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佳慧 通訊員 李佳
在開放街巷內奔跑的快遞外賣小哥,在產業園商戶內推廣古城文化的直播主播,為古城交通便利提供及時服務的網約車司機……當代的城市生活中,我們已經不能忽略這些新興行業里的新生力量。
平江街道作為姑蘇區內為數不多古城、老城、新城并存的街道,兼具古城的文化底蘊、老城的生活便利和產業商戶的新生活力。這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正在成為平江街道社區服務的“新”對象和社區治理的中堅“新”力量。
做好事能積分兌換服務,有著怎樣的吸引力?今年9月,平江街道正式推行平江“安新”積分兌換體系,并且在積分兌換標準、兌換明細上采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建議,以真情融“新”共治。街道對參與志愿服務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發放一本“安新護照”,一人一本,實名認證,用于登記在街道、社區報到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各類志愿服務記錄,由街道或社區工作人員予以認證,通過積分兌換標準和兌換單折算“紅悅幣”,在平江街道各社區兌換實物或者服務。
“我們有時候給老人順手送個粽子,給社區發個違規停車的‘隨手拍’,社區工作人員都會幫我們根據‘安新’積分兌換體系進行積分,到了年底還能參與免費體檢。街道社區一直都在給我們鼓勵和關懷。”快遞員劉雷雷說道。快遞員任麗娟剛剛在齊門幸福餐廳兌換了“安新套餐”。“之前我參與的社區志愿活動還是蠻多的,社區人員第一時間聯系我說現在有積分兌換體系了,我的積分可以免費兌換服務,感覺十分驚喜。今天我拿兌換本來免費用餐啦。”她說。
為進一步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在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感、獲得感,平江街道運用“安新”積分兌換服務體系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探索出新路徑。“居民點單,黨委派單,接單積分”,居民的需求經社區黨委分解會派單給外賣、快遞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為轄區老年人買藥、送急需物資、配合反詐入戶宣傳、孤老居家關懷等志愿服務都能以明確的積分標準進行記錄累計,而“安新”積分兌換體系在進行積分登記的同時,也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對于社會治理貢獻的點點滴滴匯聚成河。
“今年平江街道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的群體暑托專場,幫我們帶孩子們策劃愛心義賣,參與社會實踐,豐富學習體驗,給了孩子們一個很不一樣的暑假!”叮咚買菜員王婫說道。
平江街道挖掘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真實需求,不斷創新服務形式。社區依托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組織轄區老年人為快遞小哥包粽子,回饋快遞外賣小哥的日常志愿服務,實現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與轄區居民的雙向奔赴。同時開展家門口的暑托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愛心義賣,關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日常生活,更關心其后代發展,同時邀請安和錦產業園的創業優秀商戶對小哥進行直播等創新技能培訓,形成產業園發展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創業就業的雙向促進。
在剛過去的酷暑,平江街道還在姑蘇IP產業園內特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清新驛站,提供消暑藥品、清涼飲品。通過增設驛站不斷優化陣地布局,“10分鐘黨建暖‘新’服務圈”已經形成,讓街道社區對于新群體的關懷也觸手可及。
在平江街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黨員也找到了組織。依托2022年成立的海棠騎士流動黨員黨支部,街道鼓勵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發動網點人員,在社區志愿活動中溝通聯系有意向群體,進一步囊括了叮咚買菜、直播行業的多名黨員,組建了“紅悅聯新”流動黨員黨支部。
平江街道持續增強黨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領導力,著眼群體發展長遠規劃,加大發展黨員力度,推進組織建設,加大組織覆蓋率。此外,充分考慮到行業特性,街道鼓勵社區在站點內開展流動的“三會一課”,定期由海棠先鋒送學上門。以香花橋社區為例,在這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創了學習品牌“紅齒輪·善學+”,還打造了“紅色傳承課堂”,在產業園內設置自助學習室,提供學習資料和打卡裝置,由新業態新就業人員自定時間、自主選擇紅色學習課程。
團聚“新”力量,激發“新”動能,平江街道“紅悅聯新”黨建品牌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凝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