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羽 邰 杰
《程氏墨苑》是由明代的名家程君房主持刊印,并由畫家丁云鵬繪畫、刻工黃錂雕刻的,現存印刷本有兩種,分別為彩印本和黑白本,彩印本中主要以紅、黃、赭石等顏色進行印刷,且彩印本比黑白本做工更為細致精良,數量更少,具有更高的研究價值。而且,《程氏墨苑》的出現是我國彩色版畫發展進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在其中出現的彩色版畫印刷方式為單版多色一次印刷,即為一塊木板按照不同的分區涂上不同的顏色制作而成,即它首次使用了在一塊刻板上刷多種顏色的印刷方式,雖然此時并未開始大量運用彩色色塊,而是將墨色勾線替換成為赭石及深藍色,墨譜中亦涵蓋了多種多樣的類目,其中便包括各類山川景物的圖像,此即可為古典園林形式分析提供強有力的圖像論證[1]。《湖山勝概》則是由明代杭州文人陳昌錫編輯刊行,目前有兩個刻板版本,本文所論述的版本為收藏于法國國家博物館的明萬歷年間彩色套印刻本。《湖山勝概》以詩、書、畫三者結合的設計形式,紀實性地描繪了杭州西湖及吳山風光的十大景致,成為了當時介紹杭州景觀風貌的旅游指南圖譜,而且《湖山勝概》作為一種具有專用性質的印刷書籍的問世,代表著彩色印刷已到達了新的高度,其畫面內容的豐富性和印刷技術的成熟度,成為后世彩色版畫印刷的經典范式之一。
彩色版畫歷經晚明巔峰時期至清朝中后期,雖然版畫藝術總體逐漸走向衰落,但依然出現了以《芥子園畫譜》《十竹齋畫譜》等為代表的諸多優秀彩色版畫作品[2]。本文以明清古籍彩色版畫中的《程氏墨苑》與《湖山勝概》為主要研究對象,剖析彩色版畫中的各類園林要素,并從意境美、形式美、功能美三個方面來闡述彩色版畫“園林圖像”的美學意蘊。
彩色版畫的園林圖像中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古典園林的樣貌、景觀的歷史特征,以及其暗含的時代特色和文化意蘊反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的藝術力量。因此,園林版畫的產生,極大地保障了園林影像的傳播與保留。雖然部分園林圖像的描繪并非是完全還原明清時期真實存在的古典園林形態,而是畫家心中的主觀意象,但版畫中的大量園林圖像元素也是根據現實存在的古典園林進行一系列的拆分和整合所得出的結果。相較于黑白版畫中園林圖像的表現方式,彩色版畫當中的園林圖像表達便顯得尤為生動、傳神,色彩的區分拉開了不同園林要素之間的區別,更能貼切還原畫家心中的“意境園林”,且彩色版畫中的“園林圖像”主要包含以下要素:花木、山石、水體、構筑物。
花木是古典園林中的一個重要表達元素,也是營造景觀的一個重要手段,眾多彩色版畫對于植物的刻畫栩栩如生,從某一特征便能辨認出植物的品種,其中以松樹、柳樹、桃樹、芭蕉、竹,因其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象征意蘊,為較常見的品種。在《程氏墨苑》中的園林圖像也有對于“竹”的運用,以圖1中的截圖為例,場景中各路文人墨客相聚于此地,暢談詩詞歌賦,身后的竹林和池塘中的荷花不僅給人一種清涼的避暑圣地之感,更給人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這從側面反映出了制版師或畫家對于園林花木的配置和生態習性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對于花木景觀進行更為合理的布局配置。

