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徐寧
(甘肅省莊浪縣朱店中學,甘肅莊浪 744607)
初中化學和語文、數學等科目相比,趣味性、科學性、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的學習技巧和能力。然而,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重理論、輕實驗”現象十分嚴重,有的教師甚至只對教材中的化學知識進行講解,忽略了其中的實驗內容,導致學生經常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習化學,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嚴重的畏難心理。有的教師雖也帶領學生做化學實驗,但基本上都是教師做、學生看,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的應用策略。
一方面,實驗教學少,且對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不足。新課程修改了實驗教學的內容,諸位初中化學教師也紛紛在化學教學中提高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頻率,改進了教學方法,優化了教學流程,特別是在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活動方案、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總體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對教材中的實驗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較有難度的實驗內容只是一筆帶過,使得學生的實驗探究技能無從得到培養,考試時總會在一些實驗性質的化學題目上失分。另一方面,初中化學開課較晚,比物理課的開課時間足足晚了一年。這意味著學生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掌握化學基本理論概念、化學基本知識、物質俗名及其化學名和對應的化學式、常見的顏色狀態等內容,學習任務可以說是十分繁重。為了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有的教師會采用一種十分接近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索性在第一學期就學完整個初中的化學內容,并沒有給實驗教學預留時間,并且把整個初三的第二學期都用來備考,從而導致實驗教學流于形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地不斷加快,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初中化學體系的一個重要板塊,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比較落后,無法緊跟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潮流,這為趣味化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帶來了重重阻礙。一些年長的教師認為化學實驗是一種十分嚴肅的教學活動,應謹慎對待,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總是嚴格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進行[1]。事實上,當教師持著如此教學理念去進行實驗教學只能保證操作的規范性以及結果的正確性,卻無形之中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得學生難以從實驗活動中找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學習興趣也無從提升。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缺乏參與化學實驗活動的興趣,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到了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法,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在具體的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思路思考或分析化學問題,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聽課、觀察以及記筆記中,通常很少有學生會就某一現象或試驗方法提出質疑或是主動與教師討論。這導致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化學學習思維,認為教師負責講、自己負責聽就好,如此趣味化學實驗的價值在教學環節中無從發揮。
化學實驗過程存在危險性,一些化學原料有腐蝕性或毒性,為了避免因發生意外事故而損傷學生身體的情況出現,一般都是教師一邊做實驗一邊為學生講解知識。教師在做實驗的時候,基本上選擇了刪繁就簡,即省去了實驗準備環節,直接用化學裝置讓不同物質進行化學反應,整個實驗也都是教師獨自在講臺上完成的。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盡管能在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完成知識的講解以及實驗過程的展示,但在這樣的化學實驗中學生始終是局外人和旁觀者,他們或許知道該怎么做,但對實驗所用到的化學規律認知并不深刻[2]。從長遠看,單一、僵化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初中學生化學興趣的提升。
在當下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遵循安全性、科學性的原則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極少會使用趣味化學實驗法進行教學,這是阻礙趣味化學教學法應用、推廣的又一個因素。教師普遍缺乏將化學理論知識同趣味化學實驗細節結合的意識。盡管也有不少教師認同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價值,但由于經驗缺乏、實操能力十分有限,他們在化學課堂中雖能侃侃而談,在實驗過程中卻容易手忙腳亂,導致學生有時會懷疑教師的教學能力。
1.教育部門、學校領導要注重趣味化學實驗的宣傳和推廣
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采取措施扭轉化學教師的應試教育思想,通過座談會、培訓會、教研活動等形式宣傳推廣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及應用技巧,為化學實驗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條件。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化學實驗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學校應將趣味實驗教學納入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中,通過制定一系列的獎勵機制來鼓勵教師應用此教學法優化初中化學教學[3]。同時,教育部門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調整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減低難度,可鼓勵編撰教材的專家、學者盡可能多編排一些有探究性、趣味性的實驗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實驗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
要想真正實現化學實驗的趣味性、科學性、創新性,教師要從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入手來突破傳統應試理念的影響。首先,教師可多與化學實驗教學經驗豐富的同事交流,探討趣味化學實驗的教學技巧。其次,可通過線上平臺向其他教師學習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法,留心觀察他們是如何在實驗室中與學生一起圓滿地完成實驗學習任務的。最后,可試著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用趣味性的語言來講授蘊含于化學實驗中的化學知識和原理,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化學實驗的魅力和趣味性,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意識。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石灰水變‘牛奶’”的實驗。在實驗完成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并歸納實驗現象,總結出反應原理。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就會把“變渾濁的石灰水”想象成“牛奶”,將化學實驗想象為自己親自制作牛奶的過程。這讓化學實驗變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樂趣。
