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陳慧子 蔡留蕓 鄧芯茹 羅小東
由于醫學影像學具有強實踐性及強綜合性,需要區分同圖異病及同病異圖,對影像圖像要求極高[1],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內容多、圖像多及教學時間少,英語基礎層次不齊,模擬操作困難等問題[2],因此該科目的教學方法需區別于臨床其他學科。目前重慶醫科大學針對醫學影像學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如雙語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病例導入課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又稱案例教學)、線上教學等[3~7],但何種教學方式適合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仍有待進一步明確。既往國家教育部及衛生部提出要求按照“學生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以醫學生作為主體,重視其可接受性已成為醫學教學改革的趨勢[8]。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參加課程學習的醫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了解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及內容的評價與意見,探索更適合國內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的教學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擇重慶醫科大學2018 級醫學影像學專業自愿參與研究的104 名五年制本科醫學生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1.2 教學方法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分為年級大班集體授課及小班分組教學。所有內容目前涉及的教學方式有線上學習—小視頻、全英文教學、雙語教學、全中文教學、翻轉課堂、CBL、PBL、病例討論。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匿名調查醫學生對重慶醫科大學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課程的評價。為對調查問卷進行質量控制,問卷設置為同一個IP 只能作答一次,可間斷作答,可進行提交前預覽及修改。問卷包括31 個項目,其中設有開放式問題11 個。課程評價采用李克特評分法,學生喜好選擇包括線上自主學習視頻的內容、課時及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的喜好,對教師的要求及個人需求等。均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7.0 軟件。問卷的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數為0.774>0.75,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選擇有效選項,去除“其他”選項。問卷的KMO 系數值為0.763,巴特利特度檢驗達到顯著(P<0.001)。
本研究將5 級定序變量轉化為3 級定序變量,將“非常好”和“好”合并為“好”,將“非常不好”和“不好”合并為“不好”,保留“一般”。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及卡方檢驗。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04 份,回收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00%。104 名醫學生中男34 名,女70 名。年齡20~23 歲,平均(21.8±0.9)歲。
2.1 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的滿意度通過醫學生對目前不同教學方法滿意度的分析研究發現,78.85%(80/104)的學生希望大班教學采用全中文教學,45.19%(47/104)希望小班分組教學采用CBL,見表1。

表1 醫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調查[n(%)]
2.2 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的需求經調查發現,醫學生認為可以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的方法是CBL,提高疾病的診斷能力的方法是CBL,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方法是以教材為中心的教授式教學,最能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是CBL(見圖1)。

圖1 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的需求
為更好地將授課與自學相結合,37 名醫學生(35.58%)希望課前通過小視頻進行預習或自學,56 名(53.85%)希望通過PPT 預習,7 名(6.73%)希望通過問題導學,4 名(3.85%)認為無需預習。為更好地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后需要線上答疑59 名(56.73%),集中線下解答41 名(39.42%),批改課后作業33 名(31.73%),相關案例延伸39 名(37.5%),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及文獻擴展22 名(21.15%)。對老師的要求有授課內容豐富簡短、精煉易懂、重點突出89 名(85.58%),增加對理論運用的指導55 名(52.88%),多講授前沿科學22 名(21.15%),及時反饋24 名(23.08%),增加互動25名(24.04%),語言表達清晰54 名(51.92%)。
2.3 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調查研究針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內容和方法,51名醫學生(49.04%)希望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老師針對性講解的課程安排比例是1:3,97 名(93.26%)希望線下的課程安排比重更大。希望英文教學內容的側重分別為講解重點名詞定義54 名(51.92%),疾病病因29 名(27.88%),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轉歸21 名(20.19%),要求取消英文教學20 名(19.23%),講解超聲圖像征象17 名(16.35%),講解所有內容6名(5.77%)。
64 名醫學生(61.54%)希望課程內容中的理論可以結合超聲圖像視頻教學,57 名(54.81%)希望獲得人體超聲實踐教學,42 名(40.38%)希望得到針對性指導,41 名(39.42%)希望模擬人超聲虛擬教學,37 名(35.58%)希望超聲病例討論教學。
2.4 針對線上教學內容的調查調查發現87 名醫學生(83.65%)能接受的每天線上教學時間<1h。醫學生希望線上自主選擇的學習視頻的內容主要為基礎概念及正常疾病超聲表現(見圖2)。73 名醫學生(70.19%)希望線上自主學習視頻的課時為1 課時,即40min。見圖2。

