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河南開放大學工商與財會學院 河南鄭州 450018)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在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下,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數量、產品銷量明顯增長。在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之下,國家出臺了多項舉措助力農業農村數字經濟建設,為傳統農業的全面產業轉型及發展保駕護航。新鄭大棗作為河南特色農產品之一,必須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提高新鄭大棗的產品競爭力,進而促進新鄭大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大棗又名刺棗,與桃、李、杏、栗并稱“五果”。目前,我國大棗的栽培總面積超過130 萬hm2,年產量近25 億kg,約占全球大棗總產量的90%。新鄭大棗也被稱為雞心大棗,具有皮薄、核小、肉厚、味甜的特點,是棗中精品,也是河南鄭州特色農產品之一,深受人們喜愛。新鄭大棗味美甘甜,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藥用價值。新鄭大棗可作為水果、干果食用,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新鄭大棗性溫味甘,可入胃經、心經、脾經,常食之可養血補氣、補益脾胃、和藥通竅、養顏潤膚。大棗干果以還原糖為主,糖含量高達50%~87%,蛋白質含量3%~4%,粗纖維含量1%~3%,脂肪含量較低(0.2%~0.9%),還含有鈣、磷、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無機酸等營養物質。新鄭大棗鮮果富含維生素C,每100 g 的維生素C 含量可以達到500~800 mg。大棗中還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特別是一些人體不能合成的組氨酸、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此外,新鄭大棗還含有三萜類物質、多糖等營養物質,三萜類物質具有廣泛的功效活性,大棗多糖則具有良好的活血止血、祛痰止咳、增強免疫等功效,相關研究還指出,大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癌、抗衰老作用。新鄭大棗富含的維生素C 可以美容護膚,所含環磷酸腺苷具有抗過敏作用。新鄭大棗作為藥食同源食物,具有廣闊的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
數字技術的邊際成本相對較低,且無間接成本,容易復制,利用數字技術對大棗產業賦能,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具體來說,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建立大棗消費者網絡社群,社群成員可在社群中提出自己的產品需求,或對產品提出建議,從而讓新鄭大棗供給方更為準確地掌握消費者需求。基于此,新鄭大棗企業還能結合用戶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有助于降低產品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及消費者黏性,實現數字化發展,最終提升企業經營利潤。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新鄭大棗企業更為方便、快捷地獲取大棗市場信息,有助于減少勞動執行成本和時間搜尋成本,優化供需結構。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營銷大棗,更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打造出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及市場影響力,從而提高大棗產品附加值。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以需求為本,需求的變動可以引起產業結構變動。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改變,大棗消費也從過去的實體購買逐漸轉變為以“網購為主、線下購買為輔”的消費模式,面對消費習慣的逐漸轉變,新鄭大棗的產業需求也隨之改變。為此,新鄭大棗必須重新調整產業方向,轉變產業結構,完善數字化產品及服務,結合在線支付、數字物流等環節,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此外,數字經濟壓縮了產品周轉的中間環節,降低了產業成本,提高了產業效率,經濟實惠的大棗產品能夠很好地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提高產品銷量,進而推動大棗產業結構調整。消費需求的提升會帶動數字產業發展,而數字產業的發展,又能進一步為大棗產業結構優化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持。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產業分化,提高了產業重組效率,有助于產業融合,構建產業新生態。數字技術讓新鄭大棗相關產業之間相互融合,讓獨立的生產及服務融合為一個新的復合型產業。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大棗產業重組加快,產業范圍得到拓展,產業層次得到改善。數字經濟的高創新性、高滲透性加快了大棗相關產業的滲透,進一步優化大棗產業結構,形成了大棗產業新業態。數字經濟促進了零售業與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有效融合,新鄭大棗產業通過借助數字技術加快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大棗產業的創新發展。
