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林
(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貴州貴陽 550000)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大規模項目,再加上整個項目所處的環境條件復雜,在許多施工環節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綜合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特點,安全事故的危害較大,如出現潰壩、高坡失穩的現象時,下游及現場施工人員都會遭遇重大的人身風險、財產損失。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建設中尤其要考慮地質地形因素的影響,如在施工建設前期未組織專人深入現場分析地質地形條件,可能會使現場施工作業具有較大的盲目性、隨意性,也會誘發其他的施工安全風險。
水利水電施工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如極端天氣情況下,現場作業將無法繼續。因此,考慮到工程施工的這一特點,企業在前期準備階段需要分析施工安全的影響因素,提前制定預防與控制策略,針對個別突發問題制定應急預案。
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要求高,為達到施工的技術、質量與安全等目標,現場作業中需強化不同部門、工種之間的配合。因此,水利水電施工安全中,涉及的工種較多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工程企業、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都需要立足項目本身制定施工方案,細化工藝流程,細分部門與崗位的責任,強化不同工種之間的配合與協調,為施工安全創造良好的條件[1]。
針對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必須保證施工企業全員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積極參與安全管理與控制的工作。但顯然,市場上的個別企業在參與水利水電項目時,更為關注自身的經濟效益,并不重視安全管理,在整個施工建設中存在趕工期的問題,忽略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正是因為工程企業的安全意識薄弱,領導層未增加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不重視安全管理,也沒有制定與工程情況一致的安全管理策略,現場施工人員在施工建設中經常存在不規范的施工作業行為,這些都增大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2]。
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在工程企業內部需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在該機制中明確指出安全管理的相關規范與要求,全面指導工程建設。但從當下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現狀來看,一些工程企業雖意識到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安全管理策略,但并未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機制,企業中各部門、崗位人員對自身的安全責任認識不清,整個施工建設中無法按照制度規定開展工作,部門、崗位之間的配合度不夠,無法共同為施工安全管理服務,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較大的問題。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中,管理任務繁重,需開展全過程、全要素的安全管理,為保證安全管理的全面性與有效性,工程企業內需構建完善的監督機制,在該機制下成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分配專業的監督管理人員負責施工安全監督,通過監督發現與處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部分施工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監督機制,無法遏制施工現場的偷工減料、不規范施工等現象。
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區通常遠離城區,由于長距離運輸和復雜的物流,材料的安全、及時到達成為一個挑戰,加大了施工中的物流成本和風險。為了加快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進度,施工方只能選用當地的原材料,但當地原材料往往面臨難以進行標準化檢測的問題。一些施工單位缺乏合格的材料檢測程序,很難準確評估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增加了施工質量控制的難度。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的使用較為常見,但是一些混凝土存在缺陷,容易產生裂縫,從而提高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風險。
為解決當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工程企業內部需提高技術、管理及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形成全員安全意識,在企業內部、施工現場創建良好的施工安全氛圍。為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在企業中需針對施工安全管理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與教育培訓活動,通過講解理論、分析案例等方式使每個人員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改變在工程企業內“重施工、輕管理”的情況。當然,在施工企業內部也需增大在安全管理中的投入,如根據安全管理要求為各個崗位的施工人員配備各種安全防護設施與工具,并引導每個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水利水電的施工管理涉及的管理內容較多,安全管理是其中的重點方面,為保證現場管理的有效性,工程企業內需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在該體系中清晰指出每一個流程的安全管理操作要點,并在后續的項目建設中嚴格執行該體系,發揮制度體系的約束作用。安全管理體系中應包含安全隱患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等內容,且要清晰劃分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管理職責,保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門、崗位人員可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按照制度規范開展工作[3]。
