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玉,胡應瓊,鄒艷紅△
(1.重慶市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重慶 400021;2.重慶市中醫院技能培訓中心,重慶 400021)
醫學模擬教育是模擬教學在臨床醫學或者醫藥學領域的擴展應用,其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是一種有效減少醫療糾紛提高患者安全的醫學教學方法,具有安全、可重復、不受限、臨床還原度高、規范化等特點,成為世界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1-2]。現階段的模擬教學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員與教師互動少,學生對自己的操作細節意識不到位等情況。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忽視學生認知主體作用。教學內容輸出往往是單向的。Debriefing教學模式即在模擬操作培訓后,在營造出心理安全的氛圍下,授課教師對學員進行引導及反思性的討論,增加了學生與授課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對訓練過程進行回顧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讓學員及時發現自己在技能操作中與預期目標間的差距,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國內學者也積極探索并實踐Debriefing教學,但規范化的應用和相關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旨在采用實驗對照形式,探討Debriefing在本科生醫學模擬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幫助學員更好地掌握臨床實踐技能提供參考[3-4]。
1.1研究對象 選取重慶市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第四屆黃星垣班2018級本科生共4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人。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內容均已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臨床技能培訓課程,觀察組采用Debriefing的教學方式進行臨床技能培訓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胸腹腔穿刺術、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臨床基本操作。2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學內容,授課前統一對觀察組教師進行Debriefing教學方式的培訓,以保證教師Debriefing教學水平的一致性。
1.2.2理論課程實施 2組理論課程授課內容和方式均相同,內容為技能操作相關知識,授課方式采取集中講授包括本次授課技能操作的適應證和禁忌癥、操作前的準備(患者、物品以及術者)、技能操作流程、操作前中后患者的溝通、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等。
1.2.3實踐操作課程實施 對照組實踐操作授課方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技能操作培訓,授課教師利用模擬教具進行操作示教,示教后學生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觀察組實踐操作授課方式:觀察組學生采用Debriefing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操作教學,即授課教師利用模擬教具進行操作示教,示教后學生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過程中教師記錄學生實踐操作的情況,包括操作不規范的行為、值得肯定的行為等。訓練結束后,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進行Debriefing教學,具體Debriefing教學流程分為反應、分析和總結3個階段[5]。反應階段:面向學員鼓勵學生發言,調動氣氛,讓描述自己對該項操作完成的總體感受,并復述該項操作的具體流程。分析階段:教師引導討論,每個人均有發言機會,認真聽取學員的發言,幫助學生反思其表現,對于學員操作做的好的行為予以肯定,操作中存在的不規范的行為可展開討論。此環節是復盤教學的重點。總結階段: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簡短總結,可以包括學員操作存在的共性問題、改進措施等。觀察組和對照組課程操作時間、授課課時相同。
1.2.4教學效果評價
1.2.5操作考核 授課后對所有學生的所學項目進行操作考核,取各項目的平均分作為最終操作考核成績。考查其操作前準備(患者、物品及術者)、操作流程、操作后處理(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物品整理及垃圾分類等)、整體評價(無菌觀念、人文關懷、操作熟練等)等綜合能力。考核滿分100分。
1.2.6問卷調查 課后對學生進行授課效果評價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授課知識的理解程度、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自身能力提升程度,各項滿分為10分。授課整體的滿意度(包含非常滿意100分、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分、不太滿意30分、不滿意0分)。

2.12組學生一般情況比較 本研究最終有39名學生完成全部課程研究,脫落1名(觀察組1名),該脫落學生僅完成了部分課程研究,因個人原因休學,無法參與后續課程,故脫落。觀察組19名學生中,男3名(15.79%),女16名(84.21%)。平均年齡(21.21±1.27)歲,其中最大23歲,最小19歲。對照組20名學生中,男5名(25.0%),女15名(75.0%),平均年齡(21.80±0.89)歲,其中最大24歲,最小21歲。2組學生在年齡、性別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學生最終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操作考核成績[(89.78±1.47)分]高于對照組[(87.74±1.6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2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學生授課知識的理解程度、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自身能力提升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學生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分)
醫學教育以培養“真正會看病的醫生”為宗旨,培養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能獨立、規范地承擔起疾病診療工作的臨床醫生。臨床操作是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必備技能,臨床實踐操作培訓也是醫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利用醫學模擬教育來培訓臨床技能操作顯得尤為重要[6-7]。因此,培訓質量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育改革是醫學教育發展的關鍵[8]。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目前也逐漸出現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包括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模式、以小組為基礎的TBL教學模式、以臨床案例為導向的CBL教學模式及翻轉課堂等形式,而這些教學模式往往更適用于醫學理論和思維訓練的教學。近年來,國內外對于Debriefing相關教學研究也越來越熱門[9],Debriefing在國內的譯名尚未統一,其最初是用于軍事方面,后來美國斯坦福大學麻醉系教授嘗試將這一理念和方法應用到麻醉模擬教學中[10-11]。目前Debriefing在西方臨床教學中應用較多,國外研究學者對Debriefing教學方法做了相關研究,認為其在醫學模擬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12]。盡管國內相較于國外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應用尚未普及,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13-15]。
本研究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成都中醫藥大學本科生進行臨床實踐操作授課,最終操作考核成績分析顯示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Debriefing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水平。經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在對授課教師滿意度方面,2組相當。在授課知識的理解程度、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在自身能力提升程度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能夠提高學生臨床技能操作能力,加深學員對技能操作的理解掌握程度,幫助學員對自身能力提升。2組學生對于授課教師都很滿意,滿意度分值較高,授課教師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受諸多因素限制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如樣本量相對較小、評價指標不夠全面細致等問題。今后研究還需開展大樣本的試驗研究。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更多新技術的出現,也將會給后續Debriefing相關研究帶來更多樣性,如虛擬或增強現實技術實現遠程虛擬平臺授課形式等[16]。綜上所述,Debriefing為模擬教學提供了反思、反饋和改進的機會,起到了知識內化的作用,是模擬教學的核心和靈魂[17-18],如果能將Debriefing較好的應用于模擬教學培訓的諸多環節,將實現教學雙方臨床崗位勝任力高效提升,同時也將促進本科生醫學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值得借鑒與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