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朝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
張夢嬌 山東省濰坊醫學院影像學院在職研究生

掃二維碼,《康復》為您朗讀《動脈“硬度”代表健康程度》。
動脈硬化的產生首先主要與年齡相關,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引起血管內膠原沉積增加,彈性纖維減少,從而導致原有的血管內壁平衡被打破而使動脈僵硬度增加,動脈就會變得越來越硬,這是一個自然衰老的過程。而其他多種疾病因素會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這些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炎癥、超重、代謝性疾病和腎功能衰竭等,它們都可加速其進展。
動脈壁發生的主要結構變化與彈性蛋白的損失、膠原蛋白的增加有關。彈性蛋白是一種為動脈提供彈性和韌性的蛋白質,據報道,彈性蛋白的半衰期為40~50年,這使得彈性動脈在人的晚年時容易變硬,對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膠原蛋白則是一種為動脈提供硬度和強度的蛋白質。年齡的增長會導致膠原蛋白成分和鈣沉積的增加,進一步使血管壁內膜增厚,僵硬度增加;還可以使動脈彈性蛋白流失。這種轉變的結果是,動脈變得更僵硬,更不能隨著血流和壓力的變化而膨脹和收縮。
動脈硬化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報道有很多,但高血壓究竟是動脈硬化的原因還是結果,目前尚不清楚。血壓升高會增加血管應激,促進彈性蛋白破碎,導致動脈僵硬度增加。一旦出現血壓的慢性升高,升高的血壓反過來又可以引起動脈血管壁增厚、順應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高血脂常致患者的動脈硬化程度增加。高脂血癥患者本身并不會立即使動脈壁的僵硬度增加。膽固醇在積累后,氧化應激會產生一種毒性很高的氧化甾醇,這種物質會增強炎癥反應,誘導動脈代謝和結構的改變而引起動脈功能特性的改變,隨后發生動脈硬化。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顯著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并且可促進過氧亞硝酸鹽的形成,最終導致細胞外基質重構和誘導動脈硬化。同時吸煙能夠在數小時內快速誘導蛋白生成糖基化終產物(AGE),而葡萄糖誘導生成AGE需要數周的時間。所以,吸煙能夠通過加速AGE誘導的膠原交聯,促進動脈的硬化。
動脈硬化程度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心血管死亡率的有效預測因素,同樣也是腦小血管疾病、認知功能下降的預警信號。
首先,動脈硬化會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主要影響之一就是使血壓升高。當動脈壁僵硬時,它們對血流和壓力的變化反應的能力就會降低。這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努力地工作以通過動脈泵送血液,從而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動脈硬化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風險有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由于斑塊的堆積而使心臟的冠狀動脈變窄和變硬的情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在內的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還會誘發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
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動脈硬化的早發現、早干預,對于降低動脈僵硬度、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頸動脈位置表淺是檢測動脈僵硬程度的良好窗口。頸動脈超聲無創、可重復檢查是動脈僵硬度評估的首選方法。目前,有許多種方法可評估動脈僵硬度。其中,脈搏波傳導速度(PWV)被認為是評估動脈僵硬度的“金標準”。PWV數值越大,表示動脈硬化程度越高,血管彈性越差。研究表明,PWV每增加1.0.m/s,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就增加14%。頸-股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和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兩種PWV測量方法,可作為頸動脈B超檢查的補充。
動脈硬化在初期階段很難察覺,但是如果出現胸痛、呼吸急促、頭暈、視力模糊、手腳發麻甚至失去意識等癥狀時,說明病情已經進展到嚴重的程度。已有證據顯示,一些干預措施能夠降低或延緩大動脈的僵硬度,提高其順應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后。
治療動脈硬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是改變生活方式。戒煙和減少鹽的攝入,保持健康飲食,選擇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魚類等,可以幫助改善動脈健康并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有氧運動可以矯正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改善大動脈的順應性,減緩、部分逆轉隨年齡增加的動脈硬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身體的健康,還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1)降壓藥。我們常用的降壓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通道阻斷劑和利尿劑等,都是通過降低血壓來改善動脈僵硬度的。
2)他汀類降脂藥。他汀類藥物可以降脂,減少炎癥因子,改善動脈的僵硬度。
溫馨提示: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嚴重的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管腔中-重度狹窄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干預。例如,頸動脈重度狹窄可采用內膜剝脫術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可行血管成形術或搭橋手術,以改善血流,并減少并發癥的風險。
醫生總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越大,它會引起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肺動脈栓塞及其他外周動脈疾病等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定期對頸動脈做影像學檢查和監測(如超聲檢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就能很好地保護我們全身血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