圖2 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線上自主學習內容調查
2.5 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查調查發現學生認為線上學習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存在“網上打卡”的形式主義64 名(61.54%),其次為互動差,效果不好58名(55.77%),學習環境欠佳40 名(38.46%),易被娛樂、聊天類應用消息干擾38 名(36.54%),網絡信號欠佳,可能錯過部分內容25 名(24.04%),無問題6名(5.77%),學時超時,內容重復及視頻語音雜亂,無沉浸感各1 名(0.96%)。對線上教學的方法的喜愛程度分別為視頻學習73 名(70.19%),作業講解33 名(31.73%),直播20 名(19.23%),群內病例討論式教學23 名(22.12%),另有2 名(1.92%)醫學生拒絕線上教學。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醫學影像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影像專業醫生不僅需要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大量基礎知識,包括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等,還需要快速鑒別各類圖像。課程改革應適合專業發展及專業人才培養特色,我校專門設立了醫學影像專業以培養專業的醫學超聲影像醫生,在多年的探索中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為提高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的鑒別及疾病的綜合分析能力,探索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問卷,了解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及內容的評價與意見,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本研究調查發現,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最受歡迎的教學方法是CBL。醫學生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及疾病的診斷能力,還能激發學習興趣。醫學生希望線下課程安排比重更大,每天線上教學時間<1h。
3.1 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調查情況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對全中文教學的滿意度最高(78.85%),全英文教學的滿意度最低(13.46%)。因目前各大高校的生源不同、基礎不同,所以各高校需要重視英語基礎的差異。調查發現全英文教學的滿意度差,故應采用小班教學,有助于提高英語水平,夯實基礎,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及理解度。有重點地進行英文教學,如講解重點名詞定義、疾病的病因、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轉歸等。
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對CBL 的滿意度最高(45.19%),表明應以病例為引導,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提高學生興趣,引發學生討論,培養醫學思維,解決相關問題,訓練圖像分析能力。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上,快速構建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專業學生的思維流程及知識鏈。
3.2 醫學生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的需求本次調查發現醫學生認為可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提高疾病的診斷能力、最能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均是CBL,故而在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的教學中應逐漸重視CBL 教學。CBL 教學即采用病例導入課程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選擇具有重點突出、主題明確、難度合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并不斷更新疾病圖像。案例需由教師團隊共同選取,使其發揮最大化作用,應具有典型、精巧等特點,反映建設優秀教學案例庫的重要性。但在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的教學中能否將CBL 作為主流的教學方法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調查中發現學生希望教師能夠設計用于預習的PPT 內容(35.58%)或準備線上教材,如小視頻(53.85%),同時大部分醫學生希望有課后線上答疑(56.73%),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為提高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課內外的教學質量,可設立專門的教師團隊,建設教學案例庫,加強隊伍培養,且多數醫學生希望授課內容豐富簡短、精煉易懂、重點突出。超過半數的醫學生希望教師的語言表達清晰,因此需加大對教師的考核,杜絕方言及不標準的英文發音。
大多數醫學生希望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線下的課程安排比重更大。醫學生認為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老師針對性講解的課程安排比例為1:3 是可接受的。英文教學內容側重于講解重點名詞定義,所有內容均應用英文講解的可接受的學生僅為5.77%(6/104)。
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有61.54%的醫學生希望課程內容中的理論可以結合超聲圖像視頻教學,因此建立優秀的教師團隊,重視建設教學案例庫,獲取具有教學意義的超聲圖像視頻可激發醫學生學習興趣,更早接觸臨床案例,培養臨床思維,打破固化思維模式,用典型病例和生動的視頻講解帶動醫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分析。54.81%的醫學生希望得到人體超聲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習教學有效銜接,但婦科超聲人體實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用模擬人超聲虛擬教學替代。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探討最適合醫學生的線上教學方式尤為重要[9]。為使醫學生更好地接受線上課程內容,我們調查發現,由醫學生自主選擇的線上學習視頻的內容主要為基礎概念及正常疾病超聲表現,即學生更希望自學基礎的知識,而臨床內容及異常疾病、重點難點由大課課堂上老師反復重點講解。線上教學具有多種形式,如線上學習視頻即錄播、微信群內病例討論、直播等[10]。最受歡迎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視頻(70.19%),但部分醫學生習慣倍速播放視頻,對待線上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而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網上打卡”的形式主義、互動差、效果不好,學習環境欠佳、易被娛樂聊天類應用消息干擾等。因此線上教學存在難監管、視覺疲勞、交流不便、注意力分散、課內課外時空界限模糊等弊端[11]。
有研究表明[12],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若線下課程與線上課程內容重復會加劇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習壓力增加,故而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產生的倦怠反而更加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本次調查中83.65%的醫學生能接受的每天線上教學時間<1h,并希望線下的課程安排比重更大。由此可見,醫學生們對線上課程的接受度有限,因此尋找有效的監督方法、改善學習環境、控制學時,精簡學習內容,安排主觀題增加互動性,提高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3.3 小結本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比重分配及教學方法和內容仍需調整;全英文教學的滿意度差;醫學生對線上教學仍有諸多意見,如打卡的形式主義,課時長,學習環境欠佳等,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線上管理機制不完善是最需要改進的問題。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合理安排線上及線下教學的比例,控制線上教學的課時,采用多種線上教學方式增加互動;針對英文教學采用先重點內容英文教學,并注重基礎及專業英語教學,全面提高英語水平后再采用全英文教學。教師團隊共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并不斷更新疾病圖像,多采用CBL,建設優秀的教學案例庫,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提高醫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訓練圖像分析能力。
本研究通過了解醫學生們對醫學婦產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及內容的評價與意見,建議高校可設立專門的教師團隊,選擇合適的案例并建設教學案例庫以方便教學,提高線上課程質量,多應用CBL進行教學,注重個性化需求,調動醫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應用而教學,以期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