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離目的地還有幾百米,就提前打電話讓你下來等。外賣柜就在一旁,騎手們卻不用。”9月19日,長沙市民劉女士發現,原本習慣將外賣放在智能外賣柜中的外賣小哥,又改回電話溝通、約定地點交付的送餐模式,“問了騎手才知道,放外賣柜要收費。”
“一單0.44元,可以包月,一個月15塊錢。”一位身著藍色工裝的外賣小哥透露,長沙的外賣智能柜從去年就開始收費了,“跟平臺合作的品牌‘提先生,放餓了么訂單一單收費0.4元,放美團訂單一單收費0.45元。”
智能外賣柜的出現,提高了外賣員在無法上樓配送的寫字樓、封閉式園區、學校、醫院等場景的送餐效率,節省了顧客、外賣員雙方的等待時間。
“送一單就3到5塊配送費,外賣柜就花掉了十分之一,如果算上電動車損耗、跟顧客的通信溝通費,一單就要多花1塊錢。”騎手王先生認為,智能外賣柜確實提高了配送效率,但也容易引起顧客投訴,“有的人就是不愿意你放外賣柜,不想多走一步取外賣。”
打著方便、快捷等賣點的外賣柜為何要收費?一名外賣行業運營負責人提到,智能外賣柜投放后需要平臺方支付場地費、維修費、商用電費等,眼下外賣柜柜體廣告、小屏廣告投放率不高,想維持運轉還是得依賴使用費,“前期免費是為了養成用戶習慣,這是新行業、新品牌的通用做法。”
(摘自《三湘都市報》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