水利水電項目的實施難度系數較大,為減少安全管理漏洞,現場施工作業中也需開展施工安全監督,通過全過程監督解決現場的諸多施工安全問題。首先,工程企業內需成立專門的安全監督部門,由該部門負責現場的安全監督,此部門在工作中應合理調配監督人員,并細分監督人員的崗位職責,保證監督人員能在工程現場開展全面監督。其次,引進現代化技術,如利用信息技術、智能手段等開展動態化監督,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及時發現和處理現場的安全風險。最后,落實分級分類監管,根據不同的安全風險類型,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監管方案,使監管更具實效性。
在確定材料規格時,施工單位需要綜合考慮工程的技術要求、使用環境以及安全性能等因素,數量的確定應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估算,避免過多或過少的采購,從而控制成本和減少浪費。為了有效把控和管理施工材料的質量,施工單位應配備專業的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對各類材料進行必要的質量檢驗和評估。只有通過嚴格的檢測程序,確認材料質量合格,才能放心地使用在工程建設中,避免質量問題帶來的安全風險。同時,施工單位還應建立獨立的工程施工質量檢查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責包括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抽樣檢驗和進場檢測,保證整體批次的質量,并確保沒有因運輸或存儲等環節導致質量損害。施工單位能夠從源頭上掌握材料質量,嚴禁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有助于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性,確保工程的可靠運行和長期穩定。
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全長9.02km,主要為現澆混凝土有壓輸水箱涵,還包含其他建筑物通氣孔6 座、小型倒虹吸1 座、小型公路涵5 座。結合工程現場的地質地形情況,河渠交叉建筑物3 座,有壓輸水鋼筋混凝土箱涵長6.78km,大型倒虹吸2 座,布置與結構形式方案按箱涵情況設計。為保證現場作業的安全性,布置了300 支安全檢測儀和5 座監測站。
這一項目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項目建設的對象復雜、要求較高,現場的單項管理難度較大,如土石方爆破施工環節有炸藥雷管布置、操作環節,爆破時操作不當可能誘發較大的事故。項目規模龐大,一些環節需配備專業的大型設備輔助施工,安全管理不當會增大安全風險。(2)施工難度高且技術條件復雜,同樣會存在技術方面的安全風險,如水工建筑物施工環節,鋼筋混凝土襯砌施工為重點,這一施工作業的技術難度較大,若缺乏科學的管理與控制,可能無法保證泵送混凝土時模板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3)現場施工人員多,作業環境復雜,若不加強施工人員管理,不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以及安全技術交底,可能會因人員操作不規范而出現安全事故。
4.3.1 重視安全教育,繃緊安全控制的神經
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工程企業內需開展安全教育,將此項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使每個崗位人員都充分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培訓工作中,有關部門應科學確定培訓內容,向崗位人員強調關于本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注意事項、操作要點,使施工人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根據施工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項目經理在安全管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工作中要立足于項目本身以及現場的施工要求,統籌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針對人員、材料、環境、設備風險制定可行的風險防控策略[4]。由于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很多安全事故是因為人員操作不當導致的,項目經理在工作中需執行獎懲機制,嚴格監督每個崗位人員的操作情況,使各個人員在制度體系約束下規范開展工作。
4.3.2 完善安全交底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參與主體、部門、人員較多,為更好地開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現場需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強化每個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考慮到本工程項目的特點,施工安全交底方面應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全部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都需遵守安全管理標準,對于一些特殊崗位的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2)正式的施工作業開始之前安排專人負責檢查鋼筋卷揚機制作、部件連接螺栓、錨固件性能、電箱及電線、用電設備的接零保護等情況,判斷這些是否與施工要求一致,若存在安全風險,則需根據安全規范來處理。(3)人工抬圓盤鋼筋上卷盤作業中,必須選派專人負責,并加強這些人員之間的配合。(4)每次拉直鋼筋之前都需嚴格控制拉直長度,其長度一般不超6cm,只有兩端夾具牢固后才能啟動卷揚機,拉直增長1m 則需關機,不得倒順開關[5-7]。
4.3.3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安全管理
為妥善解決現場的諸多安全問題,工程企業可以引入信息技術,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如引入BIM 技術,發揮該技術的協調性、可視化、模擬性優勢,利用BIM 模型識別現場的安全風險。工程企業應整合全部的工程信息建立BIM 模型,由模型自動分析和識別現場的安全風險,當發現現場安全風險后,在危險區域應設置警示牌,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對于一些工程環節無法肉眼識別到的安全風險,技術人員需利用BIM 模型的仿真模擬功能檢查、評估安全風險情況,如仿真結果顯示現場有安全風險,則需綜合多種因素制定解決對策。
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當下的一些水利水電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各工程企業在承接水利水電工程時,需將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引進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與技術,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