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冰

徐惠英
退休前,徐惠英從事的是嚴格按照刻度與數字進行的工作,她的狀態大多數時候必須是嚴謹的、客觀的;退休后,她釋放內心的熱情與能量,拒絕傳統印象中的任何標簽,她拍廣告、走T 臺、上雜志,是一名備受喜愛的時尚達人,她還和女兒李曜竹一同開啟了周游世界的旅程……
徐慧英的人生并非一路坦途,她珍惜那些自由享受美與藝術的時光,也珍重每一段逆境對心態的磨煉。在李曜竹眼中,媽媽退休后精彩的“第二人生”,心態是最重要的關鍵詞。
從太爺爺輩起,徐家就做起了皮具生意,從上海經無錫、蘇州、常州,沿線逐漸都布上了徐家的鋪子,到了徐惠英父親這輩,提起無錫的“徐森隆”,已經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
徐惠英印象中的父親,是街上出了名的英俊小生。他一米八的個頭,穿衣尤其講究,料子和款式都細細考慮,凡出門必將大衣用毛刷撣得干干凈凈,配上拼色皮鞋和禮帽,亮相總是風度翩翩,常有人說他的樣貌很像那時正風靡的《大俠霍元甲》里“龍海生”的扮演者黎漢持。
徐惠英的父親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聽京劇。過去的老式收音機有燈管數之說,普通的一般是兩三個燈電子管,好點的是五燈電子管或六燈電子管,他為了享受最好的音效,聽戲用的收音機是當時罕見的七燈電子管。那時若是偶然走到徐家店鋪所在的街道上,老遠就能聽到京劇綿長的樂音咿咿呀呀地傳出來。
父親愛美、愛藝術,自然也影響了兒時的徐慧英。只要出差,父親必定會給她準備禮物,最常帶的便是各色衣料,麥爾登呢、人字呢……現在徐惠英都能說出許多已經不常見的料子名稱。各種俏麗的小皮鞋也是不缺的,直到今天,已經82 歲的她出門會客,依然會穿一雙打理得清清爽爽的尖頭皮鞋。
大些了,徐惠英不再跟著父母去看戲,她有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六七歲時,她就開始跑電影院。她最愛的影片是1944 年的美國經典愛情片《出水芙蓉》,如今,她依舊能將情節娓娓道來。
再到后來學國標、玩滑冰、唱評彈,家人對徐惠英的愛好總是給予最大的寬容,養成了她對藝術與美的熱愛,也塑造了她敢想敢做的個性。回憶起過去這些片段,徐惠英依舊露出少女般的明朗笑容,“不能說我從小就有多少藝術細胞,但我一直都是在自由的氛圍里長大的。”
徐惠英的第一份工作是唱評彈,沒做多久她就進了無錫紡織研究所當試驗員,具體工作是做實驗測試棉花的長度、細度、成熟度,一下子離自己的老本行遠了許多。但徐惠英覺得沒什么,那時的她已經顯露出豁達、爽利的個性,“反正年輕,多學一門技術總是好的!”
在退休的那一年,徐惠英有位朋友告訴她南京成立了一支中老年模特隊。多年來徐惠英的好品位從未改變,身材也保持得恰到好處,是朋友眼里最適合加入的人選。
談起模特隊,徐惠英是充滿感情的。剛一進去,她就知道自己來對了,大家的職業不同、經歷不同,但都愛美愛藝術,性格熱情也熱心,聚到一起,默契十足,仿佛認識了許多年。當時條件有限,大家群策群力,找各種地方排練。沒有專業的指導,大家就從省歌舞劇團請來形體老師。《出水芙蓉》里有一段女孩們上形體課的片段,美得尤其動人,終于許多年后,徐惠英也經歷了這份美好。
在模特隊的姐妹們身上,徐惠英看到中老年女性依然有各種各樣的美好與風情,不因境遇設限,不為年齡所困。
李曜竹在熱門社交媒體上當時尚博主,從穿搭到妝容,她分享的帖子累計有數十萬的點贊與收藏,其中粉絲最愛“催更”的就是她和媽媽的母女日常。
從國內到國外,兩人記錄著旅程里的每一段精彩,調子總是明朗又積極的,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生發對生活的熱情。徐惠英相信李曜竹在時尚方面的敏銳,很愿意聽取女兒在穿搭上的建議。她喜愛明亮的顏色、新鮮的穿搭,便跟隨自己的心意,穿讓自己心情愉悅的衣服,做讓自己感到有趣的事。
在李曜竹看來,許多年長的人會給自己歸類,主動去過一種標簽化的生活。他們擔心子女的意見、別人的眼光,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個性使然,或是經歷賦予,徐惠英不給自己任何限定,她不去問這個年齡該做什么事,只關心自己今天想做什么事,于是退休后的二十余年里,她將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摹畫出了不遜于年輕時的絢麗色彩。
如今,徐惠英、李曜竹母女已經共同走過二十八個國家,李曜竹在網絡上發布的記錄收獲了無數人的喜愛,既有年輕人,也有徐惠英的同齡人。在國內的時候,李曜竹就自駕帶著徐惠英去看身邊的風景,喜愛的山居民宿,她們愿意一次次去住,只為了看遍四季風景。“同樣一條小溪,不同的時刻會有不同的流水聲,而不同的風景才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想與際遇。”這也許正是她們步履不停、始終走在風景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