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柯文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這首傳唱全球的奧運會主題歌曲《北京歡迎你》,向世界展現了一個開放、友善、好客的北京。那么,最早來到這片土地上定居的人是誰呢?答案就是北京猿人!

北京人頭蓋骨(復制品)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29年,我國的考古學家在北京西南方向的河北省房山縣(今屬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的一個山洞里,發現了一塊人類的頭蓋骨,研究發現,這可是人們在這一地區發現的第一塊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后來,考古學家又在這里陸續發現了另外幾塊頭蓋骨和一些骨化石。
“來得巧,還得來得早?!彪m然沒有“戶口”,但因為是北京地界兒上第一次發現早期人類,所以在考古學上,“北京人”這個稱呼就屬于北京猿人了??梢院敛豢蜌獾卣f,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大牌”的北京人就是北京猿人啦!
北京猿人是“人”,但又不完全是。為什么呢?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猿人”,是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了猿的一些外貌特征,例如扁扁的額頭、高高的顴骨、又粗又壯的眉毛,還有向前突出的嘴。以現在的審美標準來說,北京猿人肯定是入選不了那些男女偶像團體的。但是打個照面兒,我們肯定能一眼就把他們和猴子、猩猩區分開來,甚至還會覺得似曾相識:“嘿,我們祖上是不是親戚?”
不過,“北京人”并不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元謀人”“藍田人”都比“北京人”出現得早得多,但是他們并沒有一路北上到達我們今天的首都。因為這一路有惡劣的地理環境、寒冷的氣候,還有潛伏四周的野獸,“打怪升級”的“北京人”拿到的“游戲副本”難度可一點兒也不亞于唐僧到西天取經喲!

“北京人”平均身高150 至160 厘米,雖然不算很高,但是“武力值”卻不低。他們手腳分工明顯,用下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用上肢捕食野獸。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制作和使用工具,如打制石器等。和他們的祖先相比,“北京人”的工具更加復雜,也更加多樣化。如果你赤手空拳回到過去遇到了“北京人”,可千萬不要因為他們的身高而掉以輕心!因為萬一“一言不合”發生了沖突,你大概率是沒有勝算的。那怎么辦?跑!趕緊跑!千萬不要回頭拍照!
除了打制石器,“北京人”還能保存和使用天然火,這也表明人擁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火既能取暖又能烹飪食物,還可以抵御野獸的攻擊,真可謂一舉三得。眾人拾柴火焰高,“北京人”還深知團體作戰的重要性,“孤勇者”顯然不適合惡劣的遠古環境,“單飛”的幸存率實在是太低了,所以他們都是組團生活。幾十個人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御敵,集體生活真的令人安全感倍增!
雖然不用打卡,也沒有業績壓力,但是“北京人”仍然勤勞而自律地生活著。他們白天制作工具,采摘野果,獵取野獸;晚上返回山洞,圍著火堆吃飯休息,用簡單的語言和手勢交流溝通。他們認真地工作和生活,從不偷懶。幾十萬年后的我們,真的應該向這些前輩好好學習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戰火中不幸丟失,從此下落不明,這也成了歷史上的一個謎團。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它還會再次出現,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周口店遺址
周口店遺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區境內,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里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距今70 萬至20 萬年的“北京人”以及約3 萬年前的山頂洞人生活的地方。
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來到房山周口店,拉開了周口店遺址發掘和研究的大幕。從1929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文中先生發掘出北京猿人第一頭蓋骨以來,經過中外學者百年的努力,周口店遺址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地點和文化遺物地點27 處,出土人類化石200 余件、石器10 多萬件,還發現了大量的用火遺跡和上百種動物化石等,現已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巖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1961年,周口店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周口店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