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慧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簡稱“課標”)指出,“探索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試題設計要在情境創設、任務設置和評分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1]這要求試題要基于情境,有效測評學生學業成就,落實素養導向的課程改革要求。但是,我們在隨機查閱近年來西湖區各小學高段道德與法治命題卷發現,普遍存在缺乏情境,任務老舊,答案標準死板等問題,不能很好地體現考查價值。回應新時代素養導向的課程新要求,以情境化命題突破傳統的命題方式,已成為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我們以五年級下冊試題命制為例展開探索。
課標指出,“嚴格依標命題。要全面落實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等要求。”[2]道德與法治試情境化命題必須聚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考查選擇測試內容,保證試題情境、任務難度等能夠準確體現學業質量標準要求。在核心素養導向的考試中,情境是素養的載體,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就是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現出來的。[3]課標循著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領域,設置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等主題,引領學生逐步建構“我與家庭”“我與社會”“我與國家”的關系。基于這一邏輯主線,我們對課標內容、學業質量描述和涉及的情境領域作了綜合梳理(見表1)。

表1 課標內容與學業質量要求
五年級下冊三個單元分別對應“我與家庭”“我與社會”以及“我與國家”,指向道德修養、健全人格和政治認同等素養目標。因此,我們以“我愛祖國”“我愛社會”“我愛我家”為試卷的三大情境,賦予試卷“星星”的角色,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展開探究。由此,自然延伸相關題目情境,并堅持立足學生真實生活創設真實鏡頭或典型活動情境(見圖1)。如“我愛祖國”之“參觀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我愛社會”之“響應亞運會號召參與小隊志愿活動”,“我愛我家”之“記錄弘揚優秀家風”。如此,建構一脈相承的“大情境”,引領學生深化對“我與家庭”“我與社會”“我與國家”關系的理解。

圖1 命題情境創設總覽
同時,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是本冊的重點內容,主要指向“政治認同”這一首要的素養目標。因此,我們將其放在首位,以開篇情境和豐富的內容凸顯素養導向的命題要求。如在卷首語部分,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和黨的精神綱領等,努力切合時事政治,進而引出后面的情境。
素養為導向的情境化試題命制注重“多元化”綜合性考查,從考“做題”能力轉向考“做事”的能力,[4]關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從注重知識點考查轉向注重知識的綜合遷移應用。課標指出,“試題材料呈現方式要豐富多樣,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5]而情境化試題最直接、科學的材料來源便是學生手頭的各類學材,如教材中豐富的圖文資源、人物觀點,交流園、活動園等板塊設計呈現了生活中的故事、活動、小調查、小辯論;杭州市教研室開發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活動手冊》圖文結合,趣味性強,創設了豐富的情境。這些素材緊密切合學生生活,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構成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經歷或“經驗”,從而成為命題的優質情境素材來源和參考。
圍繞上述三個情境,我們參考教材和學習活動手冊素材,增設“時間軸”“開放題”“思辨題”等多元化題型,用“熟悉”的素材情境激發學生遷移應用所學展開多維探究,考查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題型1:時間軸題——參觀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星星體會到,中國有了共產黨,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下面這些歷史事件的意義是什么?請你連一連,并把它的序號填在對應的時間軸上。

此題參考《道德與法治學習活動手冊》“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資源并作了“改良”:以時間軸呈現中國共產黨大事記,讓學生先連線,回顧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再在時間軸上填一填發生順序。試題著力降低記憶難度,以清晰的時間路線打破時空局限,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進一步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重要歷史,堅定政治認同。
而開放性試題“參與亞運志愿活動”指向“道德修養”的考查,依托“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課活動園素材,結合本地區真實生活場景,創設了小隊活動情境。
題型2:開放題——參與亞運志愿活動。紅星小隊走訪了許多公共場合,你覺得在不同的公共場合下該如何做?請你幫他們想想正確做法。

