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學科,天津 300250)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其中強調要大力振興教師教育,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地位待遇[2]。臨床教師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師走向醫學職業生涯的領路人。關于臨床教師研究有大批的文獻,收集整理、系統分析這些文獻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臨床教師研究的進程及發展趨勢,對于推動教師隊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2012-2022 年我國臨床教師研究文獻進行整體分析,回顧研究進程與熱點,以為后期臨床師資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為檢索數據庫。以“(主題=附屬醫院+教學醫院+住培基地+規培基地) AND (主題=師資+雙師+教師)”為檢索條件,檢索2012 年1月-2022 年5 月的全部學術期刊,共檢索到669 篇文獻,根據納入、排除標準進行人工篩選,剔除不符合研究內容的文獻后,共納入590 篇文獻。納入標準:2012-2022年發表的以臨床師資為主要研究內容的文獻。排除標準:重復文獻、二次文獻,與研究無關的“會議紀要”“會議通知”“征稿啟示”“機構簡介”等非學術性文獻。
1.2 方法 使用Cite Space6.1.R2 版本軟件,以文獻計量學為研究方法,對納入文獻進行分析,通過高發文期刊、機構等基本信息,展現我國臨床教師研究的基本情況;通過高頻關鍵詞、聚類、突現等信息,展現我國臨床教師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Cite Space 軟件參數設置:時間范圍為2012-2022,單位時間長度為1,節點類型為關鍵詞,生成可視化圖譜,計算中介中心性值,使用關鍵詞繪制聚類圖譜、時間演進圖譜及突現圖譜等。
2.1 我國臨床師資研究高發文量機構統計 共納入590 篇文獻,發文機構共278 個,其中附屬醫院101 個(36.33%),發文量排名前7 位的機構累計發表文獻76篇(12.88%),其中附屬醫院5 個,見表1。1986-2022 年我國臨床師資研究發文量呈上升趨勢,見圖1。

圖1 1986-2022 年我國臨床師資研究發文量統計圖

表1 我國臨床師資研究發文量排名前7 的機構(n)
2.2 我國臨床教師研究的熱點及發展趨勢
2.2.1 高頻關鍵詞及其中介中心性 CiteSpace 可以提取文獻中關鍵詞及其出現年份、頻次、中介中心性等,高頻關鍵詞展現近十年臨床教師研究領域的總體特征及研究熱點,中介中心性可以顯示臨床師資研究領域的結構及其動態本質,是測量關鍵詞節點在網絡中地位重要性的指標。表2 為前15 個高頻關鍵詞共現頻次、出現年份及中介中心性,其中“附屬醫院”“臨床教學”“教學醫院”“教學質量”“臨床教師”“醫教協同”都是臨床師資研究的常見主題及研究核心內容。

表2 臨床師資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及中介中心性(前15 位)
2.2.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單純依靠關鍵詞難以分析聚焦具體內容,為了準確把臨床師資研究焦點,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不同節點顏色表示不同聚類,顏色相同屬于同一聚類,選取10 個聚類,通過聚類分析LLR 計算得出S=0.8612,Q=0.5697,一般認為Q>0.3意味著聚類結構顯著;S>0.5 就是合理的,S>0.7 是令人信服的,本次聚類結果可信度高。10 個聚類主要包括:“臨床醫學”“臨床教師”“教學管理”“附屬醫院”“醫院”“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臨床實習”,見圖2。

圖2 臨床師資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圖
2.2.3 關鍵詞突現分析 通過Burst detection 對前10 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分析,得出我國臨床師資研究趨勢為醫教協同,見圖3。

