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日益完善,農業經濟已經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之中,并成為影響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涉農財稅管理工作的開展在農業經濟方面產生的影響將直接或間接反映在區域經濟增長速度、規模等方面。論文以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研究對象,在對財稅管理機制與區域農業經濟之間關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傳統涉農財稅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案例指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的財稅管理機制優化路徑,以期為我國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稅管理;農業經濟;涉農;稅收;優化
【中圖分類號】F812.42;F32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9-0169-03
1 引言
201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正式廢止,我國不再針對農業單獨收稅,這意味著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負擔進一步減輕,自此,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目前,我國農業經濟已經完成了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傳統生產模式向集中化、規?;纳a模式轉變,農業產業鏈條日益完善,在此背景下,涉農財稅管理工作將直接影響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質量,以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代表的財稅管理機制優化有效解決了招商、融資、風險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在加快完善區域農業產業鏈條的基礎上,實現了區域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 財稅管理概述
財稅管理是區域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財務管理與稅務管理兩個部分。為保證財務和稅務管理工作的公平、公開、透明,財稅管理制度不同環節的參與主體有所區別[1]。在財稅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與稅務管理存在較強的關聯性,財稅管理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展開,并接受全方位的監督和審查,包括政府部門、企業等相關主體在內的財務管理對其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及最終體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等方面。
3 財稅管理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對產業鏈的依賴性較強,盡管我國不再針對農業單獨收稅,但是涉農稅收依然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谪敹惞芾淼木唧w內容,以及農業產業鏈發展特點,財稅管理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反映區域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水平
財稅管理制度的實施能夠幫助政府部門、企業等相關財務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區域涉農財務、稅務數據,并通過以上數據了解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不僅如此,基于財稅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能夠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規劃、涉農企業改革等提供參考,從而保證區域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2 降低區域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成本
財稅管理工作主體構成較為復雜,政府部門能夠通過財稅管理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進行調節,涉農企業則更加關注財稅管理在生產經營管理成本方面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果[2]。相比較其他產業來說,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成本構成較為復雜,財稅管理可以在減少非必要支出的基礎上,顯著提升涉農企業、農戶等相關主體收益。
3.3 優化區域農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
財稅管理的工作具有較強的目標導向性,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對財稅管理有著較強的依賴性。首先,政府部門通過合理的財稅管理實現對區域農業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從而實現農業資源的宏觀配置;其次,財稅管理能夠提高企業的成本意識,通過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方案,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財稅管理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可以對農業資源配置進行合理優化。
4 張家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機制優化策略及效果
財稅管理機制優化是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財稅管理機制與新時期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之間存在明顯的適應性問題,因此,優化財稅管理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張家港市作為江蘇省22縣級市之一,其農業規模較大,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優化財稅管理機制,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4.1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基本情況
張家港市位于江蘇省東部,總面積約為1 000 km2,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第一產業整體規模占比較高,為實現趨于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張家港市探索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區域農業產業鏈條創新發展模式,打造了面積約37.5 km2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該示范園共有耕地約24 km2,下轄7個農村社區和1個集鎮居委會,總人口超過2萬人,2022年園區總產值達到5.54億元,同比增長13.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 697萬元,同比增長54%[3]。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區域農業經濟現代化、規?;⒖茖W化發展提供了可行性參考,農業經濟總量的持續增加不僅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日益完善的財稅管理制度體系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2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機制問題
以農業為基礎的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目的是發揮統籌管理的優勢,突出宏觀調控與市場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利用政府的資源整合能力,在園區范圍內實現全產業鏈條建設,并針對園區實際情況落實財稅管理工作。在深入了解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現狀的情況下,相關財稅管理機制問題普遍存在,并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如下。
4.2.1 財稅管理機制的密集性問題
以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代表的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科學的財稅管理機制作為支撐,相比較第二、三產業財稅管理機制來說,農業財稅管理機制存在明顯的密集性特征。所謂密集性,是指農業產業鏈條中各節點稅收項目較多,如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所得稅等,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企業等相關主體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參與財稅管理工作,且密集的稅收項目也增加了企業的生產運營管理成本。
4.2.2 財稅管理機制的適應性問題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在政府部門主導下,覆蓋農業種植、生產、深加工、研發等相關領域,產業鏈不同節點企業在涉農領域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這要求財稅管理機制具有較強的主體適應性。然而,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強調以農業龍頭企業示范為主,通過“公司(配送中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完善多主體參與的優質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銷售、配送鏈條,并將農業休閑觀光、研學等作為拓展項目,而財稅管理機制的適應性問題阻礙了多元化農業產業鏈的構建。
4.2.3 財稅管理機制的再分配問題