化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相比既抽象又復雜,因此化學學習光死記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更需要化學實驗來輔助理解。然而,很多的化學實驗一個人不可能完成,是需要團隊協作的,因此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實驗活動。如此,一方面降低了實驗難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協作學習以及實踐創新。總之,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活動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實驗細節中感受到樂趣。
在教授“氧氣制取”的實驗時,教師可按照化學學習水平高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趣味化學實驗。首先,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與氧氣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裝置進行組裝,做好實驗準備;最后,找來一根燃著的蠟燭或帶火星的木頭來驗證實驗是否成功。在做實驗期間,教師應扮演好指導者、輔助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將問題以及結論記錄下來。當學生小組實驗成功了,他們便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有關氧氣的化學方程式以及制氧過程。如此一來,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思維能力將大大提升,他們在小組化學實驗活動中也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1.設置生活化作業,鞏固化學理論知識
作業是反饋課堂教學成果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指標,亦是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重要手段。對初中化學教學而言,布置生活化的化學作業可突破教材和習題資料對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限制,減少心理負擔,從而令學生在探究、思考、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夯實自身的化學理論基礎。在學習完《愛護水資源》這一課后,教師可讓學生就身邊存在的水污染現象進行調查,找到污染源,試著提出解決方案并制作一份水資源污染的調查報告。下一節課開始,由學生來分享調查的過程以及結論,最終由教師篩選出最優方案。再比如,在學完了有機物與無機物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布置一個趣味化的作業,即讓學生設計一個生活小實驗來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有學生就會找糖、淀粉、巖石、鐵來做水溶性實驗,最終得出結論糖、淀粉是有機物,而巖石、鐵是無機物。相信學生通過獨立完成這些生活化的作業后,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最終構建起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2.利用家庭現有條件,開展家庭化學趣味小實驗活動
有大量的國內外研究成果證明了這一點:倘若教師能利用家庭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因地制宜地為學生開發一些趣味性化學家庭小實驗的話,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內化化學知識,提升其動手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熱愛科學的精神[4]。在教授鐵釘生銹的原理時,筆者提前一個星期為學生布置了一個名為“鐵釘生銹的秘密”的家庭趣味化學實驗,讓學生取兩枚干凈發亮的鐵釘,把一枚放在空瓶內,另一枚放在有水的空瓶內,一周后讓學生分享實驗過程,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鐵生銹的外部條件,然后讓學生將鐵釘置于裝有醋的瓶內,再去觀察會發生什么。為了提升實驗效果,筆者特意建了一個微信群,讓學生在群內用圖片和文字分享家庭趣味小實驗的過程,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另外,筆者也會挑選幾名實驗效果好的學生在課堂中分享實驗心得。這種形式不僅開辟了化學趣味實驗教學的“第二課堂”,還徹底將學生從手機、電子游戲中解放了出來,在豐富其業余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其動手能力。
3.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新趣味化學實驗教學形式
化學來源于生活,只有以生活化的方式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才能有效地還原化學規律。因此,教師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斷豐富化學實驗教學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化學實驗的生活化拓展和延伸應圍繞初中化學核心知識點進行,要遵循合理性、探究性、趣味性原則。在講授《自然界中的水》這節課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現水的三種物理形態(固態、液態、氣態)、原子組成,通過動畫、視頻等形式還原三種物理形態的轉換過程和轉換條件,讓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以及分子狀態是怎樣的,并通過一些大自然和生活中具體的案例來論證這一點,從而讓學生明白水的三種狀態是可以不斷變化的。通過創設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不僅收獲了很多生活技巧,還增強了化學實驗的信心,提升了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試著在生活中尋找天然的實驗儀器與素材,當教師講到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自己做實驗的方式來驗證和理解化學原理,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教育領域內的滲透越來越深,這為化學實驗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只要留心便會發現,各大互聯網平臺上有著豐富的化學實驗資源,其多以視頻的形式出現,界面干凈,步驟清晰,可為教師進行趣味化學實驗提供很好的范例。對于沒有實驗經驗的教師而言,可提前學習視頻資料并親自動手實操,等到徹底熟練后再去課堂上給學生演示。當遇到實驗儀器、藥品等材料缺乏的情況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來模擬做實驗的過程,并將實驗過程錄制下來作為課件。教師也可以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實驗材料,提前去做實驗并用視頻或文字記錄下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制成微課,等到要講授相關知識的時候再將微課通過社交軟件發給學生,讓其作為自學的資料。教師平時還可去國家官方網站看一些科技方面的最新報道,對于里面涉及的一些原理或趣味性的小實驗應該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作為一種化學實驗的備用資源。
綜上,化學既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又是宏觀和微觀統一的科學,初中生剛接觸化學時難免會犯難。這就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實施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針對教學理念落后、學生參與興趣缺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經驗缺乏等問題,應通過更新理念、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創新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積累實驗經驗來解決,從而讓化學學習不再那樣枯燥,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化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