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韓明珠
[1.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10;2.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2021 年,國務院發布《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圍繞2030 年前碳達峰目標,對實施碳達峰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根據有關統計,建筑行業所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30%~40%,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約占全世界的30%,綠色建筑作為“十四五”規劃期間建筑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全面發展綠色建筑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
建筑圍護結構是指建筑設計中,建筑外圍護、房間四周所包含的圍護構件,一般來說,圍護結構指的是外圍護結構,包括屋面、外墻、外窗、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樓板、地面等。在我國切實開展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工作,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1]。作為建筑立面設計的重要參數,窗墻面積比的大小不僅影響建筑的立面效果,而且影響建筑能耗[2];例如,增大窗墻面積比有利于獲得良好的采光,降低照明能耗,但同時也會增加室內外的熱傳遞,降低冬季供暖能耗,增加了夏季制冷能耗。本文選取位于夏熱冬暖地區的某辦公建筑,研究不同窗墻面積比對建筑負荷及能耗的影響。
PKPM 綠建節能系列軟件由中國建筑科學院自主研發,可以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業建筑的建筑節能設計、能耗模擬、碳排放計算、綠建模擬計算等。PKPM 基于AutoCAD 軟件平臺,在建筑既有圖紙基礎上建立三維綠建節能模型。PKPM 內置的各省市建筑節能常用墻體和窗體數據庫,可以反映建筑構件的真實熱工性能。PKPM-Energy 模塊能夠按照項目地的建筑熱工設計分區以及全年氣象數據,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計算各構件分項負荷,分析全年能耗情況[3]。
本研究所選取的辦公建筑位于廣州市,屬于夏熱冬暖B 地區,南北朝向,框架結構,體形系數0.13,地下1 層,地上15 層,層高4.5m,建筑總高度67.50m,總建筑面積20294m2,其中地上19026m2,地下1268m2。建模過程中利用AutoCAD 軟件對建筑施工圖進行整理,歸并PKPM 綠色節能軟件能夠識別的門、窗、墻等線型,通過從平面圖紙導入方式建立PKPM 模型,保證建筑能耗計算的準確性,模型軸測圖如圖1 所示。

圖1 模型軸測圖
在建筑節能設計方面,可以通過優化建筑朝向、調整體形系數、優化窗墻面積比、墻體傳熱系數、窗體傳熱系數、遮陽系數等設計來降低能耗需求。通過研究控制合理的窗墻面積比、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來降低圍護結構帶來的建筑能耗[4]。在本研究中,為了減少變量對結果的干擾,對影響建筑能耗的因素包括體形系數、屋面傳熱系數、外墻傳熱系數、外窗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系數等都設為定量,所有的模型都采用同一套外圍護構造,建筑構造做法如表1 所示。屋面、外墻的K 值分別為0.40W/(m2·K)、1.09W/(m2·K),外窗K值為2.40W/(m2·K),遮陽系數為0.32,東南西北各朝向窗墻面積比均相同,分析該辦公建筑在0.3、0.4、0.5、0.6、0.7 不同窗墻面積比情況下的建筑能耗表現情況。
室外氣象參數采用典型年氣象參數,在PKPM 軟件中選取地點后自動調用,無須手動輸入。室內計算參數按照《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選取,對于不同的房間類型,夏季和冬季的室內設計溫度、人員密度、設備功率、照明功率等的設置也不相同,具體參數設置如表2 所示。暖通空調系統選用兩管制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類型,參數默認。

表2 室內計算參數
建筑負荷是建筑能耗的基本組成部分,建筑能耗等于建筑負荷加上空調采暖系統本身的能耗。因此,建筑負荷主要與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有關,而建筑能耗既與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有關,也與空調采暖系統有關[5]。PKPM能耗模擬計算結果可以包括兩部分:負荷計算結果和能耗計算結果。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中對建筑全年計算負荷的要求,參考《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中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本文的負荷計算采用圍護結構負荷作為結果輸出,即建筑所有房間全年都維持恒定的空調溫度,建筑屋面、外墻、外窗、隔墻等圍護結構由于室內外溫度差和太陽輻射影響產生的負荷。
對于設計建筑,在不同的窗墻面積比情況下,外窗所占的負荷比例均最大,屋面所占的負荷比例均最小。隨著窗墻面積比從0.3 增至0.7,外窗負荷比例從45.15%增大至78.28%,外墻負荷比例從46.85%減小至16.27%,內圍護負荷比例從5.64%減小至3.81%,屋面負荷比例從2.37%減小至1.64%,不同窗墻比下各構件的負荷比例如圖2 所示。由此可見,隨著窗墻面積比的增加,外窗對建筑負荷的作用越來越大,屋面、外墻和內圍護對建筑負荷的作用越來越小,改變外窗的熱工性能比改變屋面、外墻和內圍護的熱工性能效果更為顯著。

圖2 不同窗墻比下各構件的負荷比例
經過計算還得到圍護結構的逐月負荷,不同窗墻面積比情況下的逐月負荷分布大體相似,這里以窗墻面積比0.6 為例進行分析,圍護結構逐月冷負荷如圖3所示,在7 月、8 月、9 月,圍護結構的冷負荷較高,1 月、2 月冷負荷較低;圍護結構逐月熱負荷如圖4 所示,在1 月、2 月,圍護結構的熱負荷較高,7 月、8 月、9 月的冷負荷幾乎為0,建筑逐月負荷分布較為合理。圍護結構逐月總負荷如圖5 所示,從圍護結構逐月總負荷來看,7 月的圍護結構負荷最大,8 月次之,4 月最小。

圖3 圍護結構逐月冷負荷

圖4 圍護結構逐月熱負荷

圖5 圍護結構逐月總負荷
統計窗墻面積比從0.3 增加至0.7 時,計算得到的全年熱負荷、全年冷負荷、供暖能耗量、供冷能耗量,結果如圖6 所示。可以發現,全年冷負荷要大于全年熱負荷,供冷能耗量要大于供暖能耗量。隨著窗墻面積比的增加,全年熱負荷、全年冷負荷、供暖能耗量、供冷能耗量均逐漸增加,接近線性關系,且全年冷負荷對窗墻面積比的變化更加敏感。

圖6 窗墻面積比對建筑全年負荷和能耗的影響
本文以廣州某辦公建筑為例,研究了夏熱冬暖地區窗墻面積比對建筑能耗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窗墻面積比的增加,外窗的熱工性能在建筑負荷中占主導作用,可以通過適當提高外窗的熱工性能,來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調負荷。對于夏熱冬暖地區,建筑全年冷負荷要高于全年熱負荷,且對于窗墻面積比的變化較為敏感,在降低建筑能耗時,應優先考慮能夠降低冷負荷的措施。因此,在建筑方案及節能設計時,應合理設計建筑立面的窗墻面積比,并對圍護結構熱工參數進行優化,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同時,降低對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