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世界性議題與多模態翻譯:中國網絡科幻小說的英譯傳播
——以《小蘑菇》為例

2023-11-01 00:43:30田雪君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模態人類

田雪君

(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小蘑菇》是作者一十四洲于2019年10月起連載在晉江文學城網站的網絡科幻小說,2020年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以《小蘑菇:審判日》《小蘑菇:默示錄》兩冊本形式紙質出版。故事發生在地磁衰弱導致物種變異的末日背景下,彼時人類已淪為被怪物侵擾和感染的對象,主角之一陸沨是判斷和裁決感染者的審判官。獲取了人類基因的蘑菇安折為尋找自己的孢子進入人類基地,見證了人類的變異、殺戮與逐漸消亡的過程,最終安折選擇以犧牲自我的方式拯救人類。故事以安折與陸沨之間的情感發展與變遷為線索,講述了人類與異種從對立走向融合的過程。小說獲得了第十二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是網絡科幻文學創作的又一次重大嘗試與突破。

2022年美國Peach Flower House LLC出版公司以LittleMushroom:JudgmentDay和LittleMushroom:Revelations英譯兩卷本紙質出版。小說在英語世界取得了不俗的傳播實績,在美國亞馬遜網站LGBTQ+Science Fiction的銷量排行中排名14,上下卷分別收獲了94%、88%的五星評率。在圖書評論網站Goodreads上分別獲得4.61/5.0、4.57/5.0的評分。在Novel Updates網站上取得4.8/5.0(1114次打分)的成績,而與《小蘑菇》創作周期趨近并已譯介為英文的網絡科幻小說《第一序列》(TheFirstOrder)和《死在火星上》(DeadOnMars)取得的評價和關注則略遜一籌,分別獲得4.0/5.0和2.7/5.0的評分。同在晉江文學城連載、同為末日設定的小說非天夜翔的《二零一三》(2013:DawnoftheWorld)則收獲了4.1/5.0(179次打分)的評分①。由此可見,《小蘑菇》在已出海的網絡科幻文學中屬于傳播成績較為突出的作品。除了實體書在市場和口碑上取得優異表現外,廣播劇等其他符號形式也在英語世界產生了相應的衍生需求、引起了一定的粉絲效應。因此,《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軌跡、傳播內容及傳播形態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一、《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語境與傳播路徑

在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這一命題中,除了傳播者和受眾這一對傳播主體之外,與網絡文學文本相關的因素還包括文本的傳播媒介渠道研究(in which channel)、文本的內容分析(says what)、文本的編碼方式(code)以及對傳播效果的考察(with what effect)。此外還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傳播條件——語境(context),文本的傳播語境和接受者的文化語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傳播的成功與否。

具體到《小蘑菇》的傳播實踐過程來看,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它身處怎樣的傳播語境中。網絡科幻小說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站在了兩種文學——科幻文學和網絡文學傳播的交叉十字路口。從中國科幻文學的外譯來看,2015至2020年是科幻文學英譯的穩定發展期,自《三體》和《北京折疊》接連斬獲雨果獎后,英語世界的出版社加快了對中文科幻作品的引進、譯介和傳播進程,“寂寞的伏兵”不甘蟄伏、厚積薄發。中國科幻文學取得傳播佳績的原因一方面是原作和譯作的高質量產出,另一方面,美國科幻讀者“渴望擺脫單一文化的束縛,不再滿足于美式科幻的傳統,對異質文化作品秉持開放態度”[1]。接受方的文化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科幻文學的傳播。從網絡文學的外譯來看,中國網絡文學自2000年初開啟出海之旅,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出海歷史,當下這一階段傳播平臺星羅棋布、傳播內容五花八門、傳播模式提檔升級,形成了全新的傳播格局。根據《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的總結,過去幾年網絡科幻文學異軍突起,科幻題材新作頻出,形成創作熱潮,而在網絡文學出海規模進一步擴大、機制趨于成熟的傳播語境下,網絡科幻小說也成為了其中重要的傳播主力②。因此,《小蘑菇》可以說是憑借多股力量占據了傳播優勢的上風,科幻文藝在文本上的普世性和文類上的通約性,讓其具備了在異質文化空間中傳播的前提條件,而中國科幻文學和中國網絡文學方興未艾的出海勁勢為其奠定了良好的傳播基礎。此外,當某國的文學發展中出現了轉折點、危機或者文學真空(literary vacuums)時,翻譯文學會在多元文學系統中占據中心地位[2]。在英語文化語境中,本土的傳統科幻文藝相對飽和的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化真空,為中國的科幻作品預留了充足的傳播空間。

