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杰
(上海同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100)
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4標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區間主要布設于老城區主干道,周邊管線及建筑物密集,城市道路交通繁忙,地層條件復雜,經工程地質勘察查明:隧道主要穿行于富水砂卵石及強風化砂巖層,盾構始發段地層為全斷面富水砂卵石,砂卵石粒徑較大。盾構始發是盾構法施工的重要環節之一,盾構始發時的風險控制一直是地鐵工程中的重難點,盾構在砂卵石地層進洞往往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由于砂卵石地層存在不穩定性,盾構掘進時極易產生刀盤前方坍塌,影響盾構機正常始發,嚴重時引發周邊建筑物、管線破壞。因此對砂卵石地層的研究探討,總結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技術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4標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區間盾構擬從定西路站始發,沿排洪南路自北向南掘進至公交五公司站接收。本區間右線長度約831.2 m,左線長度約734.7 m,左右線最大線間距約84.0 m,區間隧道底板標高約1 494.2~1 505.3 m,隧道底板埋深約18.4~31.3 m,區間采用土壓平衡盾構施工,區間設一座聯絡通道兼泵房。
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區間位于黃河南岸河谷盆地內,地貌類型屬侵蝕堆積河谷平原,場地地貌單元屬黃河Ⅱ級階地。地層主要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統沖積黃土狀土、卵石及下第三系漸新統粉砂巖組成,下水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潛水,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沖積卵石。卵石雜色,密實,顆粒母巖成分以花崗巖、石英巖為主,磨圓度較差,呈次圓狀~次棱角狀,分選性一般,可能存在粒徑≥60 cm的漂石。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地下水埋深9.6~16.4 m,水位高程1 510.96~1 513.91 m。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區間縱斷面采用V字坡,最大縱坡2.95%,區間主要穿行于富水砂卵石及強風化砂巖層,盾構始發段地層為全斷面砂卵石層,如圖1所示。

圖1 公交五公司—定西路區間地質剖面圖
因為盾構機盾尾間隙的存在和盾構掘進時的擾動,盾構掘進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造成地面沉降,但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出現的沉降特性存在差異。盾構機穿越砂卵石地層時,砂卵石地層受盾構掘進擾動后,盾構機刀盤前方地面出現不正常的沉降,監控量測速率變大,同時出土量增大,隨著盾構掌子面遠去,原沉降區域逐步穩定,經過一段時間盾尾脫出管片后,監控量測反映出盾尾后方地面還存在一定滯后沉降的特點。而地鐵線路上方主要為城市主干道、各類管線、建(構)筑物等,一旦未及時處理,無法遏制沉降發展時,極易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砂卵石地層是一種的不穩定的特殊地層,卵石顆粒之間點對點傳力,卵石間空隙大,沒有黏聚力,自穩能力差,砂卵石主要倚靠直角的摩擦咬合作用維持地層穩定,地層反應靈敏,刀盤旋轉切削時,地層很易破壞原來的相對穩定或平衡狀態而產生坍塌,引起較大的地層變動和圍巖擾動[1]。