圖1 《程氏墨苑》中的園林場景版畫截圖(改繪)
掇山疊石技藝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一個重要手法之一,在同一時期的彩色版畫當中必不可少的會出現山石。在小說、戲曲的古籍插圖版畫中的山石,則有表現故事情節的需要,多為假山或以小體量的山體的形式出現。而且,不同類型的山石,則給人以不同的視覺體驗,有的側重刻畫巖石的具體形態,而有的側重表達山體輪廓。《程氏墨苑》對于山石的刻畫較為隨性灑脫,外輪廓遵循自然石塊的生長方向。在擺放的位置上也是有跡可循,通常會堆疊在水池邊、花園中,與花木圍合成一處小景。
吳山所在的浙江位于丘陵地帶,地形起伏大,因此,山和水這兩種園林元素同樣大幅面地出現在了《湖山勝概》中,成為了《湖山勝概》區別于其他園林圖像的一大特點。筆者在《湖山勝概》的“青衣石泉”這個風景園林場景的版畫基礎上,進行了示意性改繪——青綠色部分為筆者對山石主體的凸顯標注(圖2),從中即可發現:古代版畫匠師在不經意之間將畫面分割成了一個個的半開放區域,既保留了較好的隱私特性,又增添了畫面的豐富性。在視野觀賞方面,由于山體地勢的特殊性,行走動線主要以臺階為主,這種特殊性使得游客在游覽過程當中有更明顯的移步換景之效果。文人熱愛山水,身處湖山時更有一種置身于畫中之感,頗具詩意風向。

圖2 《湖山勝概》“青衣石泉”的山石分析(改繪)
水體作為古典園林建造的靈魂,有山必然伴隨著水體,“筑山”和“理水”二者不可分割,相輔相成,在《園冶》中對于水體的描述“曲曲一灣柳月,濯魄清波;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在版畫的景觀呈現中,水體多以自然形態呈現,常見的水體形式有河流、水池、湖泊,等等;水體表現的手法有多種,如借用建筑或其他對水體加以掩飾,借用廊或橋對水面加以隔斷,借助植物,各類形態各異的水池也體現出水面的生氣和活潑。圖3為筆者截取的《程氏墨苑》中的園林圖像,亦不難看出河流兩側分布了大量的山石,并伴有少量松樹,流動的水體給畫面增添了許多生機。

圖3 《程氏墨苑》中的版畫(改繪)
構筑物和山石、水體、植物總是交相輝映,常常與山石同時存在,以形成“依山傍水”的園林氛圍。除了常見的房屋之外,還有亭、齋、水榭、橋等形式的構筑物出現在畫面中。諸多彩色版畫的畫面當中的品茶談論詩歌或是鑒賞字畫作品,突出了明清時期畫面人物所追求的理想精神世界,造型均樸素典雅。而在以描繪私家園林為主要內容的版畫作品中,常常會出現庭院建筑,且版畫當中各式各樣的建筑不僅是古代建筑的圖譜,也為現代景觀建筑設計提供了具有圖像文脈價值的設計參考。
另外,有水之處必有橋,橋的作用不僅體現在連接兩岸,更是連接了畫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一種從世俗世界通往理想彼岸的橋,當人通過了橋之后,所看到的景象便會產生不同,以此達到心境的改變。以圖4為例,《湖山勝概》中出現了大量的構筑物,還原呈現了湖山周圍地區盛極一時的狀況,其不同的屋頂樣式亦代表著不同的使用人物階層,即可作為國內地域建筑史研究提供圖像文本依據。如圖5所示,畫面中的建筑群外側圍繞一圈山體,使得構筑物有自然的圍合之感,與其他的建筑群體在自然環境中隔開,而不是用圍墻營造園林,對其場景概念性復原即如圖6-圖8 所示。

圖4 《湖山勝概》版畫中所示的構筑物布局(改繪)

