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際海洋運輸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海上航運的不確定性將導致運輸時效延誤和航運價格上漲,從而導致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步減弱,最終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不顧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及國內眾多機構、人士的強烈反對,日本于2023年8月24日,正式啟動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行動。據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核污染水中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
目前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造成的生態破壞。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中國海關總署已予8月24日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眾多周知,核污染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如氚、鍶、銫等,這些物質對全球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直接和間接影響將波及海洋生態、生態平衡和全球環境。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對國際海洋運輸產業的影響。
首先,對于國際海洋運輸產業中最核心的資源,即船員的生產、生活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在船員生產作業方面,船員不得不提前了解所涉及水域情況,做好航線規劃,減少污染水域航行時間。在船員生活方面,一方面當淡水不足時,很多船的飲用水都是船上造水機抽取海水進行淡化的。如果貨輪將貨運空間分割一部分出來,給到淡水儲存使用,貨運空間減少、航行的制約、航期的延誤,將導致航運價格出現明顯的上升。另一方面貨船在海上航行時經常會遇到風浪,船舶如果想更穩定,就要通過壓載水來調整船舶的吃水和船舶的橫縱向的平衡,改善船艙的適航性。在污染嚴重的國家、港口壓載的海水,應該在到達好的水域后盡快更換。壓載水系統也應該加裝輻射探測儀。便于及時掌握海水質量,及時處理,減少在船時間和對船員的輻射危害。
其次,對于國際海洋運輸產業中最核心的資產,即船舶運營產生重大的影響。對于船舶來說,遠洋大型貨船通過裝載和排放壓載水過程中,被嚴重污染的核污染水可能將“隨船旅行”,并帶到污染較輕的海域;未來各國是否會新增各類國際法規、地方法規來要求船舶裝置相應設備,控制核污染水進入各國領域?特別是在污染嚴重的區域,可能需要制定特殊的航行規則或限制,貨船航行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
再次,對于國際海洋運輸產業中最主要的運營主體,即船運公司及其物資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核污染水的釋放會涉及國際法規和合規性問題。船運公司需要確保自己遵守相關規定,以避免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涉及法律問題遭到相關制裁和罰款。
總而言之,對于國際海洋運輸產業而言,由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導致了船員、船舶、物資、港口等諸多方面的影響,未來國際海洋運輸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有可能導致航次減少,海上航運的不確定性將導致運輸時效延誤和航運價格上漲,導致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步減弱,最終影響該產業的正常有序發展。而海洋系統受到破壞,與之相關的海洋捕撈業,食品加工行業將受到直面沖擊,到后面的旅游業,進出口行業,海洋礦物資源開采行業……全球每個行業都是息息相關的,從社會角度來看,該事件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是一個復雜而嚴峻的全球性挑戰。全球各國都應該認真權衡排放污染水所帶來的風險,并尋找更加安全和可持續的處理方式。同時,國際社會也應加強監督和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健康。同時,建立核污染水應急響應機制,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