其次,從傳播渠道來看,《小蘑菇》是通過英文實體書出版的形式進入英語世界的。雅格布森(Roman Jakobson)將語言符號的轉換方式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用同種語言的其他符號解釋語言符號的語內翻譯(intralingual translation)、用其他語言解釋語言符號的語際翻譯(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用非語言符號解釋語言符號的符際翻譯(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3]232-239。在中國特殊的互聯網語境下,網絡文學IP指由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延伸出來的整個文化產業鏈。根據距離的遠近,可將網文IP跨界分為近距跨界(由網文到實體書)、中距跨界(由網文到有聲讀物、漫畫及外文翻譯)、以及遠距跨界和超遠距離跨界(由網文跨界到影視劇/戲劇/動畫/游戲等)[4]。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大多數形式是中距的語際翻譯。《小蘑菇》的源文本是典型的網絡文學,其文本的原發生產空間和傳播空間都指向了網絡空間。但其在英語世界的傳播卻是以實體書出版的紙質形式實現的,先后經歷了由中文網文到中文實體書的近距語內翻譯、由中文實體書到英文實體書的中距語際翻譯。

需注意的是,從屏幕文字到印刷文字的轉換需要遵循出版行業的規則,包括題材、內容、文本的質量和影響力等多個層面。《小蘑菇》在中文世界和英語世界的兩次紙質出版,所遵循的是兩種不同的出版規則,出版的目的與傳播的指向也各不相同。網絡文學以長篇幅見長,但實體書則要考慮印刷成本。在中文的出版語境中,由網文到實體書的轉變意味著原文在作品體量和質量上符合了紙質出版邏輯與要求,既要具備話題度與流行性,也要有成為經典的文本生成潛力,同時要保證價值觀層面的取向。中文紙質出版是為原文本增值、從而實現網絡文學動態化經典的必經之路。在英文出版語境中,關涉的不僅是出版某一部小說的問題,更是文學的引薦和文化的交流的命題。譯介的重點是出版方想要在接受者文化語境中達到怎樣的出版目的,在目標文化中實現怎樣的功能(its functioning in the target culture)[5]49-70。根據出版社網站的介紹,《小蘑菇》的英譯本出版社Peach Flower House是全美第一家專注中文原創耽美與LGBTQA+③小說翻譯的出版社,同時通過電子書和實體書形式發售。出版社致力于滿足在全球范圍內大量存在的文化需求,這些需求的對象是以傳統方法無法獲得的有創意的內容(creative content)④。由此可見,《小蘑菇》正是因為符合了該出版社對中文出版物的精準捕捉與定位、滿足了其文化需求,才能實現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傳播。

《小蘑菇》自身的文本價值不僅在網絡文學場域內獲得首肯,也蔓延和滲透至主流話語場內,與傳統作品一道重構科幻文學的創作格局與評價體系,從網絡女性科幻小說這一相對小眾化的園地走進中國科幻文學的宏闊視野內,是其出圈的第一程;紙質書出版是晉江文學城一直以來的重要輸出傳統,經過近距語內翻譯和中距語際翻譯的兩次譯介環節后,進入到英語世界讀者的視域內,是其出圈的第二站;小說在英語世界內的傳播是以多模態形式進行的,除了文字模態的轉化以外,還涉及圖像模態和聲音模態的模態聯動與疊加,形成了多種模態符號的復合傳播效果,是其出圈的第三步。《小蘑菇》在英語世界及其他語種的文化環境中的后續IP開發還在持續地探索與進行中,具備很大的傳播潛力。