財稅管理機制的落實能夠有效推動區域農業資源的再分配,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機制未能綜合考慮不同產業鏈節點企業的實際情況,以至于財稅管理機制的再分配效應無法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得到體現,如財稅管理機制中對于財務管理的要求與稅收優惠等[4]。財稅管理機制的再分配問題是包括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內的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尤其是資源再分配對主體積極性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與新時期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存在明顯背離。
4.3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機制優化策略
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背景下的財稅管理機制優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完善產業鏈為核心,在提高政府部門財稅管理效率的基礎上,通過優化財稅管理機制帶動區域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4.3.1 落實財稅管理協同機制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以傳統農業為支撐,通過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資等方式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產業鏈。財稅管理機制是規范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秩序的前提,政府部門、企業等相關主體在財稅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存在一定差異,為保證財稅管理機制優化的科學性,則需要根據相關主體角色進行協同分工,從而實現“減負”目標。自2013年以來,張家港市全面落實財稅“減負”,但涉農財稅管理機制問題與新時期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偏離,在此情況下,政府部門與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落實財稅“減負”任務。
以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例,相關主管部門在優化涉農財稅管理機制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包括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細目的合理性,即按照企業規模、產值等對財稅管理工作進行區分,尤其是一些財稅管理能力存在明顯缺失的企業、個體等,則需要依托產業鏈對其提供專業支持。如此,不僅避免了區域農業產業鏈條財稅管理漏洞帶來的風險,也幫助相關產業鏈節點減輕了負擔,從而推動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實際效果來看,財稅管理“減負”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但是,財稅管理機制優化突出了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協同性,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產業鏈優勢企業需要考慮到處于弱勢地位的企業、合作社等主體對產業鏈的支撐作用,在加快財稅管理功能下沉的同時,也能夠及時掌握區域農業經濟數據,為龍頭企業戰略決策與經營管理方案的調整提供參考。
4.3.2 加強財稅管理審核機制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下轄7個農村社區和1個集鎮居委會,包括涉農企業在內的從業人數超過3萬人,農業經濟基礎雄厚,產業鏈較為完善。然而,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該園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多為農戶、個體等,企業數量相對較少,財稅管理工作也未全面展開。隨著園區農業產業鏈的持續完善,企業規模和數量實現了“雙增長”,且產業鏈也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延伸。因此,為更好地指導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以及綜合考慮村合作社等主體的實際情況,則需要加強多元化經營的涉農財稅管理審核[5]。為保證財稅管理審核機制的公開性、科學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應將涉農財稅管理納入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監督管理范圍之內,堅持“業務合規共管”原則,在強調政府部門介入的前提下,建立聯合審核、監管機制,對違反園區農業經濟財稅管理要求的相關農戶或個體,將根據實際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進行處罰。
例如,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將企業、農戶等納入財稅管理審核范圍,對存在財稅違規的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并通過多級財稅管理機制落實財稅支持、初審、復審等流程。同時,張家港市在區域農業經濟管理中借鑒了“線上預審+實地檢查”模式,如此,則有效提高了財稅管理審核效率,并能夠利用互聯網實現對區域農業經濟數據的動態監管,不僅有助于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背景下的財稅管理機制優化,還減少了相關人力成本投入。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審核機制的優化解決了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財稅管理漏洞,尤其是能夠對連續考核評價靠后的企業、農戶等加強財稅監管,以保證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
財稅管理審核機制是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除主管部門加強對園區相關主體財稅管理審核外,還包括企業、合作社等主體的自我財務審核。因此,財稅部門應加強對園區相關主體財稅管理審核機制建設的指導,并通過引入第三方的形式落實涉農財稅監管職責,使全面財稅管理在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得以體現。
4.3.3 完善財稅管理引導機制
完善的財稅管理機制不僅能夠規范區域農業經濟市場秩序,同時,在區域農業產業鏈建設背景下,財稅管理機制還能夠在招商引資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推動區域農業產業鏈補全。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產業園在傳統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通過減免稅收、稅收返還、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低價供地等方式降低園區涉農企業成本,并且,該財稅管理引導機制還能夠鼓勵園區內合作社、農戶等擴大生產規模,從而激發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市場活力。
以農業金融服務為例,作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財稅管理機制優化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針對區域范圍內涉農主體在產業鏈上下游、規模、性質等方面的差異,采取“雙向扶持”的財稅管理引導機制。首先,相關部門組織人民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惠農金融”服務力度,除降低貸款利息外,還下調了貸款“門檻”,“惠農金融”的縱向覆蓋率超過80%;其次,從規避財稅管理風險的角度出發,以及發揮區域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供應鏈優勢,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龍頭企業以質押擔保的方式為各節點提供短期周轉資金,相比較“惠農金融”來說,產業鏈質押擔保效率更高,且風險相對較低,這也是現階段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財稅管理機制創新的重要方向。
5 結語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張家港市探索農業經濟產業化、規模化、協同化發展的一次偉大嘗試,經過近20年的建設,該園區已經成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縮影”,其中,財稅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財稅管理機制的優化將持續改善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生產環境,并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成本高、風險大、利潤低”等問題,在規范區域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上,為構建更加完善的農業產業鏈條提供支撐,實現區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玲,聶迎秋,劉暢,等.財稅政策對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商論,2018(02):178-179.
【2】黃敏.農業財稅政策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影響研究[J].農業經濟,2021(08):98-99.
【3】蘇州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三融合”打造村莊環境“長治久美”[EB/OL].http://k.sina.com.cn/article_5675440730_
152485a5a02001gcgn.html,2022-08-01.
【4】胡蘇華.稅收政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作用機理、實施現狀與完善建議[J].稅務研究,2022(10):49-53.
【5】羅恩益.財稅政策與貴州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投資與創業,2021(23):71-74.
【作者簡介】高成坤(1990-),男,江蘇張家港人,會計師,研究方向:應用研究、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