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宇,薛新琴,張 超,郝蘭婕,周文琦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工具,可以防止飛沫傳播,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防止佩戴者吸入含病毒的飛沫核。護理專案改善是指對護理業務中特定的主題加以系統控制分析,以達成特定目標的活動[1]。為做好院內感染預防及控制工作,我院神經內科于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2 月開展以“提高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為主題的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以2021 年12 月28 日至2022 年2 月17 日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的陪護人員為調查對象。
小組成員為本病區7 名護士,其中副主任護師1 人,主管護師4 人,護師2 人。護士長任組長,副主任護師負責調查設計及數據統計分析,一名主管護師負責記錄小組活動內容。小組活動包括選題、調查分析、目標設定、擬定和實施對策、效果評價、標準化等幾個階段。
自行設計調查表,由護士長進行調查。對護士長進行培訓,說明注意事項,統一調查路徑,保證調查質量。于2021 年12 月28 日至2022 年1 月5 日采用時點稽查法和直接訪問法對52名陪護人員進行面對面現場調查。結果顯示,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為50.00%,采用二八法則確定改善重點(見圖1)。

圖1 活動前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不規范佩戴口罩原因的柏拉圖Figure 1 Plato on the reasons for the non-standard wearing of masks by inpatients' caregivers before the event
通過評估發現,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小組基本能夠自行解決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不規范佩戴口罩的問題,對所有成員進行評分,平均分為4.0 分,故小組能力為4.0/5×100%=80.00%。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小組能力)=50.00%+(50.00%×84.62%×80.00%)=83.85%。
針對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低的現狀,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從人、物、法3 方面進行分析,繪制了原因分析魚骨圖(見圖2)。

圖2 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低原因分析魚骨Figure 2 Analysis fish-b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standard rate of wearing masks by inpatients' caregivers
2.5.1 增強醫務人員院感防控意識 對病區全體工作人員進行呼吸系統傳染病、陪護探視管理、正確佩戴口罩相關知識培訓,采取集中視頻培訓、線上線下自學兩種形式。培訓內容包括院感防控知識、口咽拭子采集、穿脫防護服、正確佩戴口罩、手衛生等。參加培訓的人員通過培訓平臺簽到,需全程參與并通過考核。培訓對象包括醫生、護士、科室保潔人員。
2.5.2 對陪護人員進行宣教 由科室教學組長制作宣教手冊、錄制科普視頻,在病區張貼宣教資料,責任護士為陪護人員宣講住院管理制度,告知其減少和控制探視人員數量、正確洗手和佩戴口罩的方法;病區內播放視頻、PPT,通過演示、檢查糾錯等方式使陪護人員正確佩戴口罩[2]。
2.5.3 加強監管 按照醫院感控處要求選拔科室院感督查員參加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每天由護士長及院感督查員現場檢查病區患者及陪護人員正確佩戴口罩、手衛生、病毒防范措施知曉情況,以及責任護士宣教工作落實情況等。
2.5.4 為陪護人員發放醫用外科口罩 為盡可能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嚴格落實陪護人員管理制度,陪護人員陪護期間必須佩戴口罩。若有不佩戴口罩者或佩戴時長不符合要求者,由科室護士免費為其發放醫用外科口罩,以杜絕院感事件發生[3]。
應用SPSS 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進行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于2022 年2 月11 日至2 月17 日調查住院患者陪護人員規范佩戴口罩情況,共調查46 人,其中未規范佩戴7 人。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小組對不規范佩戴口罩的原因進行分析(見圖3)。

圖3 活動后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不規范佩戴口罩原因的柏拉圖Figure 3 Plato of the reasons for the non-standard wearing of masks by caregiver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fter activities
對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前后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依從率及規范率進行比較。活動后,佩戴口罩依從率及規范率均明顯提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圖4)。

表1 活動前后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口罩佩戴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wearing masks by inpatients' caregiv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n(%)]

圖4 活動前后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比較Figure 4 Comparison of standard rates of wearing masks by inpatients'caregiv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護理專案改善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形成神經內科院感管理模式,科室在陪護人員口罩佩戴督查、培訓與考核、宣教、工作職責和流程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與優化[4]。
本次護理專案改善活動通過頭腦風暴、繪制魚骨圖的方式確定真因,擬定對策,保證護理專案改善活動持續有效運行;通過確定科室院感督查員及其職責、修訂責任護士工作職責與工作流程、編制科普宣教手冊、錄制宣教視頻、對全員進行培訓考核,實現從管理層到執行層,全員參與、全方位培訓、全面考核的規范化管理,提升了護理質量[5]。護理專案改善活動后,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依從率、規范率明顯提高,依從率從活動前的67.31%提高至97.83%,規范率從活動前的50.00%提高至84.78%。
正確佩戴口罩是標準防護的第一步,是簡便、有效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措施[6]。通過實施護理專案改善活動中的各項干預措施,使陪護人員掌握佩戴口罩的相關知識及技能,加強科普宣傳與教育,使防護措施落實到位,從而達到部分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降低環境因素對呼吸系統影響的目的,保障醫患安全[7]。
本次護理專案改善活動的開展使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陪護人員佩戴口罩規范率顯著提升。但是,由于科室嚴格執行非必要不陪護的管理規定,也使得本次調查對象的選擇存在局限性,導致樣本量偏少。正確佩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傳播,隔離細菌,是重要的預防措施[8]。今后還將加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為把好疫情防控的首道關口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