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上海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科普影響力排行榜發布,引起行業關注。據悉,這份從健康科普信息的生產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等多視角出發評價后形成的榜單,是全國首個針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健康科普影響力排行榜。無獨有偶,同月,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大健康工程管理專委會也發布了《首屆中國醫院科普聲譽調研報告》,盤點了中國醫院科普聲譽50強。
這是一個鮮明的信號,預示著行業和機構對醫療機構健康科普的關注度日益上升。事實上,這與近年來國家層面推動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工作者積極投身健康科普工作密不可分。
2022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要求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具體到醫療行業,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鼓勵將健康科普納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此后,各地更加重視對在健康科普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給予鼓勵與激勵,將健康科普工作納入醫療機構的職稱與評優考核。
早在2019年,湖北省就發布《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科普作品可替代科研和論文作為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山西省在《關于開展2020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提到,“從2023年起,將任現職期間發表科普文章或開展科普講座作為工作業績考核內容之一,晉升正高級職稱須開展科普講座或發表科普文章5篇(次),晉升副高級職稱須開展科普講座或發表科普文章3篇(次)”。
2021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傾向,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科普作品可作為業績成果代表作參加評審。此后,全國多地在衛生技術人才的業務考核和職稱評價等方面都迅速作出相應改變。2022年共有14個省區市更新了衛生人才職稱晉升方案,將科普作品首次納入業績成果代表作參加評審。其中,河南和四川兩省把健康科普放在了評審之前,要求科普作品作為必備的申報資格。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科普有關的績效考核機制、等級評價等政策出臺,使得健康科普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視,為健康科普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撐。
在政府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醫院主動踐行“預防為主”方針,將健康促進理念融入醫院運行管理,用制度激勵醫務工作者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公眾普及健康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如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構建“院、科和專家三級健康促進管理網絡體系”,建立個體化《健康教育和促進工作電子檔案》,將科普成果與職稱晉升、評審評優、獎勵表彰等掛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立健康教育委員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培訓班、健康教育技能比賽,制定科室健康教育計劃,提升醫務工作者健康教育能力;北京協和醫院制定醫院科普委員會章程、準入制度、評價標準等,組建科普專家庫,正向引導、規范和鼓勵醫務人員開展科普工作。
盡管健康科普方興未艾,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公眾需要真實、及時、可靠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知識以及技能,這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近年來,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持續發力,通過組建健康科普專家庫、在醫院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參加志愿服務、開通新媒體賬號等方式,促進了優質健康科普產品的傳播。然而,一些網絡平臺、自媒體卻“唯流量論”,偽科學和虛假信息泛濫,混淆視聽,擠壓了優質健康科普產品的傳播空間。如何嚴格把關發布科普信息的渠道,做好網絡監督,打擊虛假科普、謠言科普,把正確的疾病預防和保健知識傳播給大眾,是擺在政府和相關部門面前的一大挑戰。
在做好監督、打擊虛假科普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優質健康科普工作發展同樣刻不容緩。面對財政和社會對醫療科普工作投入不足的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保障對健康科普工作的投入,并通過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科普發展,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科普活動等形式投入科普事業。
面對健康科普隊伍不健全的境況,培育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覆蓋廣泛的健康科普工作隊伍同樣意義重大。一方面,政府、行業、醫療機構要不斷優化科普人才發展環境,暢通科普工作者職業發展通道,增強職業認同,落實表彰獎勵、職稱評聘、業績考核等;另一方面,要廣泛開展科普能力培訓,加強對科普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推進科普智庫建設,加強科普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建設。
實際上,近年來不少地方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如上海編制修訂80余項公共政策,注重強調把健康的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過程和各個環節當中;福建三明市委、市政府把醫防協同融合和健康促進作為鞏固提升醫改成效的重要舉措;河南省與有線電視網絡集團合作,開通了24小時的120健康中原欄目,匯集了3776條科普產品全天候點播。同時,還配套了APP,形成了大屏小屏互動的科普欄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國家戰略定調,日益形成共識的健康科普工作勢必會迎來新發展階段,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而言,眼下的每一步都將踏在新時代脈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