農業農村大數據已成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國家也在大力推廣農村數字技術的應用,讓廣大農民享受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但現階段,新鄭鄉村數字化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整體水平較低。大棗產業的數字技術應用規模較小、布局零散,產業鏈數字化缺乏韌性,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較低。新鄭大棗種植仍以家庭或個人為單位,無法統一調度及大規模生產,個體種植戶不能及時了解產品信息,容易產生產銷失衡等問題。與大棗種植相關聯的加工、包裝、倉儲、運輸等產業數字化應用也不完善。目前,新鄭大棗的生產與服務業融合程度較低,大棗加工企業更加重視加工環節,缺乏品牌經營。此外,大棗產業也未能與數字技術產業進行有效融合,在市場開發、運營、后勤等方面均為傳統模式,較少應用數字技術,數字技術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限制了大棗產業的數字化發展。
新鄭大棗的產業規模較大,但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服務,資源配置較低,供給系統不穩定。當前新鄭大棗企業的發展特征為“小、散、多”,線上平臺的供給能力明顯不足,且企業對市場數據信息掌握較少,難以有效整合資源,導致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受市場大環境影響,當前大棗市場的消費增長能力不足,大棗產業發展壓力較大,但部分種植戶并不了解這一重要信息,仍在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再加上產品的營銷及流轉效率較低,很難實現供需平衡。
數字技術人才是連接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的紐帶,要想利用數字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帶動大棗產業發展,就需要擁有一批掌握數字技術,同時也具備農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F階段新鄭農村地區勞動力外流現象較為嚴重,青壯年勞動力明顯不足,缺乏高技術水平人才。數字技術人才不僅需要有知識儲備、有技術能力,還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往往需要接受專門的培訓。目前新鄭數字技術人才儲備明顯不足,同時還存在著教育內容滯后、人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云計算、人工智能相關人才偏少,人才供給結構不合理。
新鄭大棗種植仍以人力勞動為主,現代化程度較低。面對這一問題,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采集農業種植數據,建立標準化的種植體系,提高大棗質量與產量。同時將智能技術與大棗種植相結合,開展“可視化農業”,實現從大棗種植到采收的全過程監控,讓消費者通過電子熒幕觀察大棗的整個生長過程,這不僅能夠激發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監督。此外,還要構建農業服務平臺,讓種植戶能夠方便地查詢大棗的市場信息,獲得技術指導。在大棗加工生產方面,要著力打造大棗產業園區,鼓勵將產品的生產、加工等數據上傳至云平臺,積極推進產品的智能創新。
面對大棗消費水平低的問題,可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豐富營銷平臺。將大棗零食化、品質化作為大棗產業發展的增長點。利用凍干技術對大棗進行加工,制造大棗相關零食,還可升級包裝,結合地區文化,打造寓意美好的大棗禮品盒,以零添加、健康、美味、養生等為賣點,滿足消費者需求。在大棗市場中,接受中高端產品的消費者日趨增多,利用數字技術可以較為精準地掌握各消費層次顧客的占比及特征。比如,女性的大棗消費滲透率高于男性,二線城市的中高端產品消費能力較弱,中低端產品購買人群為大棗消費主力等。新鄭大棗要將電商平臺作為主要銷售途徑,通過包裝升級、健康營銷、品牌營銷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擴大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打造穩定的供需體系。
建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通過學校教育、專業培訓、外派學習、企業實習等方式,全面培養農產品種植、生產、營銷運作、技術服務、管理運營、網絡直播等領域的數字農業人才。廣泛開展農產品加工銷售、電商銷售及相關物流服務、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經營活動,鼓勵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參與活動,以推進產業模式、營銷模式的創新。另外,還要積極構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在基礎教育中強化學生的數字經濟意識,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積極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加強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快“產、學、研”融合,培養出更多應用型數字技術人才。
數字經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對于促進新鄭大棗產業轉型升級有著重大意義。新鄭大棗應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依托,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進行產業轉型融合,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強人才培養,以實現大棗產業升級,帶動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