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宇
(大同市圖書館(大同市少兒圖書館),山西大同 037000)
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是對原有空間的創新,促使良好閱讀環境的建設,為高質量閱讀活動開展提供支持。在空間再造工作中,應體現出讀者的需求,從多個方面入手,優化公共圖書館內部空間,豐富圖書館的功能,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保障。
公共圖書館是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使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為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作用,推動國家文化建設,政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為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開展提供政策支持。雖然政府出臺多項政策,但是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部分公共圖書館并沒有將國家政策準確落實,無法為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1]。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相關人員對圖書館的功能、職能認識不到位,沒有意識到圖書館發展與時代發展的聯系,沒有切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無法推動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的開展。
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不能為更好地發揮圖書館職能提供支持。第一,部分圖書館在空間再造的過程中出現了規劃治理意識不強的問題,忽略對圖書館實際情況的調研,致使部分空間改造工作出現無效的情況,影響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第二,選址問題。部分公共圖書館在選址的過程中沒有聯系人民群眾需求,將圖書館建在相對偏遠的地方,不利于讀者閱讀。第三,人員素質有待提升。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需要一支專業的人員隊伍,優化原有空間的設計,增加圖書館的建設效果,為提升讀者閱讀感受與服務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不僅無法為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同時還會對后續工作產生影響,不能保證建設效果。
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讀者基本閱讀需求的同時,使其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積極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情感態度。部分圖書館在空間改造中忽略與實際的聯系,過于注重圖書館自身職能的體現,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休閑需求。對于讀者來講,圖書館不僅是學習的場所,也是放松心情、充實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在圖書館閱讀過程中,可擁有良好的環境與氛圍,有利于為自身閱讀活動開展提供幫助,有利于讀者身心健康發展[2]。當前公共圖書館只能為讀者提供閱讀方面的需求,無法滿足讀者對休閑娛樂的需求,不利于國民素質的培養與提升。
均等化服務就是為不同年齡段、不同工作、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人提供閱讀服務,使公眾享受公平的服務,使其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良好的服務體驗。均等化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特點,是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應遵守的原則。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公共圖書館并沒有遵循此項原則,無法為所有群眾提供閱讀服務。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共圖書館為了規范管理,會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增加準入門檻,無法為全民參與閱讀提供便利。此外,部分圖書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滿足公眾不同的閱讀需求,抑制公眾參與閱讀的欲望。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目的是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實現提升全民綜合素質的目的。但是當前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影響圖書館均等性與公益性的發揮,不利于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公共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有效的手段可以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建設效果,促使我國文化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在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明確展覽區域建設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公共圖書館空間改造的重點,為讀者提供了解圖書館圖書資源與相關信息的媒介[3]。部分圖書館會組織相關的培訓或者展覽活動,目的是提升圖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使讀者在良好服務的支持下獲得積極閱讀的感受。基于此,圖書管理人員應意識到展覽區域建設的重要性,并結合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明確展覽區域所在位置,結合讀者的需求與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求,做好展覽區域的設計工作,為讀者提供交流的平臺,豐富公共圖書館內部閱讀活動。
以武漢市青山區圖書館新館為例,該圖書館的空間分布十分有特點,體現出對不同閱讀群眾的尊重,同時可以給予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服務水平。該圖書館不同樓層分區明確,有數字媒體體驗區、文創與展覽區、兒童繪本區、公共講讀區等亮點區域。其中,地理書房、哈利·波特書房、三味書屋、兒童手工坊、兒童繪本區、VR 智能體驗館等創意公共空間深受讀者好評,成為年輕人的打卡熱門。對于老年人來說,館內豐富的報刊資源可以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文創與展覽區的建設為讀者了解該圖書館相關文化提供便利,增加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為圖書館相關推廣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做到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引進信息技術手段,為讀者閱讀、學習提供便利。數字化學習空間的建設為公共圖書館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活力,有利于數字化、信息化工作的開展[4]。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確定數字化學習空間的所在位置,并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于互聯網建設,為讀者線上學習活動開展助力。數字化學習空間的建設豐富了圖書館的職能,為讀者線上閱讀、學習提供便利,促使圖書館建設活動順利進行。