除此之外,《小蘑菇》的文本特殊性還在于它的女性文學屬性。中國網絡女性文學在英語世界的傳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路徑,第一種是通過英譯網絡文學網站的譯介,以網絡小說的形式在網絡空間中傳播,主要網站包括Webnovel、Volare Novels、Novel Updates等。第二種則是通過線下簽約,以紙質書的形式傳播,采取這一傳播方式的主要是國內的晉江文學城。這種傳播路徑的差異與國內網絡文學網站的分發方式、發展規劃與企業定位等有一定關系。近年來,隨著女性創作者所關注的社會議題的變化、女性生存體驗的蛻變以及書寫欲望對象的轉移,中國網絡女性文學的發展產生了相應的創作轉向,而由于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著語言差(language gap)和時間差(time gap),在英語世界傳播的網絡文學還需要時間和讀者的累積,才能體現出創作轉型。文學外譯需要一定的文化策略和布局,在這一過程中,科幻文學類型由于具備了世界文學基因顯然更適合充當文化傳播的排頭兵,為后續的傳播實踐奠定基礎。

最后還需明確的是對英語世界一詞的界定,它是一個混雜多元的空間、地理和語言概念,既指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英語閱讀的讀者,也指以北美為代表的英語國家,還指英語文學與文學研究的領域。在本文中,它指的是以英語作為譯介語言、包含線下的實體書和線上存在于網絡空間當中的網絡小說文本,得到了以英語作為主要交流語言的讀者、研究者等群體充分且有效的接受與反饋。

二、傳播內容的認同基礎:《小蘑菇》的敘事向度

在明確了《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語境及路徑后,需要回溯至文本本身,對故事具體講述了什么內容(says what)進行分析,觀察其在文本內部結構層面是如何組織敘事、從而獲取了在異質文化語境下的讀者認同的。整體來看,《小蘑菇》摒棄了單一的民族視野及“XX中心論”的孤立論調,文本具備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意識和世界性的創作立場。小說對當代共通性社會議題的植入不僅引發了不同文化環境下的讀者共鳴,也在文本與其側身的社會文化空間中形成了互文關系。而對后人類景觀的塑造和想象保證了小說的科幻質感,對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類型元素的楔入又為其附著了通俗文化基因。因此,正是由于敘事向度上的世界性、當代性與流行性,使《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獲取了傳播的認同基礎。

(一)作為處境的末日設定:敘事背景觸發文本共情

從科幻世界觀的建構上來看,《小蘑菇》所搭建的世界體系是建立在末世設定的基礎上的。末日既是小說的背景,也將小說中的人類、怪物、異種與后人類主體拋入了一個存在主義意義上的處境當中。薩特將“我的位置”作為處境的重要結構之一,這是“我”眼前的對象的布局和次序,也是世界向“我”表露的方式[6]594。小說向人物表露出的世界由生存背景和生活環境兩個部分構成。

從全人類的生存背景來看,早在2020年,地球磁場就開始快速衰弱,直到2030年地磁消失,地球進入沙漠年代(The Desert Age),生物圈功能失調、氣候巨變、太陽輻射異常,而后大災難時代(The Calamity Age)來臨,地球物種開始了全面的生物變異。為應對異種入侵和變異感染的情況,人類建立了四大基地。故事中的人類已經進入末世,失去了生物圈中的生存優勢,是否感染為異種也成為了基因的隨機選擇。建立基地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類,然而審判者對個體生命的裁決卻沒有規則的保障,只能依靠其主觀判斷,因此保護人類的初衷造成了同胞間殘害與屠殺的結果。

從人物的生活環境來看,小說展示了一幅處境劇式的非理性、反人性場景。故事中的北方基地主要由外城和主城組成,主城是科研、軍事和政治中心,禁止普通居民進入;外城則有一種《一九八四》式的詭異與秩序感,人類的生活空間被明確分割、日常活動被嚴格限制,供水供電也都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內。生活在基地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張ID卡,卡上印有類似于身份證號的對應編號,對人的命名與區分是通過卡號實現的。在這里人類變成了原子化的個體,基地的空間政治利用了人類對異種的恐懼,將其轉移為對他者的隔膜與猜忌,人際疏離進一步放大了人類的孤獨體驗,這構成了小說人物的生活環境。

