參與健康體檢中心的信息化建設,依托“智慧系統”優化體檢流程,提高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和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質量。
3.2.2 健康管理實踐能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將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5]。健康管理端口前移,要求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盡早識別疾病高危人群,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各類健康問題管理工作[26-27]。因此,近年我國體檢中心服務模式從“單純體檢”向“健康管理”快速轉型,體檢中心護士迎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以服務人群健康為中心,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這一過程中蘊藏巨大潛力。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需要評估居民健康狀態與健康風險,根據健康問題和需求制定健康管理護理計劃,動態實施健康干預方案,準確評價健康管理效果,在促進更高水平全民健康上發揮積極作用。
3.2.3 專業發展能力
隨著健康管理專業和護理專業縱深發展,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發展能力,主動學習并取得健康促進相關證書,了解學科前沿信息及勝任教學要求,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研創新能力,以促進健康管理護理專科發展。其中,科研創新能力作為推動護理高質量發展、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提升護理學科建設的必要能力,已被納入中國醫院科技能力評價體系(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STEM)重點考核中[28]。目前,護士科研創新能力整體不足[29],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阻礙因素。專科護士是護理專業骨干,著重培養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科研創新能力符合勝任力的內涵要求。
3.2.4 知識綜合能力
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專業內涵豐富、自主性強,其工作貫穿人群健康狀況及疾病影響因素管理、評估、干預及連續跟蹤服務全過程。體檢中心護士可依據《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30]和《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31],為服務對象獨立制定個性化的個人或團體體檢方案。因此,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應具備多學科、多專業的全科素養與專科能力,除護理專業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外,還應掌握營養學、運動醫學、健康管理學等健康維護相關知識,以提高人群健康教育能力和落實健康促進工作。
3.2.5 溝通交流與團隊協作能力
一方面,健康體檢中心是一個多團隊協作的單元,各醫技、職能部門銜接緊密,護士崗位間流動性大,工作中需要與不同學科醫技人員和不同部門工作人員合作;另一方面,體檢人群多元化,既有以體檢中心為主場的個人體檢、團隊體檢、入職入學體檢、特殊人群體檢等,還有與多單位合作的外出社區體檢、校園體檢、職業人群體檢等,護士需要應對不同場景的健康咨詢,并適時開展體檢配合指導和健康宣教活動[31]。因此,溝通交流與團隊協作是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的必備能力。
3.2.6 職業態度
勝任力冰山模型認為,水面上的冰山部分是顯性勝任力,是基準性素質,包括知識、技能方面;水面下的冰山部分是隱性勝任力,屬于鑒別性素質,職業態度是冰山模型中的隱性勝任力[32]。專家認為職業態度是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的重要特質,重要性評分為(4.94±0.25)分。健康管理專科護士需要認同健康體檢中心“客戶至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具備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和良好的職業情感,以充分的內驅動力應對復雜多變的健康管理工作。
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培養是護理專科領域建設的全新嘗試,也是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為體檢中心護理人才的選拔、培養、崗位輪轉及考核提供依據。健康體檢中心可以據此制定護士選拔標準,并以勝任力為目標制定不同崗位工作職責。在人才培養和考核方面,可以將量化的體系用于評價護士能力,然后基于此開展階段性、有針對性的崗位輪轉實踐和系統化的人才培養課程,同時也有助于實施績效考核評價和管理。因此本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具有實用性。
本研究通過文獻回顧、半結構式訪談和德爾菲專家函詢構建了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包含6 項一級指標、21 項二級指標、70 項三級指標,并通過層次分析法確立了各級指標的權重,為新形勢下的健康中國選拔及培養專業化、高素質、復合型健康管理護理人才提供參考,也為健康體檢機構制訂健康管理專科護士輪崗培訓方案及考核標準提供依據。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健康管理在我國起步較晚,健康管理理論模式及技術仍在探索中,因此,本研究的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近年來健康體檢及相關服務機構市場化發展競爭明顯,本研究函詢專家均為公立醫院和事業單位護理專家,未從市場化角度考慮私立體檢機構中健康管理專科護士的崗位勝任力要求。隨著健康管理內涵的不斷發展,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體系也應在實際應用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