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蕾
摘 要:美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專業藝術院校是開展美育的主體,具備獨特的美育環境,發揮著美育的引領作用。專業藝術院校通過“三下鄉”,完善了學院的美育體系,提升了“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的美育發展,改善了當地的文化氛圍。“三下鄉”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發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社會實踐;美育教育
新時代新征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美育工作。十八大以來,先后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都強調了美育的重要性及如何開展美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強調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五育并舉,融合育人。
一、專業藝術院校的美育優勢
專業藝術院校是培養未來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搖籃,在美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央美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也強調“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并在之后不斷加強高校的美育工作。
(一)專業藝術院校是開展美育的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給中央美院的回信中殷切囑托,希望專業類美術院校能夠“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專業藝術院校是開展美育的主體,在美育工作中肩負著主要責任。專業藝術院校具有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教育教學、藝術創作、社會服務、學術研究、學生活動中也滲透著美育思想,意在培養學生感知美、發現美、探索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專業藝術院校具備獨特的美育環境
專業藝術院校具有獨特的美育環境,能夠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方針。首先,專業藝術院校與國內外藝術院校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開放式的交流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其接觸到學術前沿,更新藝術知識體系,為新時代美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專業藝術院校擁有獨特的校園環境,大量優美的景觀設計、藝術作品、藝術場館等,不僅反映了師生的藝術追求,還發揮了美育功能。最后,專業藝術院校具有濃郁的美育活動氛圍,定期的展覽、講座,結合藝術類學生特點開展的學生活動,都能夠發揮出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實現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三)專業藝術院校發揮著美育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美育的作用,強調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引領時代風氣。專業藝術院校在藝術創作中一直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致力于用高品質的藝術作品來引領社會審美,“是推動新時代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策源地和武器庫”[1]。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長也提出“專業藝術院校應加強資源意識、盤活資源庫存、發揮資源優勢,為學校美育提供具有引領性價值與意義的資源支持”,要發揮出專業藝術院校的引領作用,做好大中小幼美育的銜接。
二、暑期“三下鄉”提高美術類高校學生美育效果
20世紀80年代,團中央開始在廣大青年學生中號召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到目前,已經有超過千萬人次的大學生參加了“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活動,“三下鄉”已成為“大思政課”實踐育人的重要抓手。專業藝術類大學生每年也開展文藝下鄉活動,主要是精品文藝作品下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文藝。
(一)暑期“三下鄉”完善學校美育體系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美育工作,很多學者提出了“大美育觀”,強調不要僅就美術教育而談美育,而要將美育放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看。“大美育觀”還強調讓學生通過藝術的實踐,去關注和思考社會問題,在實踐中提升審美素養,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感受生活的美,將美育理論與美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專業藝術院校的美育課程不僅僅局限在理論課程體系上,更多體現在美育的實踐活動中。暑期“三下鄉”是學生進行美育實踐的重要平臺,能引導學生感知、認知生活中的美;同時也是學生了解社會需求的途徑,以此提高高校美育效果,更好地讓藝術為人民服務。“三下鄉”藝術實踐能夠“有力地推動文化創新……充分完善高校美育育人體系”[2],同時藝術實踐也增加了學校的美育資源,提升了美育質量。
(二)暑期“三下鄉”提升實踐育人效果
藝術理論源于藝術實踐,文藝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對于專業藝術院校來說,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學習同等重要。暑期“三下鄉”是專業藝術院校開展實踐育人的重要方式,能夠使美育走出課堂,賦予美育更多的實踐內涵,使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國情,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與深化。
(三)暑期“三下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專業藝術院校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現場教學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引導學生團隊合作,自主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學生的品質與體質;通過藝術實踐提升自身美育素養,并傳播美育;進行勞動實踐,體驗勞動魅力。在實踐過程中,做到了立德樹人、增長智慧、強健體魄、崇尚美育、熱愛勞動,同時也踐行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三、專業藝術院校暑期“三下鄉”普及美育
專業藝術院校學生“三下鄉”,結合藝術專業特長,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當地文化氛圍,普及了美育,“通過藝術感染民眾,通過藝術塑造新人”[3]。
(一)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改善文化氛圍
當前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的主要方式是文藝下鄉,為學校、公共場所繪制墻繪,助力新農村文化建設。“三下鄉”的隊員們以黨的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地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等為主題,創作了大量精美的藝術作品,反映了當地的精神風貌。專業藝術類院校營造了濃厚的美育文化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當地群眾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形成獨特的文化深層結構”[4]。文化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長久持續的,美好的生活環境能夠使人身心愉悅,能夠塑造美好心靈,發揮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功效。
(二)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補充美育力量
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是一支重要的社會美育力量,是對美育合力的重要補充。《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統合各方力量,不斷充實美育的教學力量,組織專業藝術院校教師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特別是專業藝術院校的“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長期服務于美育資源緊缺的鄉村學校。這些學校缺少美術、音樂方面的教師,學校美育課程開設較少。專業藝術院校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為當地學生開啟藝術之旅,讓他們感受藝術的魅力,促進藝術的種子萌發,當地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之外繼續接受美育。
(三)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普及美育
專業藝術院校“三下鄉”同時也是一場美育普及教育,能夠增強基層群眾的審美意識。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樣需要增強審美意識,美好生活,“美”字當頭。專業藝術院校“要致力于地方美術人才的培訓培養和基層群眾的審美教育”[5]。在“三下鄉”過程中,大力開展藝術進校園、藝術進鄉村,繪制文化墻;將“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代同步伐”的優秀文藝作品送下鄉;開展普及型的藝術教育,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基層群眾的審美素養。
四、結 語
新時代新征程,要不斷發揮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在美育、實踐育人方面的功效,樹立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代大學生“時代感強,但責任意識薄;求知欲強,但自主學習能力弱;社會參與性強,自律能力弱;自我意識強,但自信心弱”[6]。而“三下鄉”正好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社會現實,提升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提高自律能力;最后通過藝術實踐的滿足感、成就感來提升自信心。專業藝術院校的“三下鄉”活動不僅完善了藝術院校的美育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讓藝術的種子在實踐地區的孩子心中萌芽,改善了當地的文化氛圍,增強了人們的審美意識。
(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3年度西安美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五育并舉視域下大學生“三下鄉”實踐育人成效提升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RY19)。
參考文獻
[1] 胡琨.把握時代意蘊推動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N].貴州日報,2019-10-09.
[2] 毋張明.高校藝術下鄉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價值探析[J].福建茶葉,2020,42(2):88.
[3] 文思.專業藝術院校社會實踐課程教學與社會美育互動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
[4] 王澤俊.文化環境及其對人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2(1):102-105.
[5] 同[1].
[6] 顧世果.當代大學生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