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
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如何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引導職工把公事當作私事來做,使職工把企業當作家來對待,是國有企業一直探索和實踐的課題。筆者結合日常工作實際,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國有企業要厚植家文化,倡導全員樹牢命運共同體意識,可從創建安全之家、健康之家、富裕之家、溫馨之家四個維度入手,全力打造家文化,時刻讓職工感受到家的氛圍和家的溫暖,進而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共同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呵護職工生命健康,打造職工安康之家。無論任何國有企業都要把職工生命健康權作為根本權益去維護、去保障,如果職工生命健康權沒有保障,企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安措資金投入,加快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優化職工工作和作業環境,提高職工工作場所的安全系數,同時要加強職業安全和職業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定期組織職工安全知識培訓和職業衛生健康培訓,常態化組織健康體檢和健康講座,引導職工樹牢安全和健康意識,維護職工安全健康權益。要注重從衣食住行上給予關懷,應給職工開通職工通勤班車,加強食品品種和營養管理,優化工作和住宿環境,切實為職工打造安全、健康、舒適之家。
健全報酬與勞動效率同步增長機制,打造職工富裕之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讓職工有了穩定的經濟保障,職工才能安心扎根企業、才能在企業奮斗、奉獻。國有企業應該一方面加強技術革新和管理,提升企業經濟運行質量,保持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為職工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完善薪酬增長機制,健全職工收入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機制,使得職工收入根據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水漲船高”,進一步調動職工勞動的積極性,進而從根本上保證職工的經濟利益,守住職工發家致富的根源。要健全職工福利保障機制,圍繞職工技能增長、養老醫療等,可完善職稱津貼、技能等級津貼、勞動保險、補充醫療、企業年金繳納等制度,讓企業進一步感受到對職工的關愛和關懷,進而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加強職工人文關懷,打造職工溫馨和諧之家。國有企業要突出人本文化建設,突出人文關懷,從多渠道、全方位給予職工人文關懷,切實讓職工身處家的環境、感受家的溫暖,使其時刻對企業感恩、與同事團結、對工作認真,切實以溫馨和諧的氛圍推動家文化建設走深走實。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學習環境建設,為職工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使其在企業獲得技能增長、職場成長的機會,進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加強人文環境建設,以婦女節、青年節、黨建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為契機,組織系列主題新穎、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深入開展走訪慰問、結對幫扶、合理化建議及文體活動,在企業與職工、企業與社會之間畫出最大同心圓,營造全員團結和諧的內部氛圍。要加強談心談話機制建設,努力做到“五必談”,做到職工思想波動必談、職工受到批評必談、職工工作變動必談、新職工入職必談、職工進步緩慢必談,及時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傾聽職工心聲,發現問題就地疏導、化解矛盾。不斷改善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