結合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的實際施工經驗,引起地面沉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盾構刀盤旋轉切削時,刀盤與卵石層接觸面的壓力不均,導致刀頭及螺旋機震動、卡頓,對地層擾動較大,刀盤前上方砂卵石松動,會快速下落并產生較大的空洞區域,導致掌子面坍塌、地表沉降發生的概率增大;(2)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及本地區實地調查,地層下可能存在未知的空洞、廢棄的管道、防空洞等;地表層管線布設時埋設回填不密實,土體松散,自穩性差,盾構掘進擾動后易出現地面沉降、塌陷;(3)場地表層多屬于人工填土、濕陷性黃土,長時間暴露或遇水易風化和軟化,受水浸泡后形成未知空洞;(4)由于卵石之間存在間隙,盾構掘進時地層受刀盤擾動后松散,盾構機盾尾脫出后,二次注漿漿液通過卵石縫隙流竄,地層無法及時有效地填充,導致后續的二次沉降。
(1)地鐵主要布設于老城區,老城區管網老舊破損以及滲漏情況嚴重,地層長時間受水影響,軟化崩解后產生未知空洞;管線長期滲漏而形成的不良地質體也反作用于管線,各類管線支承條件進一步惡化,使其發生滲漏、斷裂的可能增大;但城區主干道車流量大、交通繁忙,地下管網錯綜復雜,不良地質和破舊管線常常無法快速有效地治理,在管線與不良地質的長期相互作用下,地層整體性受到破壞,強度降低,自穩性差,盾構施工擾動后,易出現坍塌。
(2)蘭州市常年水位高差變化較大,近年汛期降雨量增大,地下水位會相應增高,雨水對地層沖刷后,地層中卵石重新組合沉積,導致部分區域卵石松散,整體性差。
施工單位的綜合技術直接影響到地鐵盾構施工成效,因施工單位管理方面欠缺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現階段有資質承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承包方較多,但大部分承包商缺少卵石地層盾構施工的經驗,盾構機司機更是經驗短缺;(2)未嚴格按照設計及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存在未及時進行地層補充勘察、注漿漿液配比不符要求、未及時進行同步注漿和二級注漿、頻繁糾偏、管片鏈接螺栓未緊固、長時間停機或停機保壓不當、渣土改良不到位、長時間欠壓掘進等問題;(3)前期地質勘察單位對超前地質預報工作不到位,實際的地質情況與勘察成果存在不符,相關單位對地質的勘查與分析不準確,造成實際施工存在較大誤差,導致地鐵盾構施工出現地面沉降等問題,增大了盾構施工的難度。
(1)地質勘察:在開工前及時進行地質補充勘察掌握砂卵石地質現狀;進行周邊環境排查,重點探查地下管線、地表土層,及時回填空洞、加固松散土層、修復滲漏管線。
(2)盾構選型:將建設地的地質水文條件作為盾構機選型的主要依據,擇優選擇刀盤、開口率、刀具配置、主軸承、螺旋輸送機、推進系統、刀盤驅動系統,合理科學地選型匹配,從根本上提高設備操作質量,保證盾構再掘進過程中安全有效地施工[2]。
(1)超前地質加固:盾構始發前,采用三軸攪拌樁進行卵石層加固,其縱向加固深度8 m,徑向加固厚度3 m,可有效提高卵石層穩定性[3]。
(2)降水:富水砂卵石地層進行盾構始發,始發段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在地層加固完成后,對始發段進行水位檢查,可在洞門范圍內施做水平探水孔,保證降水水位低于盾構開挖面以下0.5 m。
(3)盾構掘進要設置合理的土壓力,保持穩速、穩壓不間斷地前進,防止超挖,嚴格控制掘進速度、盾構推力、刀盤轉速和扭矩,并根據掘進時卵石層的松散系數,計算掘進的理論排土量,實際出土量采用重量和方量進行控制;在穿越砂卵石和其他地層交接位置時,要及時調整盾構參數,防止發生偏心;如遇粒徑較大的漂石,適當減小刀盤轉速,增大油缸推力,將刀具的貫入量控制在10 mm/r以下,同時采取刀盤正反轉的方式緩慢切削漂石,同時控制刀盤扭矩的變化幅度控制在10%以內[4]。
(4)盾構糾偏:在曲線上推進時,土體對盾構和隧道的約束力差,盾構軸線較難控制,因此推進速度要放緩,糾偏幅度不要過大,并加強糾偏測量工作等,以減少地層損失,降低地面沉降量。
(5)渣土改良:盾構機在砂卵石地層中掘進時,通過加水或膨潤土一般不能有效地改善土體流塑性,從而導致刀盤扭矩增大,螺旋機出渣不暢,作業面失去穩定。應優化渣土改良材料,可選用泡沫、鈉基膨潤土、高分子材料等,能夠有效改善土體的流動性,降低扭矩并保護盾構機刀具,達到穩定作業面的效果,通過采取渣土改良的措施,盾構機在砂卵石地層中掘進時,地面沉降可以得到良好改善。
