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煒
【摘要】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開展課程探索是為了提升園長的課程領導力、管理人員的課程管理力、教師的課程執行力,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提升教育的品質和質量。打金街幼兒園秉承“多彩生命?快樂啟航”的辦園理念,本著“源”于兒童、“歸”于兒童的課程實施原則,在“依托科研資源?走特色之路”的特色創建理念指引下,深入挖掘金幼榮獲四川省政府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二等獎的“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園本課程構建”課程內涵,以兒童游戲活動作為讀懂兒童學習與發展特點的入口,構建出特色目標多元化、特色內容生活化、特色實施整合化、特色評價多樣化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園所文化;生命課程;兒童立場
金幼始創于1947年,原名叫宜賓市私立公信幼稚園。1952年3月私立公信幼稚園由宜賓市政府接收,改名為宜賓市打金街幼兒園。金幼立足園所發展現狀,繼承歷屆園長的改革經驗,大力挖掘園所寶貴的教育科研資源價值,在理性思考定位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金幼的辦園理念——“多彩生命快樂啟航”,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實施生命啟蒙教育特色課程,著力于“賦予生命活力的高品質教育”。在原有的“生命教育”特色基礎上深入挖掘,營造“樂學?樂思?樂助?樂創”的園所氛圍,積極探尋適宜幼兒的班本課程,讓金幼的課程與教學走向兒童立場,從而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生命教育課程結構
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提出的三大方面的學生核心素養,梳理我園核心素養的培養內容及模塊歸集,構建出金幼“兒童核心素養結構圖”、“生命課程結構示意圖”,旨在讓教師明晰課程結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思路清晰?;诤诵乃仞B的生命課程結構包含50%基礎性課程+30%園本課程+20%班本課程,在課程構建實施中,基礎性課程教師參照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卓越課程和南師大出版的整合課程,結合班級兒童發展特點與興趣點,選擇課程單元形成本班的主題單元課程。班本課程是以班級為單位,由師幼雙方共同開發,構建和實施“一班一品”的幼兒園班本課程,不斷優化課程結構,提升課程實施的實效性,生成和完善課程資源。
二、生命教育課程目標
以幼兒自主學習和發展為宗旨,立足幼兒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的需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發展與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整合多種活動形式、活動內容、活動資源,調整適宜的實施方式。幫助幼兒通過感知、體驗和操作,獲得、拓展并內化為各方面的經驗,讓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最大化地獲得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
三、生命教育課程實施途徑
為更好地實施生命課程,需要為生命課程創設適宜的環境,優化課程的主題選擇,多方整合課程資源,將生命課程與游戲進行結合,利用游戲化地形式更好地開展生命課程,結合五大領域的內容優化課程內容,在動態中建立課程框架,不斷進行反思、總結和提升,促使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結合金幼已立項的省重課題《基于專業發展聯盟的新教師內生力培育實踐研究》,課題組組織課程研發團隊構建出“圖書區指導手冊”、“建構區材料投放指引”、“主題單元”課程資源包、“新教師保教手冊”初稿,為樹立新教師正確的兒童觀和課程觀提供助力拐杖。
(一)創設課程適宜性環境
在開展生命教育課程過程中,首要做的就是創設適宜的環境。金幼通過完善兒童活動室、功能室和戶外設施,讓兒童參與到功能室環境創設和主題預設中,讓“多彩生命?快樂啟航”的特色生命教育處處呈現。班級教師立足班級兒童最近發展區,結合兒童的興趣點和年齡特點,以主題背景下的適宜性環境打造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兒童創設出開放、有效、動態、適宜的游戲和學習環境。將教學融于環境,讓課程呈現于環境,讓環境推動課程深入與拓展,真正做到幼兒、課程、環境的互動連接。
(二)優化課程主題選擇
課程的主題活動是隨著孩子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優化的,特別是在班本課程的構建過程中,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活動非常關鍵。教師從兒童立場出發,觀察幼兒的興趣,了解幼兒的需求,在支持幼兒活動發展的過程中,給予幼兒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究、選擇,從而在發現、經歷問題中獲得自我經驗的成長和能力的生長。
(三)多方整合課程資源
金幼多方整合課程資源,將目光從幼兒園擴展到家庭、社區和社會,使課程實施更為豐盈。作為宜賓市唯一一所中央電化教育館授牌的“家園共育數字示范幼兒園”,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引導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發揮家長在課程構建和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整合利用社區資源,了解幼兒園周圍社區資源的存在和表現形式,對社區資源進行篩選和深層次挖掘,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隱性教育價值,將其轉化成為生命教育課程建設中的顯性資源。
(四)結合大型活動豐富課程內涵
從園級管理的層面,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通過“自上而下”的設計、統籌、教研,組織各種大型活動豐富課程內涵。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的開展,為兒童創設了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機會,在各類藝術氛圍濃郁的活動中完整、全面、和諧地發展自我。
(五)利用游戲化地形式開展生命課程
3-6歲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是以游戲為主,科學合理地構建幼兒一日活動安排、一日活動常規要求,擬定教學活動月、周、日計劃,各計劃一一對應,目標明確。在一日活動中始終以游戲貫穿其中,以任務意識貫穿自主活動,在游戲中體現出“計劃-工作-回顧”環節,提升兒童游戲質量,讓課程目標在孩子們的游戲中得以實現。
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曾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爐”。我們實施生命課程,并不是為了“填滿”兒童的罐子,而是為了激勵、喚醒和鼓舞兒童,點燃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為教師、幼兒提供立體式、全方位、多形式的發展契機,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幼兒園課程體系,促進師生在自身發展基礎上的縱向提升,為幼兒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利保障,營造孩子精彩童年,成就精彩生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