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斯蒂芬·齊廷
2023 年7 月2—15 日,受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我與來自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坦桑尼亞的兄弟姐妹共同赴華訪問,這是我第二次到訪中國。很高興也很感謝中國為我們這些非洲來客搭建平臺,讓我們能夠共議挑戰,共商如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借鑒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解決本國難題、推動非洲發展。
在研討中,我積極宣介和推廣非洲文明,也從中學到如何珍愛非洲文明。來自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簡稱“南共體”)四個成員國的代表們以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參與討論,交流如何促進非洲尤其是南共體的發展。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我們應該考慮設立新的經濟開發區,借鑒中國因地制宜建設基礎設施的做法,特別是打造完備的鐵路系統和網絡系統,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好造福人民;建設大型購物中心,提供高性價比的優質商品和服務等。我們可以利用“共塑未來”等交流平臺,學習借鑒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宣介非洲的理論認知和文化發展情況。
擺脫貧困無疑是所有非洲國家必須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最迫切的問題是,應該由誰以及如何來開展脫貧工作?利用哪些資源脫貧?中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對話平臺,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中國的扶貧政策和理論。在考察中國農村時,我們不僅學習了脫貧經驗,也見到了許多杰出人士,他們滿懷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通過不懈努力和長期付出改變了農村的面貌。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制定的長期戰略規劃,并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組織實施,由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和相關資源,專家提供專業技術,農村基層組織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調度所需的各種資源,全心全意幫助農民擺脫貧困。
非洲需要借鑒中國的經驗和做法,也期待中國通過“一帶一路”項目推動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非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和實現現代化,助力非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并在這一進程中不斷提高非中合作水平。
關于農業和農村發展,我們通過走訪和座談了解到許多有趣的案例。比如,在北京市平谷區,一些習慣于耕種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大桃,一些思路開闊的年輕人利用網絡平臺幫助農民銷售大桃,一些很有情懷的企業家主動參與農村建設,推動企業和農村加強合作,有力促進經濟發展。在貴州省盤州市,農民在條件較差的山上實現了科學種植農作物,這很了不起。如果南非也能掌握這類山坡種植技術,就可以幫助當地很多人解決饑荒問題。
在中國農村地區,有許多矢志報國、艱苦奮斗的典型人物,比如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的黃大發老先生。在團結村面臨水資源短缺時,黃大發帶領村民歷經36 載,修起繞三重大山、穿三道絕壁的萬米水渠,打破了山村長期缺水的宿命,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令人感動的是,中國共產黨從未忘記為國家和人民作出過杰出貢獻的人士。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為黃大發老先生頒授“七一勛章”,這是對老人一輩子奉獻的最大認可和尊重,也極大激發了人們為脫貧致富做好事、干實事的決心和熱情。不管面臨多大的挑戰都執著前行、絕不輕言放棄,是我們從黃大發身上得到的最大啟發。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制定了具有連貫性的脫貧攻堅計劃,在各地區特別是最邊遠的農村地區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以此幫助人民擺脫貧困、解決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這讓人嘆為觀止。同時,中國也有一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典型,他們中很多人是共產黨員,不計個人得失地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帶領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

2023年7月12日下午,齊廷(左一,本文作者)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聆聽專家講座。

2023年7月9日上午,非洲外賓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左一為本文作者齊廷)。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重要借鑒。此次中國之旅讓我感受頗深,使我對中國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非洲國家應該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積極學習先進做法,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像中國那樣,非洲國家也應該制定自己的鄉村振興戰略并因地制宜地推行,加強各國政府和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特別是要吸引更多青年才俊為推動本國和非洲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非洲內部要減少內耗,密切彼此協作,強化同中國的合作,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非中關系達到新的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