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永 廣西商業學校
傳統工藝振興是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和美學觀念為基礎,為了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挖掘其社會、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傳統的物質文化或者精神文化為核心,開發和生產一種商業文化衍生品,將傳統文化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公眾的文化需要最大化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文化生產活動。在傳統工藝振興時代,如何激活傳統漆藝,以新型文創方式促進其衍生物的創意開發,對有效激活和繼承這種傳統工藝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和實踐意義。
隨著文化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進入了傳統工藝振興時期,文化行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用戶到生產者,從社會生活到商業生產的無縫銜接,文創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對于傳統工藝,首先應從傳統的工藝作坊模式向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模式轉變,把手工藝生產的時尚化、藝術化和經營模式的市場化作為創新的核心目標,將民間手工藝中的相關精神、符號等文化元素進行創意轉化,使之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1]。同時,要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打通設計、包裝、宣傳、流通、銷售等環節。
漆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并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時代的力量。漆器起源于中國,7 000 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掘出的朱漆木碗就是一種重要的漆器。在古代,中國的漆藝制作以漆器為主,到了近代,出現了漆畫及其衍生飾品。在中國的漆藝歷史上,漢朝的漆藝承前啟后、全面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度。在繼承前代漆藝優勢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例如,在曾侯乙墓中發掘出一批精美的漆木隨葬品,這些隨葬品造型簡單,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漆藝水平。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我國漆器發展的黃金時代,在清廷制造局的推動下,清朝成為我國漆器發展最快的時代。從營造司的工作檔案中可以看到乾隆年間雕刻漆器的生產記錄。乾隆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漆刻百寶鑲嵌,這些鑲嵌的樣式與嘉靖、萬歷年間的漆刻藝術密切相關。朱砂通體赤紅,裝飾精美絕倫,其藝術水平和制造工藝達到了最高水平。到了近現代,由于傳統手工業的生產結構發生變化,受到工業文化的影響,再加上國外同行業的競爭,漆藝出現短暫的斷裂[2]。漆藝擁有厚重的歷史和美學底蘊,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可以利用現在的傳統工藝振興手法,將現代的設計思想融入漆藝中,形成更多的藝術表達方式。對于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漆藝,可以采用重新激活的方法,將其轉變成具有現代意義和重大價值的藝術文化產品。
在新的文化環境中,要對傳統的漆藝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激活,將其轉化為易于人們認識和接受的形式,促進這種傳統技藝的傳承和開發,使漆藝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現代的漆藝產品更多的是將漆藝與當代生活用品結合起來,如漆茶具、漆香爐、漆屏風、漆盒子、漆手鏈等。雖然現代的漆藝產品眾多,但是只靠簡單的堆砌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漆藝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大部分漆藝文創產品缺乏獨創性。改變創作思想和創作形態是推動漆藝發展的一條道路,漆藝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藝術創作上,要實現“物化”,實現從“虛”到“實”的轉變。漆藝涉及材料的自然美、工藝技術美和精神意境美,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語言、心理、信仰和價值觀的充分體現。漆藝融合了多種技法,具有豐富的表現方式,漆藝創作與其他藝術門類具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融合,將漆藝產品轉變為其他形式的藝術品,從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推動漆藝的傳承與發展。
在傳統工藝振興環境下,對于漆藝的傳承創新,可以進行跨學科融合。
在這個商業文化繁榮、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個人消費品必須以實用為前提[3]。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漆的國家,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國對漆的使用有所減少,油漆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藝術和生活沒有真正融合在一起。很多人認為,漆藝是一種奢侈的藝術享受,漆藝產品只能擺在架子上供極少數人欣賞。所以,學界應當重視傳統漆藝的轉型發展,將具有數千年文化積淀的漆藝應用到當代生活中,并與當代生活相融合,從而使當代漆藝在國內外市場中得到應用。
所謂的跨界融合,就是不相關的、獨立的或者是相對的領域彼此交叉、融合,為創作者提供新的創作靈感和想法。新時期,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我們需要對傳統藝術進行跨領域融合,從而更好地繼承和創新傳統技藝。由于漆藝與各種材料關系密切,具有極強的地域性特征。同時,還可以將漆藝與高科技有機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產物。例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把漆藝融入虛擬現實場景中;可以利用三維印刷技術,實現漆畫和漆雕的數字表達,以突破個性化的美術創作和批量化生產的局限性;在電子產品外觀、汽車內飾、室內裝潢、城市燈飾、廣告設計等諸多方面,對漆藝技法進行革新,豐富其表現形式,在漆藝中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創作出更多符合現代美學和生活方式的漆藝產品。以數字科技創新產業作為支持,與地域文化相結合,從而實現跨界融合,創作出既有地域文化特點又有民族特點的漆藝產品。