面對這樣一種極端的環境和絕望的境地,身處其中的人類要如何做出選擇才能實現自由、保證人的主體性?根據小說的背景設置,彼時全世界已不存在國家與種族的劃分,代之以四大基地的人類混居形式,傳統的地理和政治空間被重新切割與布局,因此末日處境就不再只是某一個國家或群體需要面對的難題,而延伸至關乎全人類的現實困境。這種對現實性的國家、疆域劃分做模糊化處理的無國界設定的方式,拓寬和延展了小說受眾產生文本共情的可能。小說對人類處于末日當中的恐慌與無助可以引起讀者的情緒性共情,而當某個特定的實體構成了群體性和集體性時,末日書寫則會使讀者在具體情景的描繪下聯想到自身的命運,產生利益攸關的恐懼以及身而為人的哀慟,情緒共情就轉化成了認知共情。有讀者在Goodreads網站上評論道:“我們常常被這樣的知識所支撐和安慰:科學總是勝利的,生存是不可避免的,崩潰是發生在遙遠地方的其他人身上的事情。而沒有人愿意將崩潰視為一種常年存在的情況,沒有人愿意去想象自己面對生死時的抉擇。”⑤《小蘑菇》迫使讀者去想象和選擇,作者巧妙地將處境由個體性推及普遍化,充分利用科幻文學的普世性激發不同讀者的情感認同。也正是由于有了極限性、逼迫性的處境的存在,個體的位置與規定性、主體與他者的關聯與糾葛、人性的本質等問題才在選擇中凸顯出了意義。

(二)故事內外的生育政治:時代癥候的文本影射

在末日設定的前提下,小說提出了一系列后人類時代的生存悖論和困境。其中,為解決人口數量驟減的問題,人類采取了技術手段干預生育進程的方式,然而卻造成了繁衍后代的主觀意愿和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之間的背離。在小說的第二卷“玫瑰花”中,通過陸沨的母親陸夫人之口介紹了末日基地女性的生存現狀,彼時基地引入了生育評分系統,得分在60分以上的女性需要與基地簽訂協議、接受人工授精,從而保證人類的生育率。四大基地的女性已經投票通過了《玫瑰花宣言》(theRoseManifesto),大致內容是女性自愿接受基因實驗和生殖手段。但宣言卻刪去了女性擁有人權的前提,基地的“使女”們遭遇了生育目的的物質化和工具化。盡管已經進入后人類紀,父權制無所不在的統治力仍然輻射在人類社會當中,女性的身體和生育功能則直接淪為了這種權力實踐的場域。而這種對人的工具化不僅面向女性,甚至也針對兒童。與生育評分系統的打分制度和模式類似,孩子們也根據生活表現和學科成績被制定了一套相應的加減分表格,并劃分成ABC三類,成績優越者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繼而長大后進入主城的各個機構,而資質較差的兒童則被軍方選中繼續培養,剩余的則被驅逐出主城、遣送到外城。女性的個人價值被生育職能取代,孩童的個人價值被社會功能所取代。反諷的是,基地的婦女和兒童被變相圈禁在名為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的建筑中,被剝奪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權,這一在《圣經》中安置人類先祖的樂園,卻在小說中成為了一處反烏托邦的存在。

盡管對于繁衍人類的需求如此強烈,但基地的生育制度卻排斥自發自然的情感結合,這一反人性的制度設計造成了親子關系的疏離。小說中的陸夫人與陸沨之間不存在任何母子間的溫情與親密,只有不解、怨恨和無盡的遺憾。當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情感紐帶被斬斷后,判斷人之為人的人性也隨之遭遇泯滅,人類的生育實踐就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商品生產實踐,而由于構成社會最小單元的家庭及伴隨的親子關系被拋棄,生育政治所造成的后果就不單是倫理道德的失范,甚至也會引向社會秩序的解組。身為蘑菇的安折尚且懂得養育的責任,而人類卻在對純粹的功利化生育的瘋狂追求中喪失了人權的基本前提和立場。

