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萍
傳統作業設計往往局限在知識再現范疇內,其內容大多是機械抄記,既沒有什么思維價值,也談不上實踐能力培養。這不僅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傳統英語作業弊端之我見:
(一)作業形式的單一性:傳統作業講究“齊步走”、“一刀切”,導致了部分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現象的發生。
(二)作業內容的機械性:布置的作業常常是抄寫生詞、背誦對話或聽寫等。此類單調乏味的作業變成了學生“只有壓力,沒有魅力”的一種負擔。
(三)作業完成過程的封閉性:傳統作業片面強調獨立思考,不把“合作”、“探究”當作一項必要的素質來進行培養。
二、趣味性英語作業設計之我見:
(一)英語作業要追求多樣化
?1、聯系學生生活,設計任務型作業
當學生學了天氣方面的知識后,可以布置學生課后觀察、記錄一周天氣作業。學生了解了生活,觀察了自然,把日常生活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增強了參與意識。
?2、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力,設置探索性作業
例如給學生一幅迷宮圖,讓學生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線,并說出經過的地方,從而練習了新學的地名單詞。
3、布置創編型作業,給學生展示的機會
如加工、剪貼、展評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文資料,編輯英語手抄報,或根據課文中的對話、故事理解進行繪畫、編曲創作等。
(二)英語作業要凸現自主性
1、自由選擇作業內容
如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學習一些衣服名稱及購物對話,我布置了四種星級不同的作業:
一星級作業:小組聽錄音,模仿跟讀購物的對話。
二星級作業:小組聽錄音,表演購物的對話。
三星級作業:小組替換對話,合編購物的對話。
四星級作業:小組自編、合作表演購物的英語小品。
2、自由選擇作業數量
如鞏固單詞的作業,可只提出第二天要會默寫這一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鞏固的數量。
(三)英語作業要講究趣味性
學生的學習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操作。
1、做一做,讓學生加深印象,激發興趣。
每逢節日來臨,可讓他們動手做一做英語賀卡。
2、畫一畫,讓作業成為展示學生個性的舞臺
如在教了一些單詞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所學單詞的內容畫圖,把單詞表現出來。
3、找一找,讓學生克服學習英語的封閉性
如學習動物名稱單詞時,可讓學生搜索課文中沒有出現的其它動物名稱。
總之,只要我們作業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覺得完成作業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