圖5 《湖山勝概》中的彩色版畫

圖7 對圖5版畫概念性復原剖面圖

圖8 對圖5版畫概念性復原透視圖

圖9 《程氏墨苑》中的版刻插圖之一
相較于黑白版畫,彩色版畫因其豐富的色彩配比和視覺沖擊效果,使得對于園林圖像的刻畫更為生動傳神。以圖 9 為例,其為《程氏墨苑》中的彩色版刻插圖,畫面中的鯉魚想要逆流而上,進入另一片水域,既是“鯉魚躍龍門”傳統藝術母題自然場景的景觀化圖像表達,亦體現出了版畫創作者在某一方面努力向上并沖破束縛的決心。不同的制圖師對于各自所創作的園林畫面有不同的表達,從不同的彩色版畫中便可直觀體會到其中的微妙差別,如畫家想表達的心境或暗含的價值觀念。由此可見,不同的畫家對于園林圖像有不同的意境體會,將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進行有機結合[3],是明清時期彩色版畫的獨特魅力。
除了意境美,明清古籍的版刻插圖對于形式上的規劃與布置是極其嚴謹,以及按照一定的規律來進行布局。彩色版畫在形式上具有相當的審美,譬如在《程氏墨苑》圖譜中大量的黑白版畫當中出現的少量彩色勾線版畫,相較來說更易吸引讀者眼球。另外,以詩文、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種類相結合的設計形式,也是《湖山勝概》和《程氏墨苑》共同的藝術特色。《湖山勝概》在畫面形式構成上則因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也變得豐富多樣,書法、繪畫、詩詞均包含在其中,而并非由繪畫作品組成的單一圖譜,與《程氏墨苑》一半書法一半版畫的布局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詩書畫結合的方式緊密貼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精致生活[4],因而,“以繪畫之眼窺山水風貌”這一方式也就成為了文人常見的審美方式。圖像就是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一種溝通橋梁。藝術品為人與世界關聯開辟了道路,為他們看世界、感受世界開辟了道路。山水畫、園林畫作為視覺藝術品的代表之一,無疑可以提高人們對于景觀環境的鑒賞能力,使觀賞者對這些園林中的各項元素具有良好的視覺分辨能力,圖像中包含的視覺符號會不自覺地促使他們去尋找身邊世界的園林元素,這些元素在文人手中即可以通過彩色版畫的形式得以呈現。
在書法形式的獨特性上,《湖山勝概》即用諸多個性化書法樣式代替了標準的印刷字體,不同的詩人或是文人墨客均有擅長或喜愛的字體,在同一頁中也會出現由不同人所書寫的風格迥異的字體(圖10左)。《湖山勝概》圖譜中的書法以行草為主,也有楷、章體等其他書體,詩詞、書法、繪畫三種藝術形式在互動的過程中(圖10右),與園林圖像中的情景在不知不覺中疊加在一起,以書法所呈現的詩詞甚至承載了景觀規劃設計的“說明書”功能(表1),亦能產生出更為寬闊的景觀意蘊空間。晚明文人熱衷發展版畫這種細膩纖巧的圖像載體式感官體驗,重視觀者視覺上的愉悅感,自然也就成了那個時代人們注意的藝術焦點。而且,明清古籍的視覺設計效果,首先即表現為改變了印刷字體,這與晚明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與印刷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文化精神的變化和社會需求的刺激。

表1 《湖山勝概》各篇園林要素歸納

圖10 《湖山勝概》中的書法
“雖由人做,宛自天開”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要優特點,卻使得其不容易保持景觀的原生面貌,因為園林在自然界的條件下非常容易發生變化,因此,版畫中被刻印的歷史性“園林圖像”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5]。而且,古籍版刻插圖中的古典園林場景再現,卻仍有它與生俱來的表達性缺陷,譬如使用散點透視畫法有失準確、少有平立剖圖表達、白描手法則大量強調寫意,等等。上述不足之處,仍可通過與現存文獻資料相互比對、與其他史料文獻相結合加以彌補,并通過計算機建模等數字化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挖掘其豐富的設計內涵和文化意義,此亦可也為今后的古典園林研究以及現代景觀的傳承性設計提供圖像文本參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