近些年來,代孕等輔助性生殖技術的成型以及由此引發的甚囂塵上的倫理討論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科學技術對人類生育的全過程和各環節都有干預與滲透的能力,處于生育實踐中的女性和孩童都處于權益被懸置的脆弱性地位,在人口意識形態化的控制下無法保障自身。小說對女性生育環境的描繪與其說是對未來世界的想象,不如說是對現實世界的影射,而這種對時代癥候的文本化顯現,使小說具備了諷喻性的藝術意味和記錄式的文學功用。

(三)后人類主體與克蘇魯元素:后人類圖景的想象性構造

小說通過對后人類主體的刻畫和后人類紀的想象塑造了一幅末日背景下的后人類圖景。故事主角安折(An Zhe)的本體是一只蘑菇,在意外接觸了人類安澤殘存的身體后,吸收其基因并獲取了身體形態和記憶意識,成為了一個后人類主體。從后人類的類型劃分上來看,安折可歸于“伴生物種”的范疇之中。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伴生智慧物種指的是獲取了人類智慧、實現獸的人化的動物,而蘑菇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而是獨特的真菌類。但如果從伴生物種作為人的生物鏡像帶給人類思考與啟示的角度來看,安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是折射人性的一面鏡子,“人類通過此‘鏡像’來重新審視自身的人性與情感,同時借以‘回視’潛藏于自身的‘獸性本源’”[7]。

在人類世界中安折顯得格外脆弱,但它能夠迅速地發揮生物本能、適應新物種的環境,不但可以與人類和諧相處,還具備難能可貴的共情能力。它將善良溫情的一面留給了那些向它示好并伸出援手的人類,將耐心和溫柔留給了不被理解的審判者,向一個已經喪失了愛的能力的人展示愛的可貴。而最后安折選擇用自身去實踐人類與怪物共處的融合派(the Fusion Faction)路徑,走進辛普森籠(the Simpson cage)用其穩定的頻率覆蓋全球,從而使得怪物退潮、人類得救。小說以此說明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的偏頗,只有意識到人類經驗的有限性以及建立生物物種的平等意識,并與其他物種達成合作關系,才有可能為自身開辟生存空間。通過建構這樣一個既在生物體構造上有異于人,又在本質和本性上無限接近于人乃至超越人的后人類主體,小說為所有人物建立了一面人性的折射鏡。

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在其創作的一系列恐怖小說中搭建起了克蘇魯神話體系,標志性的故事元素是怪誕恐怖的怪物形象、陷入對未知生物體的恐懼之中的人類、企圖查明真相但如墜入黑暗迷霧的主角,以及最終指向的人類理性意識的崩塌和注定的悲劇性的結局。《小蘑菇》借鑒了在全球范圍內頗為流行的克蘇魯元素,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奇異怪誕、陰森恐怖的怪物形象,大至襲擊人類的節肢類怪物,小至發動蟲潮和污染水源的蚊蟲水蛭,它們爆發出的未知力量隨時都能將人類逼入絕境。《小蘑菇》充分利用了克蘇魯元素在閱讀體驗上制造的恐怖、驚悚與緊張情緒,造成了強烈的官能刺激效應,對讀者形成了巨大的感官沖擊。除此之外,《小蘑菇》在對克蘇魯神話體系的借鑒中最核心的思想表達仍然在于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洛夫克拉夫特將“宇宙恐懼”定義為“心智有限的人類沒有能力理解巨大且殘酷的宇宙,因而在盲目無知的人類面前,宇宙的真相即是恐怖”[8]。小說中多次強調宇宙的不可知性和科學話語的局限性,強調人類的渺小與無助,以及人的行為的荒謬與無力,人所做的一切最終都被證明是徒勞的,人的理性在面對宇宙的無序與混亂時遭遇了價值理念的崩塌,這正契合了克蘇魯神話中的核心主題。

