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強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
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起始階段,更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怎樣培養呢?
“聽”是學生首要任務。聽什么,怎么聽?剛入學的小學生在這方面是不了解的,教師要注意培養。1.聽老師在講什么?讓學生學說一遍。聽老師講什么?讓學生指出來、說出來,這樣培養他們專心聽講的好習慣。2.聽小朋友們在說什么?讓學生學說一諞。聽小朋友哪里講錯了,你有什么不同意見?你想怎樣說?這樣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3.在聽的培養訓練中,教師切記:教師說話的語速要慢,使學生感到
親切;語句要短,學生容易掌握;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認真聽,認真記憶,不打斷學生的說話。對學生的語言,要有明確的要求,并及時給予評價。“聽”的習慣培養要貫徹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每一堂課中。
“說”在課程總體目標中有明確的闡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低年級的具體要求: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想、聽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通過教師的輔導、引導,使學生逐步地會“說”,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低年級的寫字很重要。教室的板書和范例是楷模,教師寫得怎樣,學生就寫什么樣。寫字要認真,一個數字、一個符號都不能馬虎,不能隨隨便便找一張紙來寫,有的學生寫完就扔掉,這種習慣很不好,不但浪費了紙張,也忽略了在草稿紙上計算也應養成的良好習慣。
“做”指的是操作。1.操作不僅有利于動作思維、形象思維,也有助于抽象邏輯思維,促進大腦和諧發展。通過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操作不是可有可無的,學生的操作就是動手活動,學生觀察某物體或操作某學具,認真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從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有關數學知識,使之不斷提高,增進理解力。3.操作要注意方法的指導。操作前,教師要講清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方法,操作要選擇恰當的內容,操作要和語言相結合,操作中可以互相交流,通過有序的操作后,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操作的結果進行抽象概括,得出結論。操作要適時、適量和適度,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及時抽象概括,使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總之,小學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