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艷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門急診管理部副主任醫師
黃侯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科醫師
范永前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隨著人類壽命的增加,與老齡化相關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增加。肌肉減少癥和骨質疏松癥是與衰老相關的兩種常見疾病,具有相似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內分泌功能和機械因素等。在臨床上,當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時,跌倒和骨折可能會接踵而至,嚴重的可導致功能喪失、身體殘疾,更進一步加重衰弱,最終導致死亡,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
骨肌減少癥是一個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的健康挑戰,而它是一個相對新的醫學概念,指的是骨密度降低(類似于骨質疏松癥或骨質減少)和肌肉減少癥(肌肉的質量和功能降低)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換句話說,患有骨肌減少癥的人不僅骨骼變得脆弱,而且肌肉也減少和衰弱。
骨骼和肌肉不僅是在解剖學上緊密相連,而且在生物化學和代謝上也具有相互作用。在老年人中,骨質減少/骨質疏松癥和肌肉減少癥的組合被認為是衰弱個體的一個亞群,特別是脂肪浸潤在肌肉減少癥和骨質疏松癥中非常普遍且更為嚴重。很明顯,許多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衰弱的人,會同時患有骨質疏松癥和肌肉減少癥,這會進一步增加他們的風險和并發癥。這兩種疾病的結合加劇了逐步惡化的健康狀況,因此,骨骼肌肉減少癥被描述為一種危險的“二重奏”。
一般來說,骨量在人30 歲時達到峰值,隨后逐漸緩慢下降。在絕經后女性中,這種骨量減少的情況更為嚴重。這意味著在30 歲到70 歲之間,骨質減少了約30%。有數據預測,到2050 年全世界髖部骨折的發生人數可能會超過2100萬人。與骨骼相比,肌肉質量在25 歲達到頂峰,到50 歲肌纖維的數量減少約5%。此后,肌肉質量每年損失1%至2%,導致80歲時肌肉質量損失約30%,肌肉力量也相應下降。根據肌肉減少癥的定義,60~70歲老年人群的肌肉減少癥患病率可達13%,8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達50%,在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更高。據估計,肌肉減少癥目前影響全球約5000萬人,在未來40年可達到2億人以上。
骨肌減少癥近來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項意大利的女性髖部骨折研究報告發現,58%的患者同時合并有肌肉減少癥。另一項英國的研究表明,在絕經后婦女中,肌肉減少癥患病率為25%,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為50%。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跌倒的老年人40%患骨肌減少癥。一項針對65歲以上在社區居住的中國老年人的研究發現,10.4%的男性和15.1%的女性患骨肌減少癥,其中80歲以上、體弱、合并癥水平較高,這些是與骨質及肌肉減少可能相關的獨立因素。
骨肌減少癥的成因可以總結如下:1.年齡。隨著年齡增長,骨骼和肌肉都會逐漸減少。2.荷爾蒙變化。男性的睪酮和女性的雌激素降低會影響骨密度和肌肉質量。3.生活方式。久坐、不鍛煉、飲食不均衡都可能導致骨肌減少癥。4.疾病和藥物。某些疾病和藥物也可能對骨骼和肌肉產生影響。
回顧張先生的生活方式,他的活動方式以散步快走為主,但很少進行抗阻和耐力鍛煉,而且飲食中缺乏鈣和蛋白質。這可能是他出現骨肌減少癥的主要原因。醫生進一步為張先生制定了綜合治療計劃:1.飲食。增加鈣和維生素D 的攝入,如食用魚、牛奶和堅果,并考慮服用膳食補充劑。2.鍛煉。開始進行有氧鍛煉和力量訓練,以增強肌肉和骨骼。3.藥物。根據骨密度測試的結果,醫生還為張先生開了一些治療骨質疏松癥、預防骨折的藥物。
當骨密度下降與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下降同時發生時,應將其單一診斷為骨肌減少癥,這個病是可防可治的。多模式運動干預包括力量、耐力和平衡訓練,可改善衰弱老年人跌倒風險、步態、平衡和力量。骨骼和肌肉都具有適應性,可以根據機械負荷改變其質量和強度。此外,飲食中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和鈣質,維持適當的維生素D水平,對骨骼和肌肉具有雙重積極作用。
醫生總結
維護骨骼肌肉健康非常重要
骨肌減少癥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它給老年人帶來了雙重的健康挑戰。像張先生這樣的病例使我們認識到,維護骨骼和肌肉健康的重要性。通過適當的生活方式改變、飲食和鍛煉,我們可以預防或減輕這種疾病的影響。
如果你或你的親人有類似的癥狀,請及時咨詢醫生,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臨床和社區醫務工作者應重視住院、社區老年人的衰弱篩查,盡早評估老年人的身體狀態;特別是骨肌減少癥,應評估跌倒風險,對高風險人群進行重點預防,積極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及時阻斷危險“二重奏”,可以真正做到健康老齡化。

微信掃一掃,范永前主任教您如何避免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