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孔瑞雪,董云青,劉 云,葛文頌,孟麗紅
(1.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濟南 250002;2.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護理學基礎是高職護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實踐性較強,其實訓教學更是連接理論與臨床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讓護生既能掌握臨床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又具備行業所需的職業素養,探索適合護生的教學路徑。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1],也是實現護生知識、能力、素質同步提高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普遍應用于高校教學[2-4],翻轉課堂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模式,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完全“以學定教”,護生反饋課前任務較重,且因護生年齡偏小、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課中討論常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對分課堂分為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采用“先教后學”的模式,結合了講授式和討論式教學的優點,一半時間教師講授,一半時間護生討論,護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學習[4]。對護生而言,對分課堂因先教后學、無課前預習,會因課堂知識內化吸收時間較短而導致課中討論深度不夠。因此,本研究基于產教融合,結合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優點,并將其應用于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以探索適合護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于2021 年9 月采用整群便利抽樣法,選取我校2020 級護理專業兩個班的15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為對照組(75 人),另外一個班為觀察組(75 人)。兩組均為女生,對照組平均年齡(19.56±0.66)歲,觀察組平均年齡(19.64±0.71)歲。兩組授課師資一致,年齡、性別、學習基礎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前教師布置預習任務;課中教師講解知識點、示教操作流程,護生回示,教師點評,護生練習等;課后布置作業。對照組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不做強制性要求。觀察組采用基于產教融合的“翻轉+對分”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2.1 產教融合教學團隊組建 根據學校簽訂的產教融合協議,組建由學校專職教師和醫院臨床教師組成的產教融合教學團隊。院校雙方結合各自優勢共同開展教學設計,編制臨床案例及臨床情景等,以專職教師教學為主,臨床教師負責線上點評和每周一次的線上臨床點播。
1.2.2 教學內容選擇 教材采用科學出版社出版、周春美主編的《基礎護理技術》(第2 版),內容包括飲食與排泄護理、給藥技術、輸液與輸血、藥物過敏反應、標本采集、冷熱療法、危重癥患者護理等,實驗共60 學時。
1.2.3 教學過程 教師依托智慧職教平臺全國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庫中的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借助智慧職教平臺的“今日課堂”模塊,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 個環節。因為課程設置的學時較多,每周安排3 次課,但因課程安排緊湊,護生自學能力有限,因此采用當堂對分的模式,每次課3 學時,共計135 分鐘。
(1)課前。根據以往翻轉教學課前任務重、小組合作多等特點,設定的課前目標要明確易實現,按照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六層次分類,主要涉及識記、領會兩個層次。護生個人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時間控制在30 min 內。專職教師在智慧職教平臺發布思維導圖導學案(見圖1),臨床教師編制的真實臨床情景、微課、動畫、課件等,護生通過云課堂App 按照導學案進行學習。

圖1 課前學習思維導圖導學案Figure 1 Guide case of mind map for pre-class learning
(2)課中。①專職教師精講(15 min):專職教師基于思維導圖和護理程序知識框架將碎片化知識系統化,保證護生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對比課中目標和課前目標,讓護生明白學習要求的不同(見圖2);結合護理程序精講重難點內容,在精講環節注意“留白”,讓護生討論。②內化吸收(30 min):護生結合課前自學和專職教師精講內容進行組內討論及操作要點初探,從而內化吸收知識。③“亮考幫”(30 min):“亮考幫”中的“亮”(亮閃閃)是指小組分享課前學習收獲和課中內化吸收最好的問題或操作要點,教師可通過此環節了解護生課前學習情況,并適時進行點評和指導,護生在分享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就感,激發了學習動力。“考”(考考你):各小組提出一個自己小組會而其他組可能不會的問題或操作要點,問題不能重復,由其他小組給出答案或進行操作展示,并進行組間討論,專職教師根據組間討論情況,給予指導。“幫”(幫幫我):專職教師總結護生存在的問題,按照護理程序進行完整示范,再次鞏固知識。④分析應用環節(50 min):臨床教師發布臨床案例,護生基于案例進行情景模擬,在此過程中專職教師實時指導,臨床教師通過騰訊會議觀看并進行點評。⑤總結評價(10 min):抽取1 個小組進行自我評價,專職教師和臨床教師進行評價和總結。

