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通訊員 崔鑫妍
近日,“蠻靈格”網格便民驛站在金閶街道三元二村正式啟用。驛站包含“網格蓮心 服務亮星”宣傳展示墻,及“講講張蓮心板凳”及“網格蓮心鋪”等多處功能性場所,吸引不少老居民翻出家里衣物前來縫縫補補……氣氛熱烈的同時,也帶動網格惠民服務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
為提升網格化治理成效,金閶街道結合轄區實際,深挖網格潛能,在陣地打造、宣傳普及、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探索,不斷完善網格治理體系,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全新打造的網格便民驛站,“一路四站”網格陣地“幸福滿‘格’路”也于今年7月正式亮相三元一村,獨特的路線設計和有趣的網格元素受到小區居民廣泛好評。
這是一條長約400米的網格路線,看似平凡卻大有乾坤,通過創新打造的卡通網格員“元元”的視角,依次串聯起網娛園、網視園、網憩園、網繪園4個網格主題點位,沿線設置的網格標識也讓網格元素隨處可見、隨手可觸、隨時可感。



其中,網娛園設有“網格連心、童享幸福”彩繪墻,配置蹺蹺板、七彩椅等兒童游樂設施,是親子游戲“好去處”;網視園打造“網格全覆蓋 服務零距離”宣傳櫥窗,動態展現網格風采;網憩園依托既有的小游園,設置居民休憩長廊;網繪園通過墻面彩繪方式,展示網格元素和古城風貌。
今年以來,街道以服務為導向,在完善線上微網群的同時,著眼于線下建設,建立融聚網格元素、展現網格成效的特色陣地,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網格“溫度”。未來,街道還將結合各社區實際,逐步實現網格陣地的全面覆蓋。
“藍馬甲真醒目,網格員我來哉……有啥事體一個電話,我網格員是馬上來嘞馬上來。”一首幽默風趣的蘇州話小快板《網格員之歌》在金閶街道轄區內風靡起來。這首由相聲演員劉喜堯老師創作的曲目,通過簡短易記、親切有愛的歌詞,幫助居民理解網格員的工作,也呼吁更多人參與到網格工作中來。
為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對基層治理網格化工作的知曉率,金閶街道持續探索網格宣傳的創新路徑,如傳唱《網格員之歌》,統籌制作“6+5+155”網格團心扇等。給炎熱天氣送去一絲清涼的實用性外,6種顏色的扇面象征網格工作的豐富多彩,扇上標注的5股力量展現網格背后的強大資源。目前,這1萬余把團心扇已對轄區內155個網格全覆蓋發放,一同附上的還有網格連心卡、網格連心信等宣傳材料。
與此同時,街道開展“網格知識進千家”系列活動,通過組織網格員上門入戶、開展“網格知識我最行”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網格化工作的群眾知曉率。
“以前常看到這些‘藍朋友’,理解了他們的工作內容后,現在看到他們感覺更親切了!”參加完網格知識競賽的趙師傅當即表示,自己也想加入網格員隊伍,為基層治理貢獻一份力量。
“居民朋友們晚上好,白蓮社區提醒您:睡覺出門要檢查水電氣,陽臺上物品要妥善放置,垃圾要分類投放……”每晚七點半,白蓮社區的網格員“打更隊”準時穿梭在老新村里,一邊通過小喇叭進行安全文明播報,一邊在每個網格的角角落落開展巡邏。
“七點半打更,是結合了夜晚居民在小區比例較高的情況而特別推出的小‘妙招’。我們也會因人因地制宜,打造更多支呼聲高、受眾廣、有實效的網格工作隊伍。”白蓮社區黨委書記管莉軍表示。
結合轄區實際,街道創新建立“3+3”網格隊伍機制,即背街小巷“先鋒隊”、石路商圈“管家隊”、老舊小區“連心隊”,并根據不同網格片區的特質,更有側重性地組織網格員服務好網格內的大事小事。
網格要加強認同感,隊伍要煥發新力量,以“網格一家親”活動為平臺,街道組織各社區常態化開展“網格沙龍”,邀請優秀網格員、資深網格員走上講臺,向其他網格員及居民朋友介紹網格工作和經驗做法,進一步增強了網格員的辦事能力和責任意識之余,也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