例如,四川成都市圖書館引進信息技術手段,配置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24 小時自助圖書館、智能場館、機器人館員、智慧墻等設施,不僅方便讀者閱讀,管理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時,主題分館以景區化、景點化、可參與標準重塑空間布局,使圖書館成為時尚的旅游、閱讀、休閑體驗空間。此外,主題分館打破了傳統圖書館模式,采用書店圖書展陳方式及文創售賣方式等,不斷豐富完善圖書館業態。
在圖書館空間改造工作中,應做好特殊群體服務的建設工作,為多個群體提供閱讀服務,增加群眾參與閱讀的欲望。特殊群體服務區可以為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等類型的群眾提供服務,真正地實現公益性、均等性的目的。部分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特殊群眾對閱讀的需求,將服務的重點全部放在普通人群方面,忽略特殊群體閱讀需求[5]。鑒于此,在空間改造中設計專門的區域,根據特殊群體的不同需求設計閱讀服務區,為針對性閱讀活動開展提供場所支持。
例如,在廣州圖書館的視障閱讀區舉辦“口述影像”培訓,并在首層與負一層安裝無障礙感應導航系統,配備近40 套手持式接收裝置供視障人士使用,并提供語音導航。“無礙、有心、有聲、有術、有夢、有情”是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區建設的主要目的。廣州圖書館視障人士多感官閱讀志愿服務項目以視障人士服務區為陣地,通過口述影像、文化體驗、伴讀服務等方式,帶領視障人士感受不一樣的閱讀方式,提供不同的閱讀體驗。通過公共圖書館特殊群體閱讀服務區的建設可以給予特殊群體更多的尊重,使其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為群眾更加主動參與閱讀提供支持。
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的過程中,應注重社會資源的整合運用,結合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中的作用,發揮政府部門的帶頭作用,為公共圖書館建設工作提供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為圖書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社會資源的運用可以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應用價值,為國家文化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支持。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的實施需要資金的支持,建設資金的投入可以為空間再造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公共圖書館運行奠定基礎。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與社會組織、政府部門等建立合作關系,利用有效的舉措解決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資金不足的問題。
特色公共圖書館建設可以發揮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優勢,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群眾的參與,對圖書資源的利用與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應以自身發展目標為基礎,凸顯出自身的特點,將此作為品牌建設的依據,為后續推廣工作提供支持。首先,打造綠色生態圖書館[6]。在圖書館建設工作中引進綠色環保的素材,創建溫馨的閱讀環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節能環保的意識。其次,做好文化傳承與交流工作。文化傳承與交流是圖書館的使命,是推動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關鍵。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建設工作中,需要做好圖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工作,將圖書館的資源充分展示給讀者,為讀者積極參與閱讀提供物質基礎。最后,做好文化交流場所的建設,為讀者提供互動的平臺。對于讀者來講,交流是加深對文章理解效果的一種方法,也是提升自身閱讀能力、文化素養與視野的重要舉措。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中,需要為讀者提供交流的平臺,設置專門的交流場所,為讀者信息互動提供支持。
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的實施應體現出智能化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相關工作,為閱讀活動開展提供技術手段支持。智能化閱讀空間的建設可以為讀者閱讀提供便利,同時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積極性,使其認識到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知識學習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與發展觀。
例如,在大興區圖書館一層大廳,讀者抬頭就能看見一臺可視化數據大屏,實時發布圖書館借還量、辦證量、館藏量、到館人次以及讀者借閱排行榜等信息。當持卡讀者走進閱覽室時,只需輕輕靠近門禁系統,正確識別臉部,頁面上立就會彈出入館信息,“刷臉入館”即刻完成。大興區圖書館的門禁系統集身份認定、體溫測量、借閱查詢于一體,進一步簡化了入館流程。
在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工作中,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可以凸顯圖書館人文優勢,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實際工作中,應堅持以讀者需求為本的工作理念,對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實際情況,結合未來公共圖書館建設需求對原有空間進行設計,增加讀者感興趣的模塊,借助現代思想觀念提升圖書館空間設計效果。此外,還應聽取群眾的意見,對原有的圖書館空間進行優化,增加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提升公共圖書館建設效果,為更多讀者參與閱讀提供良好的環境[7]。以人為本空間再造思想觀念的運用可以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動力。如,我國某地區城市圖書館開設自主服務區域,讀者可以通過線上操作了解圖書館資源,并在線上進行借閱,節省查找圖書的時間,提升圖書館服務效果。
開展公共圖書館空間再造活動,實現展覽區域、特殊群眾展覽區域、數字化學習空間的建設,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在實際工作中,應以讀者的需求為基礎,引進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現代化公共圖書館空間,為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