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日
9月21日,韓國國會表決通過了兩項議案,一個是韓國共同民主黨發起的關于罷免總理韓德洙議案,另一個是檢方提出的對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的同意拘留案。這導致韓國的朝野爭斗變得更加白熱化,尤其是圍繞即將在2024年4月舉行的國會選舉,雙方互相激烈攻擊。
9月18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依據《特定經濟犯罪加重處罰法》《特定犯罪加重處罰法》和《外匯交易法》,以瀆職、受賄、教唆他人作偽證等罪名提請法院批準逮捕最大反對黨黨首李在明。在檢方提案中,李在明主要涉嫌兩起案件:一是“柏峴洞開發特惠嫌疑”,也即,2014至2015年在原屬韓國食品研究院的城南市柏峴洞國有土地開發樓盤過程中,利用城南市長職務之便,向私人開發商提供各種特惠,導致被排除在項目之外的城南城市開發公社蒙受2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的損失。二是“裳邦爾集團對朝非法匯款嫌疑”,也即,2019至2020年在任京畿道知事期間,通過前京畿道分管和平事務的副知事李華永,以代付訪問朝鮮經費為借口,向裳邦爾集團會長金圣泰索賄800萬美元。此外,檢方認為,李在明還涉嫌于2019年2月因違反《公職選舉法》受審期間唆使他人提供虛假證詞。
根據韓國《國會法》有關規定,國會議員在任期內享有豁免權,如違反法律需負刑責,只有經國會同意之后,法院才能批準將其逮捕。由于李在明是現任國會議員,需要國會通過拘留同意案,法院才能進行決定是否批捕的必要性審查。
9月21日,韓國國會舉行全體會議,表決李在明的拘留同意案。根據規定,該案獲得國會通過須滿足“半數以上在職議員與會,并獲過半與會議員贊成”這一條件。經過投票,該拘留同意案在國會以149票贊成、136票反對、6票棄權、4票無效的結果而獲通過。
目前,共同民主黨的國會議席共有168個,占總議席的56.38%。從投票結果看,共同民主黨內可能至少有29人投了贊成票。韓國蓋勒普9月22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對李在明逮捕必要性審查問題上,46%的受訪者認為“程序正當”,37%認為李在明遭受了“不正當政治彈壓”,17%持保留意見。
在國會表決拘留同意案前,李在明領導的絕食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大半個月。他強烈要求尹錫悅政府就“破壞民生”向民眾道歉,強烈反對尹錫悅政府漠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政策,進而要求徹底改組內閣,但這些都是總統尹錫悅絕不可能接受的訴求,所以從一開始就很難找到解決出口。李在明的絕食最終持續了24天,創造了韓國政治史上的最長紀錄,但面對政府和執政黨的強硬態度未能形成有效的牽制,反而加快了共同民主黨的內部分裂,也有輿論認為李在明是為了避免法院審查而進行“防彈絕食”。
據韓媒報道,共同民主黨內主要有“李在明派”“文在寅派”“李洛淵派”之分,還有一些相對比較獨立的少壯派議員。在國會投票前的9月19日,前總統文在寅親自到醫院慰問李在明,所以在此次投票中對李在明倒戈一擊的議員可能多為“李洛淵派”中的“非明派”(共同民主黨內反對李在明的議員和人士)。21日國會表決通過后,共同民主黨表示,該黨已將檢方提請批捕李在明的行為定性為“不正當政治壓迫”,所以部分黨內議員投贊成票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害黨”行為。當天,以共同民主黨黨鞭樸光瑥為首的國會黨團領導班子集體請辭,以對國會投票結果負責。
目前,“李在明派”在共同民主黨內仍占多數,而其與“李洛淵派”的矛盾從2021年黨內總統候選人競選開始就一直存在,而且經常激化,此次在“保護黨首”的關鍵問題上也出現很大分歧,今后將會更加對立。其實,原屬于“李洛淵派”的樸光瑥請辭就是共同民主黨內新一輪派系斗爭的開始。

2023年8月28日,韓國國民力量黨議員研討會在仁川召開,目的是“為9月例行國會會議做準備”。圖為總統尹錫悅同與會者共進晚餐。
9月26日,李在明結束絕食到庭應詢。李在明作為黨首首先要接受法院的“拘捕實質審查”,其政治前途取決于法院是否發布拘捕令。9月27日,法院經過九個多小時的訊問,駁回了檢方提請的逮捕李在明申請,認為拘捕理由和必要性“很難成立”,使得李在明暫時躲過了一場危機。