這一試題將教材的活動園素材遷移至學生熟悉的真實社會情境中,展開深度體驗、探究與實踐。既能引領學生探究在不同的公共場合應該如何做,解決真問題,又能提升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讓社會公德深入人心。如此,學生才能將所學轉化為做人做事的能力。[6]
題型3:思辨題——與父母進行良好溝通。星星最近有個苦惱,你能用上“讓我們的家更美好”的相關知識,幫幫他嗎?當我讀五年級時,我的家庭發生了變化,妹妹出生了,我成了哥哥。從那以后,爸爸媽媽變得更加忙碌……
我來給星星提建議:________
當前,許多學生來自二胎、三胎家庭,面臨家庭生活的變化。如何應對家庭新成員的到來,調整心態,學會溝通,體諒父母?這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相關主題教學面臨的普遍問題。這一思辨題以教材課文“讓我們的家更美好”為素材藍本,鼓勵學生給星星提建議,學會擔當家庭責任。試題情境真實且典型,能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本課程的學習經驗。學生通過知識整合、價值判斷、行為選擇,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展現家庭美德和責任等核心素養發展狀況。
課標特別提出,注重問題意識,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這要求試題命制的“情境素材選取要源于真實的社會生活”[7],用富于時代生活氣息的鮮活內容,引領學生辨析、解決真問題。我們圍繞中華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主題要求,著重精選國家、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熱點素材,創設反映現實生活問題的鮮活情境,引領學生在深入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升能力,涵養品格。
黨的二十大、杭州亞運會……一系列世界矚目的大事無不彰顯著國家的富強和振興,我們將其引入試題,創設一系列“愛國”情境。
星星參觀了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這是星星搜集到的材料,請大家根據材料回答下面問題。
材料一: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來往的人經常在紀念碑前獻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敬重和緬懷。
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革命者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在新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學習和傳承革命精神?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一談。
這一試題的設問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針對的正是“傳承革命精神”的時代命題。學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內容,回顧自身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深化傳承革命精神的責任意識,進一步激發愛國情,砥礪強國志。
圍繞“杭州亞運會”這一學生身邊的社會熱點,我們在試題中設計了“公共秩序評價表”,將社會真實情景拍照并以圖片呈現:紅星小隊在志愿活動中隨手拍下了這些畫面,這些是遵守公共秩序的文明行為嗎?評一評,完成表格。
該試題呈現的情境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現象,反映了真實的社會問題。學生通過答題,在判斷和評價中進一步強化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如此,既能聚焦關鍵能力考查,又能引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假日小隊來到了六(2)班,發現近日班級里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部分同學貶低別人的興趣愛好,嘲笑他人的不同看法。
(1)你怎樣看待這些同學的做法,請說明理由。(2)由于我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想法、感受和選擇不同,有時就會發生沖突。要想避免沖突,你有哪些建議嗎(三條即可)?請填寫在下面的小貼士中。
這一情境設計選取班級真實存在的現象,反映了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遭遇的真問題、真困難、真沖突。如此,答題過程將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真思考。學生通過提建議,真實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并從中進一步學會尊重他人,努力和他人和諧相處,做一個寬容的人,不斷完善自我。
在評分標準設計上,我們特別針對隨意化、不重視等問題優化評價量規,注重答案制定與對應情境相符合,切合試題難度和思維含量要求,評分標準清晰易懂。同時,采用等級描述等方法,落實課標的評價建議,發揮考試的評價、反饋與激勵功能,引領學生的生活踐行。
具體而言,我們以表格的形式優化評價量規,板塊、題號、題型、星數、評價等級等一目了然,并著重描述“對應課標內容”和“分層給星建議”。如表2示例,“對應課標內容”旨在幫助教師判斷試題是否緊緊圍繞素養目標,刪去一些不符合素養導向的老舊題型;“分層給星建議”則根據情境的設定、答案的開放度、探究性等因素,制定不同維度、多層次、可調節的答案,從多個角度更加真實地判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合理擬定評分標準,實現更精準的評價和反饋,有效激勵學生素養養成和生活踐行。

表2 命題參考答案范例
在情境化命題中,綜合性、開放性和思辨性題型通常沒有固定答案,旨在從多個維度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素材,提出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但是,評分標準設置要清晰簡潔,通過分點闡述落實分層評價,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明確指引。
總之,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探索試題命制策略,更要領會“試題育人”的價值。借助命題創新實踐,深化對課程與教學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落實本課程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