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 推動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多部門解讀《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商務部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這一文件有哪些亮點?在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繁榮農村消費市場方面將出臺哪些舉措?在商務部15日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多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剛表示,啟動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旨在進一步發揮縣域商業對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促進作用,持續推動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產品上行,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商品服務等短板弱項,確保到2025年,建立起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和消費提質良性循環。(來源:新華網)
國家發改委:支持上海、蘇州聯動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尊重市場規律,強化優勢對接,統籌區域空間,優化功能布局,支持以“一核”輻射帶動北向、南向拓展帶,以“兩帶”特色功能支撐服務“一核”,依托毗鄰區、產業鏈、創新圈、交通網,支持蘇州、嘉興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開放樞紐。
《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支持上海、蘇州聯動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創新場景開放和應用互聯互通。(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
8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發布《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到2025年,集中式風電場、光伏發電站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基本建立,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相關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到2030年,風電、光伏設備全流程循環利用技術體系基本成熟,資源循環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資源循環利用能力與退役規模有效匹配,標準規范更加完善,風電、光伏產業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我科學家成功打造通用類腦人工智能引擎
8月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成功打造全脈沖神經網絡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并將其全面開源開放。該平臺將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類腦智能研究提供基礎支撐,助力探索自然智能的計算本質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細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
據悉,“智脈”是一個基于類腦脈沖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與腦模擬計算平臺。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為基礎,支持全脈沖神經網絡建模,具備腦啟發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腦功能和結構模擬能力。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曾毅認為,只有充分借鑒人腦結構及其智能機理以及自然演化的規律與機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且對人類有益的人工智能。(來源:新華網)
國家統計局年內多次重申“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7月中國經濟發展數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根據數據歸納了諸如服務業保持了較快增長、原材料制造業增長加快、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平穩等經濟增長亮點。
另一方面,7月宏觀數據顯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則出現增速放緩跡象。付凌暉在答記者問時表示,7月份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有所放緩是月度之間的正常波動。總的來看,7月份生產需求保持平穩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產業升級穩步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延續向好態勢。
付凌暉在答記者問時再次強調當前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從整個經濟運行的情況看,經濟運行整體上在恢復,從貨幣條件看,廣義貨幣增長、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從價格看,這個月CPI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從環比來看,由上月的下降轉為上漲。(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