之前,韓國檢方把“柏峴洞開發特惠嫌疑”定性為“典型的權力型原生腐敗”,“裳邦爾集團對朝匯款嫌疑”定性為“威脅國家安全的損害國家紀綱犯罪”。根據檢方的主張,如果李在明被定罪,有可能被判11年以上、36.5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
李在明辯稱,變更柏峴洞土地開發用途是因受到當時韓國國土部的脅迫,他自己未獲任何利益,不具備犯瀆職罪的動機。他還強調并不認識裳邦爾集團會長金圣泰,當時也沒有從京畿道和平副知事李華永那里得到過任何關于對朝支援智能農場和訪朝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一點也不了解具體內幕”。目前,幾個涉案關鍵人物的供述并不充分,也拿不出具體的有力證據,還時常翻供。所以,后續法庭審議將會發生異常激烈的辯論,李在明也會全力以赴爭取無罪判決。
在法院已經駁回檢方主張的情況下,檢方若“強行調查”會受到抨擊,只能停止或暫時中斷對李在明的調查,暫時擺脫政治危機的李在明強烈譴責檢方對他進行“政治調查”和“政治迫害”。盡管如此,李在明的政治威信和領導力已經遭到損害,而且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恢復,韓國輿論評論稱他只取得了“帶有傷痕的艱難勝利”。而且,檢方并沒有完全結束對李在明的調查,極有可能向法院提起公訴,李在明面臨的“司法風險”仍未完全消除。
目前,李在明仍背負“違反公職選舉法”“大莊洞開發瀆職”等嫌疑,有關案件還在進行裁判審理,相關法院判決是個復雜過程,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無論是檢方還是李在明都會全力以赴爭取最佳結果,彼此之間必然上演你死我活的斗爭。根據支持率的演變情況和10月首爾市江西區廳長補選結果,共同民主黨內部也會出現更多不同聲音。

2023年9月19日,絕食抗議的韓國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因健康惡化入院治療,前總統文在寅赴醫院探望。
對于國會幾乎同時表決通過的罷免總理案,尹錫悅不會接受,將借機進一步加大對反對黨的攻勢。最近,受國內經濟形勢、對美對日政策和日本核廢水排海事件等影響,尹錫悅的民調支持率下滑明顯。不過9月23日CBS Nocut News的調查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支持率為40%,出現小幅回彈,差評率下降至57.4%。法院駁回檢方對李在明拘留申請后,尹錫悅的支持率還會有一些變化。韓國經濟復蘇艱難,民生改善需求迫切,對尹錫悅構成最主要的壓力源。
今年初,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預測,2023年韓國經濟增長率將為1.8%。但由于利率、物價、匯率“三高”持續、出口仍然低迷,韓國經濟未獲實質復蘇,上半年增長率只有0.9%。2023年7月,亞洲開發銀行再次調降對2023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至1.3%,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1.5%、韓國銀行的1.4%、韓國開發研究院的1.5%以及韓國政府的1.4%還低。
經濟和民生是關乎國內政治支持率的最關鍵問題。國民力量黨的前議員劉承旼警告,“如果尹錫悅政府和國民力量黨繼續一味堅持對在野黨的強力打壓,可能會釀成總統和國民力量黨的危機”。然而為了在2024年4月國會選舉中取勝,尹錫悅及其政府、執政黨將與在野黨不斷加大相互指責,李在明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也會強硬以對,保守和進步兩大政治勢力之間的斗爭只會愈演愈烈。同時,同一個黨內也會為國會選舉的公薦名額展開激烈權力爭斗。
目前,圍繞法院對李在明案的駁回判決,共同民主黨強調“事必歸正”,強烈批判政府、國民力量黨和檢方只熱衷于對反對黨進行“政治鎮壓”,敦促政府改變“國政基調”。國民力量黨聲稱,法院的駁回并不意味著李在明無罪。檢方則認為“法院的判決存在自相矛盾之處”,很難接受。因此,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政府和執政黨內的權力之爭以及李在明和韓國檢方之間的司法斗爭將會更加殘酷,加上朝鮮半島局勢的不確定性,韓國政局將會陷入更加錯綜復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