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本應是極富魅力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令不少學生感到枯燥甚至恐懼。學生不喜歡上英語課,其根本原因是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與趣味。不僅如此,很多英語課堂都呈現出“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模式,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教學效果不佳。基于此,革新教育理念與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互動教學在落實基礎知識、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所在,也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可以說,互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愛上英語課堂,讓“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深度融合,也讓英語課堂綻放出不一樣的活力,重拾學生的信心,燃起學習的欲望。
一、運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前導入
想要讓互動教學模式真正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發揮效果,教師應著眼于課前的導入環節。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興趣、有熱情時,他們才愿意跟隨教師的腳步,課堂互動的頻率與質量才能得以提高。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課前導入呈現出死板、僵化的狀態,教師機械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概述,學生被動地對知識進行了解與吸收,課前導入的效果不佳、質量不高。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好多媒體設備,通過網絡資源搜集整理、短視頻制作等方式,在課前導入中引入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真正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以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The birthday party》為例。在這一單元的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制作生日話題的簡短情節對話,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生日是每一個學生都會期盼的日子,好友之間也會記住對方的生日并準備禮物,因此如何正確詢問他人的生日以及表述自己的生日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情節對話結束之后,鼓勵學生用英語詢問班中其他學生的生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在詞匯運用、語法表達、語音語調中所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及時調整,讓后續的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
二、鼓勵自由表達,提升互動頻率
真正的課堂互動不是一板一眼、循規蹈矩的,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以英文訴我心”。然而,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表達,即使是課堂對話的環節,也只是讓學生照本宣科地就教材上的對話進行朗讀。這種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實踐經驗,靈活地為己所用。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機會,讓英語課堂真正變成師生合作、有來有往的活力課堂,將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
以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aking Friends》為例。在完成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表達,用一連串的問題作為學生自由表達的“引子”,幫助學生在說出自己“心里話”的同時遵循一定的語言表達邏輯。例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們認識多久了?”“你們是怎么認識的?”“你們是如何成為朋友的?”“你的朋友身上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質?”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朋友,也都有屬于自己的交友經歷。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的語法和詞匯知識,將自己的經歷表述出來。不僅如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立足英語課文,依據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升互動頻率的同時引發學生的共鳴。
三、運用趣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當前,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啞巴英語”。大部分教師過度重視應試成果,特別是過度重視“聽”和“讀”,而忽略了“說”和“寫”。而互動教學模式的引入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互動教學給了學生更多口語表達的機會,也給了學生遣詞造句、構建語句的訓練,在無形中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方位發展。為提高英語學習的實用性與應用成果,教師可以在互動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以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Our clothes》為例。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布置出一個服裝店的具體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就衣服的類型與材料進行英文的對話與詢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具體的現實情境相關聯,提升具體的應用能力,為英語課堂創設趣味無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四、創設生活實踐,進行課后互動
作業布置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教學活動多以書面作業為主,采取學生寫、教師判的單一模式,既不利于激發學習熱情,又不利于提升英語應用能力。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互動教學不僅包括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而且包含學生與外界的互動。如果學生的英語學習始終無法脫離課堂的既定環境,那么這樣的語言學習便不可以稱之為成功。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課后延伸的互動的實踐性作業。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來到當地的文化博物館或者特色旅游景區開展義工活動,在這些地方經常會出現外國游客,學生可以為其提供語言與引導類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為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英文電影、收聽英語新聞,并就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話題寫好演講稿。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對話題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五、重視情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
想要讓互動教學真正在實踐過程中發揮作用,教師應當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環境,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真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部分英語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而始終采用過于嚴苛的態度與方略,這種教學模式看似維護了課堂的紀律,卻在無形中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也應當在教學實踐中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適當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與愛護。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優異時,教師要投來鼓勵的目光。當學生在口語交際環節中停頓磕巴時,教師也不要急于批評,而應及時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讓學生重獲信心。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與支持,引導學生戒驕戒躁,勇往直前。在這種課堂氣氛下,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心胸打開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因為喜愛教師,所以更能感受到英語學科的真正魅力,愿意自覺地參與課堂互動,自主投入到英語學習的過程。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僵化死板的模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及時樹立創新意識,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科學策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前導入”“鼓勵自由表達,提升互動頻率”“運用趣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實踐,進行課后互動”“重視情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等策略,讓熱愛英語的情感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盛放。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