圖2 鼻飼法知識框架Figure 2 Knowledge framework of nasal feeding method
(3)課后。分為兩個環節:①總結反思:護生繪制操作流程思維導圖,結合課前、課中學習內容及教師的指導點評等撰寫學習反思,并上傳至平臺,院校雙方教師分別給予指導。②臨床點撥:每周四為護生的政治學習時間,臨床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向護生展示本周學習內容在臨床工作中的運用,并與護生進行互動,進一步實現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同步提高。
1.2.4 評價方法(1)成績考核。教學后,邀請教學團隊其他教師針對教改內容進行考試命題,分為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論考核均為客觀題,共100 道題,采用線上考核的方式,限時40分鐘,共100 分;操作考核為護生分別抽取案例完成實驗操作,由不參與教學的專職教師進行考核。
(2)自主學習準備度。采用王偉等[5]翻譯的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評價護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態度和能力,包括自我管理(13 個條目)、熱愛學習(12 個條目)、自我控制(15 個條目)3 個維度40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1 分為非常不同意,2分為不同意,3 分為不一定,4 分為同意,5 分為非常同意,總分40~2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越適合自主學習,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5。共發放問卷150 份,回收有效問卷150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兩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得分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理論和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nursing students(±s)

表1 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nursing students(±s)
組別理論成績76.29±6.11 85.51±6.66-8.95<0.05對照組觀察組t P操作成績80.69±6.23 93.52±5.90-15.13<0.05
觀察組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總分及其自我管理、熱愛學習維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生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 Self-taught Readiness Scale(±s)

表2 護生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 Self-taught Readiness Scale(±s)
組別自我管理2.28±0.37 2.75±0.41-7.30<0.05總分對照組觀察組t P 100.56±14.36 120.82±14.28-4.78<0.05熱愛學習2.04±0.36 2.36±0.52-4.30<0.05自我控制2.13±0.46 2.23±0.50-1.26>0.05
觀察組理論和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依托產教融合,結合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優勢進行教學可增強護生學習效果。本研究結合高職護生特點,優化了課前自學流程,以護生獨立完成任務為主,將課前自學內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通過校企合作打造真實臨床情景不僅激發了護生學習興趣,解決了護生課前任務重的問題,還提高了學習效率,為課中組內討論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講留白,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和實踐探索,通過“亮考幫”調動了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護生的求知欲,同時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護生在分享中體會到成就感,解決了以往傳統課堂中護生眼高手低、機械模仿的問題[6]。此外,每周一次的線上臨床點播,以分析真實臨床案例為任務,臨床教師線上指導,進一步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接軌。在產教融合學習環境中,營造了“護生樂學,學習易學”的氛圍,護生掌握了臨床護理工作所需的技能,在實踐中驗證了理論,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研究結果顯示,基于產教融合的“翻轉+對分”教學可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準備度,自我管理、熱愛學習維度反映了護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和態度,觀察組認為產教融合的方式讓其直觀了解了真實的臨床工作,每周一次的線上臨床點播可彌補無法臨床見習的不足,通過點播也能了解護士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臨床教師的點評使護生明白了自己和護士間的差距,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自我控制維度主要測評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現為自我評估能力、能否確定學習目標等。本研究考慮到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課前教師發布思維導圖導學案,護生按照教師的設計進行學習,但因研究周期較短,護生自我規劃能力沒有明顯提升。本研究中,雖然兩組護生自主學習準備度量表總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都處于較低水平,按照徐蘭蘭等[7]的得分劃分方法,對照組得分<120 分,說明不適合自主學習;觀察組得分在120~<160 分間,說明學生剛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護生目標設定及規劃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產教融合的“翻轉+對分”教學可增強護生學習效果,提高其自主學習準備度,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校培養行業需要的護理人才。通過結合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優勢,減輕了護生課前預習壓力,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及護生的主體作用,是一種符合護生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但本研究僅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采用了基于產教融合的“翻轉+對分”教學模式,該課程實踐性較強,且為小班制教學,在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或大班制教學中是否適用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