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劉春萍,陳克海,齊森林,劉 婧,張自勇,李洪成
(1.襄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襄陽 441021;2.襄陽市農業科學院,湖北襄陽 441057;3.襄陽市植物保護站,湖北襄陽 441021;4.襄陽東津新區東津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北襄陽 441106)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減少,傳統精耕細作棉花栽培技術已成為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棉花生產發展必須走輕簡節本、提質增效、全程機械化之路[1,2]。化學脫葉催熟技術是棉花機械收獲的重要前提,也是機采棉綜合農藝配套技術的關鍵環節。為探索鄂北棉區麥(油)后棉花化學脫葉催熟技術,解決麥(油)后棉花因收獲時間晚影響小麥、油菜種植的季節性矛盾,本研究于2022年9 月19 日在襄陽市東津新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試驗農場開展了2 個品種脫葉劑的棉花脫葉催熟試驗,進行了棉花脫葉催熟劑藥劑脫葉催熟效果初探,通過對試驗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可更好地促進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最終實現棉花全程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撐。
供試藥劑:新脫隆(噻苯·敵草隆含量540 g/L,噻苯隆含量360 g/L,敵草隆含量1 800 g/L,懸浮劑),由安道麥安邦(江蘇)有限公司生產;欣噻利(噻苯·乙烯利含量50%,噻苯隆含量10%,乙烯利含量40%,懸浮劑),由河北國欣諾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選用農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人工噴霧,藥箱容量20 L。
供試棉花品種為晶華棉116,生育期110 d 左右,2022 年5 月24 日播種,6 月2 日出苗,8 月27 日開始吐絮。棉花整體長勢平衡,整齊度較好,株高90 cm 左右,果枝層數11 層左右,667 m2棉 鈴數5 萬個左右。
襄陽市位于鄂西北,居漢水中游,屬南陽盆地南緣,自然條件優越,地處南北分界線,氣候優兼南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過渡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適中,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15.1~16.9 ℃,全年降水量878.3 mm,年平均日照1 940~2 033 h,適宜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長。
試驗設計3 個處理,分別為新脫隆、欣噻利和清水對照,棉田吐絮達50%左右時施藥,專人噴霧,噴施均勻,每個處理3 次重復。棉田廂寬2.28 m,三行區,行長10 m,每處理為1廂,藥劑總用量見表1。

表1 藥劑總用量
1.4.1 溫度 噴施當天及噴施后5 d 記錄每天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及施藥后降雨情況。
1.4.2 脫葉率和吐絮率 每個處理按“Z”3 點取樣,每點調查10 株,并掛牌標記。施藥前調查整株葉片數和吐絮數、青鈴數,分別于施藥當天(0 d)、施藥15、25 d 調查脫葉率及吐絮率。計算式[3-6]如下。
式中,R為葉片脫葉率,N1為田間調查標記每株殘留總葉片數,N0為施藥當天標記棉株葉片平均數。
吐絮率分施藥前吐絮率和施藥后吐絮率。
式中,T前為施藥前吐絮率,T0絮為施藥前當天吐絮鈴數,T總為施藥當天調查的吐絮鈴數與青鈴數之和。
式中,T后為施藥后吐絮率,T0為施藥當天青鈴數,T1為調查當天青鈴數。
1.4.3 棉花品質 施藥25 d,采收每個處理正常棉花100 朵,測定鈴重和衣分,取50 g 棉樣送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纖維品質檢測中心檢測棉纖維5項指標。
氣溫變化對棉花脫葉劑藥效有很大的影響[7-10]。根據襄陽市9 月下旬至10 月上中旬氣象資料,襄陽市常年平均氣溫在15~30 ℃,并伴有大幅的降溫天氣。2022 年9 月19 日施藥后,隨之有一次弱的降水,到10 月24 日,共有兩次明顯降水發生,特別是10 月4—7 日出現的一次降雨降溫天氣,雨量較大,氣溫下降到10 ℃以下,其他時間與常年相當。從施藥后1 周情況看,最低氣溫均在15 ℃以上,對藥效的發揮沒有太大影響(表2);但是施藥15 d 后氣溫變化可能對藥效有一定影響。

表2 施藥后1 周氣溫情況 (單位:℃)
不同處理對棉花脫葉效果的影響見表3。由表3 可知,棉花施藥前每株葉片在50.9~57.7 片,3 個處理的棉花葉片數沒有顯著差異。噴施脫葉劑后分別于15、25 d 調查脫葉情況。15、25 d 平均每株棉花殘留葉片數分別為11.8~43.3 片和10.0~32.2 片,均以清水(CK)處理棉花殘留葉片最多,2 個藥劑處理與清水(CK)處理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2 個脫葉劑均有較好的脫葉效果;2 個脫葉劑相比,新脫隆脫葉效果好于欣噻利,但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從脫葉速度來看,施藥15 d 2 個脫葉劑脫葉效果均在75%以上,比對照高60 多個百分點。

表3 不同處理對棉花脫葉效果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棉花吐絮效果的影響見表4。由表4可知,施藥前,各處理總鈴數無顯著差異,但青鈴數、吐絮率有顯著差異。從青鈴數來看,新脫隆處理組平均每株青鈴數最多,欣噻利處理組平均每株青鈴數最少;從吐絮率來看,新脫隆處理吐絮率僅40.3%,沒有達到50.0%要求,其他2 個處理吐絮率均在50.0%以上。因青鈴數存在差異,對試驗結果有一定影響。

表4 不同處理對棉花吐絮效果的影響
施藥15 d,2 個藥劑處理的平均每株青鈴數有顯著差異,欣噻利處理因施藥前青鈴數較少,在施藥15 d,與另外2 個處理均存在顯著差異,清水(CK)與新脫隆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2 個藥劑處理的棉花吐絮率無顯著差異,但新脫隆與清水(CK)存在顯著差異。施藥25 d,2 個藥劑處理的棉花吐絮率與清水(CK)存在顯著差異,均比對照吐絮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以上。說明2 個藥劑都具有一定的催熟效果,其中欣噻利催熟效果好于新脫隆。
不同處理對棉花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見表5。由表5 可以看出,欣噻利處理組的棉花鈴重優于其他2個處理。從5 項品質指標看,2 個脫葉劑對棉花在纖維長度、比強度和整齊度方面均有一定改善趨勢,馬克隆值表現增加趨勢。

表5 不同處理對棉花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選擇合理的脫葉催熟劑是保障棉花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市場上脫葉劑產品數量龐大,但有效成分種類較單一,通常為噻苯隆單劑或噻苯隆與敵草隆的復配劑[11-13]。選擇了2 個具有代表性的脫葉劑進行試驗,從結果看,新脫隆脫葉效果優于欣噻利,而欣噻利催熟效果略好于新脫隆。從使用方便程度看,欣噻利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另加催熟劑乙烯利,產品具有一次成型的特點,使用方便。但2 個脫葉劑均沒有達到脫葉效果≥90%的要求,可能與2022年棉花生育期干旱較重、脫葉劑施藥時間過早等因素有關。因此,下一步應加強棉花化學脫葉催熟劑的試驗,在脫葉劑使用時間、施藥次數和用量等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