小說在逼真的細節描摹和嚴謹的結構組織下展現出了馳騁的文學想象力與宏大的世界觀建構能力,通過類型融合的方式拓寬了快感機制的來源、加強了復合敘事效果。盡管小說塑造和想象的是一個后人類世界,但作者在文中提及最多、思考最深的卻仍然是人性,將“仁慈”作為人類最高貴的品質。作者并非在小說中全然地否定人為生存所做的努力,而是積極嘗試建構泛人類話語的敘事可能。

三、《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多模態傳播實踐

《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過程中采取了多模態聯動(multimodality)策略,充分調動了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模態符號。英譯本出版方根據自身的文化需求,在對包括封面、封底等圖像模態的傳播中進行了有所導向的意象縮減與增添,從中文實體書封面(見圖1)到英文實體書小說封面的呈現在科幻文學和耽美小說的類型天平兩端產生了滑動與移位現象。在廣播劇的傳播中,粉絲群體充分發揮了網絡文學分散性自發譯介的傳播傳統,主動翻譯了《小蘑菇》廣播劇的英文字幕,在官方力量闕如的環節中進行了及時地補足。

圖1 中文實體書的封面

(一)英譯本小說封面的意象減略與要素調整

網絡小說的封面涉及文字和圖像的綜合翻譯,除了直接對文字信息進行英譯以外,還要從圖像的跨文化翻譯角度考慮選取怎樣的封面,考量的標準包括小說的類型、主題以及讀者的接受習慣等。封面最主要的使用途徑是表明文本的類型、突出其主題內容,起到意義的呈現與交流的作用。《小蘑菇》英譯本(見圖2)的封面采取了選擇性、表層化的圖像闡釋路徑,放大了與原文某一主題相關的文化意象和要素,并根據英語世界讀者的期待視野進行了相應的圖像調整。

圖2 英譯實體書的封面、封底

如圖所示,中文實體書的封面是槍與玫瑰的交織,這兩個意象是小說中的重要元素,槍指涉的是審判者對人類進行裁決的武器,對應的是小說第一卷“審判日”,玫瑰指向了基地的女性為延續人類后代簽訂的《玫瑰花宣言》,對應小說的第二卷“玫瑰花”。槍與玫瑰隱喻著殺戮與生育,是末日背景下人類所面對的生存悖論。第一卷的封面中被玫瑰花藤纏繞的陸沨持槍對準安折,而安折則朝向陸沨生發出無數的菌絲。兩個人物形象有一對倒影,將圖像傾轉后可以發現陸沨伸出指間主動迎接安折發送的菌絲。正面圖像的對峙姿態說明了人類與異種之間的敵對關系,但倒影圖像又暗示了角色之間存在潛在的情感聯系。第二卷封面圖像中線條勾勒出了地球的輪廓,辛普森籠佇立于地球兩極之間。根據小說的描寫,辛普森籠捕捉的頻率可以用磁場發生器復現從而模擬出地磁,而安折主動進入籠中用自身發射出的絕對穩定的頻率覆蓋全球、拯救了人類。陸沨與安折立于其中,說明了人類與異種之間的關系從絕對對立走向了融合共存。中文實體書的封面保證了對科幻成分的呈現,同時加強了對角色情感關系的指涉意味,將二者進行了較為平衡的調和。

英譯本出版方將小說封面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體現在對小說內容的選擇性解讀和對主題的導向性闡釋上。從文字符號來看,英譯本譯介了中文封面的文字信息并增添了譯者的姓名與封底的故事梗概。從圖像符號來看,削減了中文小說封面在圖像與文本之間形成的隱喻關系,轉移了文本內容的敘述重點,將主題進行單一化的處理,根據自身的出版需求放大故事的情感書寫面向。從英譯兩卷本的封面可以發現小說的科幻性被進一步弱化,從封面圖像中很難獲取與科幻主題直接相關的信息,只有從第二卷的封面中底部位置描繪出的一整片猩紅色中,可以推斷出是辛普森籠啟動后發射出的紅色光芒。相反,兩位主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成為了圖像的重點表達對象。圖像符號從“四度自然”的角度出發可以分為要素層、圖符層、圖像文本層以及景觀層[9]。英譯本封面從要素層這一基礎層面對色彩元素進行了強化并充分運用對比度,重點突出文中多次描繪的陸沨的一雙綠色眼睛。人物形象通過圖幅的調整占據了視覺中心,構成了讀者所直接感知到的、攜帶意義的具體的圖符。一系列圖符構成了圖像文本,而對圖像層的解讀則需要放置進一定的圖像語境中進行連續性闡釋。通過將兩幅封面進行順序觀察,可以發現人物形象從位置和方向上的相對關系有了改變,從相對而立到俯身相擁的變化預示著兩人情感的變遷,這仍然是對情感向度的強化手段。圖像建構了小說中的文本世界,以圖像景觀的形式還原了故事內容,只不過將重點放在了耽美書寫上,這與Peach Flower House在英語出版市場上的自我定位有關,他們渴望吸引到的是偏愛耽美文學的英語世界讀者,自然會在封面這一小說的第一印象上發力以獲取讀者的注意力。同時《小蘑菇》本身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注重視覺美感的審美傾向,契合了英語傳播者有意識地建構和重組圖像符號,以求借由視覺修辭取得最佳傳播效果的目的。

