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通訊員 錢晶
“我們樓下統一安裝了晾衣架,這下晾衣服方便了!”
“小區的雜樹、雜草總算是清理干凈了。”
“現在有了這些休閑座椅,下樓散步聊天就有了好去處。”
“社區、物業人員把我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及時解決我們的問題。真是我們居民的貼心人。”
近日,在姑蘇區白洋灣街道路南社區的春馨園小區里,總能聽見居民對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的贊美聲。
這一動拆小區,住的大多數是老年居民,為了提高大家的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路南社區從“微”字、“小”字出發,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抓手,切實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我們這邊住在春馨園一樓的居民,由于樹木遮擋,基本上曬不到太陽,尤其到下雨天,更是潮濕得不得了。能不能幫我們找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搭建一片晾曬區。有的人很隨意在樹上系上晾衣繩就做成一個簡易的晾衣架,不僅影響城市文明形象,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前段時間,春馨園小區62幢的居民秦莉針對這一情況,在“社情民意聯系日”上代表居民向路南社區提出了建議。
為滿足居民需求,美化小區環境,避免安全隱患,路南社區黨委通過“海棠先鋒”志愿者的“雙百雙解”入戶走訪、召開“紅心議事會”等多種途徑,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經過數次與金陽寶地物業的實地考察與詳細計劃,最終通過申報“民生小事”項目,分別在春馨園小區閑置地59幢南側、40幢南側和其他零星地塊選取陽光充足的地方作為公共晾曬區。
“自從路南社區設立了這幾個晾曬區域,亂拉線晾曬的現象少了,小區的文明指數也變高了,感謝社區的辛苦付出!”秦莉說出了小區住戶的心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安裝公共晾衣架不僅滿足了居民對曬衣的需求,同時路南社區黨委還聯合金陽寶地春馨園物業攜手做好公共晾曬區域維護工作,制定文明晾曬公約,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倡導文明晾曬行為。
近日,春馨園1幢居民黃阿姨在“社情民意聯系日”上反映,1幢東側一片低矮雜樹和小竹林不僅影響了白天屋內的采光,更為嚴重的是,這些雜樹竟成了飛蟲的“最愛”,成群的蚊蟲圍繞在樹木周圍,全家人已經被叮咬得苦不堪言,窗戶都不敢怎么開。
路南社區得知該情況后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查看,發現這里原來是一片“無名無分”的雜樹雜草堆,常年沒有修理,又因為靠近河流,生長環境優越,成了飛蟲們的“最愛”。
為了快速解決居民的煩惱,物業聯合路南社區“海棠先鋒”志愿隊拿著鐮刀、除草機、耙子等清理工具對雜樹、雜草等進行處理。在一番拔除“頑固”雜樹、撿拾草中垃圾、“打包”殘枝落葉、清運雜草樹枝動作后,春馨園1幢東側的環境面貌“清新”了起來。
“太好了,這樣一來,我們的房間不僅采光好了,人也精神了,窗外能看的風景更遠了。”黃阿姨說道。
此外,路南社區黨委聯合春馨園金陽寶地物業對小區內的“無身份”雜樹,以及對居民有影響的樹木進行排查,并制定了相關修剪的計劃。截至目前,已完成對春馨園累計600棵雜樹、5000平方米雜草的修剪、清理。“這樣經過清理的春馨園看著不僅清爽了不少,還減少了蟲子的增生,開拓了潛在可用面積,為未來更好地服務居民打下基礎。”路南社區黨委書記王蕾說道。
“我們倆年紀大了,之前老伴還在衛生間摔了一跤,現在有了這扶手,以后洗澡就方便多了。”看到衛生間新裝的扶手,王師傅不住地對社區表示感謝。
前不久,家住春馨園小區10幢的王師傅向社區的“海棠先鋒”志愿者進行求助,因為老兩口年紀大了,洗澡容易滑倒,希望可以在家里衛生間安裝了一個扶手。志愿者陸振芳看到消息后,馬上將情況反映給社區領導,得知消息后路南社區聯合物業第一時間安排“海棠先鋒”突擊隊成員上門進行查看,并根據兩位老人的身高和實際需求,把扶手安裝到老人最順手、最舒適的位置,確保用得安心、舒心。從居民有困難向社區“點單”,到社區派單再到“海棠先鋒”突擊隊接單,不到兩個小時,這份“上門服務”解了王師傅的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2023年以來,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內困難群體,路南社區召集了物業工作人員、網格員、志愿者等10人組成了“海棠先鋒”突擊隊,并定期組織走訪慰問,對居民進場進行關心和問候,從小修小補到幫助他們安裝煙感報警器、修理油煙機、疏通馬桶,清理下水管道、維修小家電等,幫助他們解決“急”事、“小”事、“難”事。
據悉,路南社區通過“雙百雙解”“社情民意聯系日”“紅心議事會”等議事平臺拓寬民情民意搜集渠道,從“微”“小”字出發,回應居民實際需求,提升居民居住舒適度與幸福感。截至目前,已為轄區解決了累計200件民生小事,包括清理春馨園小區的上百輛“僵尸車”、新增120個車位疏通管道25余處等。接下來,路南社區會將“紅心議事會”融入居民的當中,積極鼓勵居民的參加,同時社區也會聽取群眾訴求,化解居民難題,高效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