(6)注漿:保證同步注漿飽滿,采用結合出渣量判斷注漿需求量和控制注漿壓力方法,最大程度利用同步注漿填充滿管片背后的間隙和地層損失;盾構掘進施工的同時,進行洞內二次注漿,進一步補充地層空隙;二次注漿要及時,一般在盾尾4~6環即開始二次注漿,二次注漿時注漿管盡量穿透同步注漿層,使二次注漿能夠到達松散地層中[5]。注漿材料及配比選用應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并經實驗后確定,因雙漿液凝結時間較快,無法有效填充卵石縫隙,注漿先采用單漿液快速進行填充,之后再用微膨脹水泥與水玻璃為原料的雙漿液進行有效封堵,并嚴格控制漿液結石率,注漿壓力和注漿量雙重指標控制,能有效填充卵石孔隙,從整體上提高地層密實度。
(7)刀盤卡頓:刀盤卡頓是砂卵石地層施工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因卵石粒徑過大,導致刀盤卡死、扭矩增大,從而引起掌子面坍塌或超方等問題。若較大粒徑卵石或卵石群將刀盤開口卡住,進而卡死刀盤,通常預防措施有以下3種:①可正反轉刀盤實現脫困;②增大濃泥漿注入壓力,并收回推進缸或采用主動鉸接油缸輔助,可將盾構機倒退20~30 mm,再轉動刀盤,出半斗渣土,再注入濃泥漿,再轉動刀盤,反復如此,從而實現脫困;③若刀盤仍無法脫困,則盾構掌子面施加氣壓,進行開倉取石[2]65。
(8)地層加固:盾構掘進時刀盤前上方卵石坍塌嚴重時,可在相應位置的地面進行鉆孔至刀盤上方,采用高壓旋噴樁注漿對砂卵石進行固結,增加砂卵石間的黏結力,提高卵石群的整體性,能有效控制刀盤前上方卵石坍塌。
(9)監控量測:按照監控量測方案要求的頻率進行監測,并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調整監測頻率,做到“勤測量、速反饋”。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及遠程監控系統管理、分享、匯總、分析監測數據,預測地面沉降、位移趨勢,在信息化管理平臺中設定警戒值,數據異常或超標時,系統自動報警,并將報警情況通過手機短信告知相關人員,提高了監控監測的及時性、有效性,并高效指導施工。
(1)嚴格按照設計和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加強盾構掘進工序間的管理工作,掘進、出土、管片拼裝等各工序銜接緊密,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及時進行盾構機設備配件的維修、保養工作,減少停機;采用耐磨性較強的刀具,減少換刀次數,并提前建立刀具更換計劃,選擇合適的換刀位置和方案,有序開展換刀,減少換刀停機時間[5]68。
(2)嚴格審查分包單位資質、業績,強化分包合同安全責任條款,現場進場材料要嚴格把關,技術、質量、安全、進度等管理應納入承包商的管理體系中,同時加強分包商的風險意識及管理風險意識,杜絕以包代管的現象發生。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進步,我國大中城市大范圍修建地鐵,目前大部分地鐵隧道施工首選盾構施方法,而砂卵石地層是一種典型的自穩性較差的地層,受盾構施工擾動,極易造成坍塌,引發地面沉降,盾構施工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開工前的補充勘查,分析地質特征,提前消除地層隱患,強化超前地質預報、盾構選型、盾構參數、排土量、同步注漿、二次注漿等工作,并根據監控量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規律變化,來指導盾構參數修正,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安全風險管控,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證了盾構機安全、快速推進。以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工程建設為例,針對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地面沉降控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總結,為砂卵石地質條件下盾構法施工地鐵隧道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