漆藝的創意和活化要以實用為基礎,盡可能把藝術和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傳承漆藝,從而激發傳統技藝的活力。漆藝的發展應堅持以實用為基礎的原則,以便獲得公眾的認可。如果漆藝在現代商品市場中得到廣泛流通,可以擺脫傳統的遺產保護困境,使傳統工藝擁有自我生長的動力,還可以提升人們對漆藝的認同感。一件漆藝作品必須注重實用性和美觀性,還要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與當代的美學價值觀相結合,從而產生更高的商業價值。
以揚州漆藝為例,這種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效率低、耗時長、成本高、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可以運用現代機械制造工藝和加工技術對其進行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制造解決了傳統手工藝存在的一些問題,實現了批量化生產,所以傳統工藝品不再是少數人把玩欣賞的物件,它們逐漸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另外,還可以利用簡化漆藝制作程序或者采用機械制造,如可以利用機器開片、軋紋、切邊、開槽進行漆藝胎體制作,采用機械進行漆的髹涂,從而開拓漆藝的應用領域。通過改良傳統工藝,簡化機械制造的工序,進而保留傳統手工藝的特色和揚州漆藝的神韻。傳統大漆產量低、價位高、生產周期長,而腰果漆、聚氨酯漆復合材料的性能接近大漆,所以可以替代大漆進行使用;傳統漆藝胎體主要是木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木材產量的減少,可以利用竹材、布玻璃、陶瓷、金屬、塑料等替代木胎。
隨著人民群眾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旅游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一種主要娛樂方式,漆藝產品作為一種旅游和文化產品進入市場,并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銷售,如北京的雕漆、山西平遙的推光漆、福州的脫胎漆、貴州的彝族漆。這些地區的漆藝文化源遠流長,將漆藝與旅游文化有機融合,不僅能夠宣傳與推廣本地的漆藝文化,還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鄱陽的漆藝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基于當地的文化,夯實其根基,形成鮮明的特色,從而推動我國漆藝文化產品的蓬勃發展。鄱陽饒州彩繪漆和鄱陽縣漆寶彩繪漆被評為“十大觀光產品”。縱觀當前國內的旅游產品,一些產品風格雷同、缺乏創新,許多游客可能會在一個地方買到其他地方的旅游紀念品,或者在不同的旅游點看到同樣的產品,會產生審美疲勞,失去購物欲望。而鄱陽的漆藝產品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手工藝品,將它開發為一種觀光產品,不僅可以展現其獨特的地域風格,還可以弘揚本地的漆藝文化。
在傳統工藝振興背景下,應該對傳統漆藝傳承中的數字技術、人才培養、精品意識、品牌文化構建等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
作坊式的師徒傳授方式,導致漆藝的風格單一,缺乏設計要素和創意。而且漆藝產品的制作進度緩慢,研究開發程度低下,更談不上有計劃地進行市場的宣傳與推廣[4]。與此同時,高校漆藝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高校的課程設計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師資力量匱乏等。文化創意產業應以創造性為中心,創意開發人員必須把抽象的文化轉變成有較高經濟效益的文化產品,要激勵漆藝從業人員不斷創新,形成獨特的文化創意,并將其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培養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是漆藝文創行業發展的關鍵,可以在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漆藝專業,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還要從培養對象、培養模式等方面著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另外,要加大學校非遺類課程的比重,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漆藝人才,使漆藝產業具有制度保障,提升漆藝的文化價值。
美術和數字技術的交叉融合,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讀:一是實物藝術品由線下的流動轉化為網上的買賣;二是將藝術作品數字化,通過互聯網來擴大其影響力,并推出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商品的功能性和創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更加注重在實際應用中的體驗感和滿意度。而利用數字技術,將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產品中,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產品的好奇心與體驗需求,使傳統文化產品獲得新生。在“互聯網+”背景下,漆藝工作人員應該將美術和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漆藝工作者要把握“互聯網+”背景下出現的發展機遇,及時轉變傳統的漆藝產品傳播和營銷模式,以順應數字化和集群化的行業發展潮流。
以往的手工藝人只注重文化產品的創作,缺乏品牌意識。品牌可以提高文化產品的知名度,可以提升產品的經濟價值,在文化產品的創作中,我們要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商業資本和品牌營銷策略,打造具有創新形態、地域特點和民族文化特點的漆藝文創品牌,并通過其品牌效應來促進漆藝文創產業的發展[5]。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要加強產品的地域特征,把地域性和實用性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品牌,從而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當地觀光及漆藝文創產品的整合,以激活當地經濟;還要加強與工業設計和生產領域的合作,使工藝產品成為具有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還可以通過網絡推廣,為我國民族文化產品開拓新的市場。
隨著傳統工藝振興產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漆藝應利用現代的傳統工藝振興方式,進行多種多樣的藝術表達。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傳承和發展漆藝:強化并強調漆藝產品的使用價值與使用者感受,把漆藝和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把它和當地的文化資源結合起來,使漆藝產品的藝術美學和創造性規范化。要想達到上述目的,必須對創意人才進行培育和儲備,并鼓勵原創漆藝產品,以數字文化為基礎進行產品創新,從而創造出能夠凸顯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