中英文小說的封面都是根據文字內容所描繪出的人物形象、場景和道具等像似符(icon),通過還原和整體再現符號對象建構相似性(likeness)關系,但關注和描繪的符號對象有所差異,這種關注度的傾斜與出版方對文本的類型劃分、市場地位、出版目的與受眾判斷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跨媒介傳播背景下的廣播劇字幕翻譯

與有聲書由一個或多個講述者(storyteller/narrator)采用真人朗讀或AI語音播放的形式所不同,廣播劇(audio drama)是由配音演員進行聲音表演的戲劇形式,它的表演性質更強,角色聲音(character voice)根據情節需要傳達出準確、飽滿的聲音情感,除人物對白之外,還有大量的音樂和音響效果共同參與建構音景。盡管朗讀和配音的對象仍是視覺文本,但聲音符號最顯著的特點是用口語進行表達。在電子媒介背景下形成的次生口語文化,保留了口頭傳統的一大重要特征:移情和參與。文字把人和認識對象分離開來,而口語則破除了這種“客觀性”[10]34,用強化聽覺感官的方式召喚聽眾在主觀上的參與。因此,廣播劇在對網絡文學文本的傳達上更加具象化、場景化,所能調用的感官媒介更加豐富,傳播優勢更為明顯。

廣播劇在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中屬于中距的符際翻譯,是較難進行IP跨界的一種類型。由文字模態向聲音模態的跨文化轉換需要源文本具備較強的文化影響力和流行度,例如2020年初貓耳FM推出了由全日本配音演員班底配制的日文版《魔道祖師》廣播劇,就屬于在相近的文化場域中發揮了聲音模態的傳播能力的案例。但總體來說,由于語言限制導致受眾面較小,能夠以英語為母語的配音演員進行配音的作品鳳毛麟角。但英語世界的聽眾憑借對《小蘑菇》的文本偏愛與譯介熱忱最終還是為廣播劇的傳播開辟出一條粉絲路徑。

《小蘑菇》于2021年初推出了廣播劇,海外聽眾可以在貓耳FM的APP和網站(missevan.com)進行收聽,但并未添加英文字幕。盡管在廣播劇的傳播鏈中缺少了官方的、有組織的譯介力量,但英語世界的粉絲群體自發形成了民間的非盈利粉絲翻譯(non-profit fan translation)。Carrd是一個在海外流行的可以為任何內容建立簡單、響應迅速的單頁網址(one-page sites)的網站,其中也包括為大量的文化文學作品建立站點。《小蘑菇》在Carrd旗下也擁有一個單頁網站(https://littlemushroom.Carrd.co),包括了對小說內容梗概(summary)、主要角色(main characters)的介紹,并提供了小說的閱讀和購買鏈接(novel links)以及廣播劇的收聽渠道。網站提供的廣播劇鏈接導向了粉絲自制的網頁(https://mogu-ad.carrd.co/#),以ID為Dimsum為主要譯介者,以Ning、Tea、Fern和Vie為協助者組成的粉絲翻譯團隊自發將中文廣播劇的字幕翻譯為英文,而譯介成果的展現方式則是以互動性與臨場性極強的彈幕形式實現的。如果英語世界的聽眾想要獲取英文腳本(English scripts),首先需要在貓耳上購買正版渠道的廣播劇并出示證明,繼而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獲得粉絲翻譯的英文劇本,并需保證不會將其作為商用。除了英文以外,網站還提供西班牙語的譯本。廣播劇的模態組合形式是大部分聲音模態+小部分圖像模態+小部分文字模態,除了聲音模態這一重要符號部件以外,文字模態對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與國內觀眾觀看外譯影視劇的經驗類似,如果沒有字幕組譯介文字符號,那么傳播只能局限在很小的圈層內進行,無法擴大其文化影響力。粉絲翻譯的譯本是以電子形式在網絡空間中留存與傳播的,這種譯本形式能夠較為順利地嫁接到其他媒介當中,與聲音和圖像模態一道完成符號意義的整體性傳達。

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進程本身就是由分散性、自發性的粉絲翻譯逐漸轉向統一化、規模化的官方譯介的,包括WuxiaWorld、Volare Novels、Gravity Tales在內的一批早期網絡文學英譯網站,從建站者、組織者到翻譯、編輯等一眾傳播者首要的身份就是網絡文學的愛好者。如今在網絡文學跨媒介、多模態傳播的大背景下,當下所流行的對廣播劇和影視劇中的字幕、漫畫中的文字信息的翻譯以及其他形式的譯介工作的展開,說明粉絲群體的傳播力量從未消失,仍能夠在官方力所不逮的傳播環節及時補位。

在多模態聯動傳播的過程中,每一符號模態都有各自自主的組織結構、運作規則和功能用途,與語言符號之間是互補互通而非依附從屬的關系。有讀者在亞馬遜的《小蘑菇》第一卷網頁上評論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發生了什么,所以我收聽了貓耳的有聲劇,這是我聽過的第一部中國小說改編的有聲劇。我急切地想讀小說的第二卷,以彌補廣播劇中沒有描述的部分(make up for the parts not described in the audio drama)。”⑥由此可見,符號系統之間各自發揮模態優勢,與語言符號相互配合從而共同助力了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

四、結語

《小蘑菇》對人類與異種間細膩柔和的情感書寫、對生殖政治和生育制度的嚴肅討論以及對未來世界的融合性、和諧式的建構思路,都體現出了女性作家簇群體在科幻文學中“抒發女性思考、投射女性情感”[11]77的創作特質。同時,對生存命題的深刻思考、對人類普遍化的境遇書寫以及對多種文化元素的融合又使小說具備了更為深邃多元的文本質感。《小蘑菇》在英語世界從紙書銷量、網站評分到讀者接受所收獲的不俗的傳播戰績,也證明了其在跨文化傳播中具備吸引力和影響力。多種符號模態的重疊、附加與交互的IP化的媒介融合傾向是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的新形勢與策略。小說、廣播劇等先導文化產品已經在海外營造了良好的圈粉態勢,漫畫、有聲書、影視劇等后續項目處于亟待開發的狀態,《小蘑菇》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潛力仍有進一步激發的空間。

注釋:

① 上述數據的檢索與統計日期截止于2023年6月15日。

② 《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2/c404027-32662169.html

③ 指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酷兒)、Asexual(無性戀)等性少數群體。

④ https://www.peachflowerhouse.com/about。

⑤ 詳見評論區chai的評論,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60478042-little-mushroom。

⑥ 詳見評論區LALA的評論,https://www.amazon.com/Little-Mushroom-Judgment-Day-Shisi/dp/1736500988。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模態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網絡文學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網絡文學的誕生
國內多模態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電力系統低頻振蕩模態識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性视频一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激情区|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久久伊人色|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天天综合色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欧美在线黄| 亚洲动漫h|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 亚洲—日韩aV在线| 无码福利视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天天综合网在线|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免费成人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偷拍久久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日韩视频福利|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二区|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在线中文字幕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喷水视频| 午夜丁香婷婷|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毛片一级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69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无码av三级|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伊人无码视屏|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