圖3 突現詞可視化圖譜
3.1 基于臨床師資研究時空及影響因素分析 以發文機構為空間分析要素,以年度發文量為時間分析要素,可得附屬醫院是臨床師資研究的主力軍。根據賴普斯科學增長曲線使用文獻積累數量代表科學規模并視為時間函數[3],對1986-2022 年臨床師資研究領域發文量發展階段進行分析,1986-1999 年文獻數量整體較少且發展不規律研究剛剛起步,處于“萌芽期”。2003-2011 年發文獻累積數量呈曲線增長,指數模型回歸擬合R2為0.950,處于“成長期”。2012-2021 年文獻積累數量呈線性增長,指數模擬回歸擬合R2為0.990,處于“成熟期”遠遠未達到“飽和期”。因此,臨床師資研究有著旺盛的學術生命力和研究潛質。
我國醫學教育制度是臨床教師研究的重要影響因素,2017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 號)明確了附屬醫院教學主體職責,附屬醫院是培養高水平臨床師資的主陣地,在臨床師資研究文獻中,附屬醫院作為研究熱點與焦點出現,附屬醫院在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方面,在師資隊伍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方面,具有示范帶頭引領作用。2018 年我國首個專門面向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性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印發,標志著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被提上規劃日程。附屬醫院臨床師資是臨床臨床教學及日常帶教的主力,其職業素養與教學水平決定著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創建雙一流的關鍵任務之一,是建設高水平醫院和一流學科發展的需要[4]。以加強附屬醫院臨床師資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臨床師資整體水平,推動臨床醫學教育內涵式發展,與醫學教育內涵式發展密切相關的臨床教學、教學管理、教學質量是臨床師資研究中最為關注的熱點與焦點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醫教協同成為近年來研究的趨勢,提示臨床師資發展需要跨專業、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進行深度協同合作,不單純是醫療或教學方面的研究。
3.2 基于臨床師資研究熱點與焦點分析 關鍵詞反映了臨床師資研究熱點,將熱點關鍵詞進行歸類,附屬醫院、教學基地反應臨床師資研究機構,臨床教師、青年教師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教學能力是主要的研究內容,醫教協同反映研究背景及影響因素,住院醫師及醫學生反應教師受眾對象及評價對象。同時關鍵詞聚類分析能夠更好的將研究熱點進行聚焦,反映出研究熱點間的內在聯系,深入分析每一聚類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熟悉近十年臨床師資研究的熱點關注問題。
第一聚類臨床教學:涵蓋的關鍵詞有臨床醫學、實踐、實習、管理、醫學院校。臨床教學是臨床師資教學職能中主要職能,也是臨床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包括臨床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同時臨床教學是醫學院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院校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承接平臺,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
第二聚類臨床教師:涵蓋的關鍵詞有臨床教師、教學能力、醫學教育、培養、全科醫生。臨床教師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實施者,是實現醫學人才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飛躍的重要引路人,全科醫生師資是目前臨床師資的緊缺資源,三甲醫院全科醫學科師資是培養全科醫生重要師資之一。
第三聚類教學管理:涵蓋的關鍵詞有教學管理、教學醫院、醫學生、教學秘書、建設。科學合理教學管理能夠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教學醫院醫、教、研三者協調發展。教學秘書是教學管理的具體執行者,教學秘書溝通反饋協調及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對醫院教學發展、平穩運行起著重要作用。
第四聚類附屬醫院:涵蓋的關鍵詞有附屬醫院、實習生、醫教結合、臨床帶教、人文教育。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 號)文件指出,高校要把附屬醫院教學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明確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在附屬醫院績效考核時納入教學部分;臨床科室設置要圍繞人才培養來進行優化,加強臨床學科建設,落實教育教學任務[5]。同時附屬醫院相較其他教學醫院,教學積淀更加深厚,帶教教師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更強[6]。
第五聚類醫院:涵蓋關鍵詞有醫院、教學、教育、醫學、兼職教師。醫院根據承接不同的類別的培訓人員及任務,分為教學醫院、住培培訓基地、附屬醫院等,承擔本科實習生、住院醫師、本院醫師繼續醫學教育任務,醫院與人才培養密切相關。
第六聚類教學質量:涵蓋的關鍵詞有教學質量、臨床教學、對策、問題、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是評價臨床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教學環節設計、教師教風、教學管理機制是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關鍵主導因素[7]。
第七聚類人才培養:涵蓋的關鍵詞有人才培養、醫教協同、雙師型、護理專業、醫學類高職院校。對于臨床醫學來說,深化醫學職業教育改革、落實醫教協同改革制度是當前醫學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8]。
第八聚類全科醫學:涵蓋的關鍵詞有全科醫學、培訓、全科師資、滿意度、住培基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印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設置指導標準(試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 號)明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設立全科醫學科及其建設標準,具有培養全科醫生的職責,以全科醫學科為抓手,建立全科師資隊伍,全面促進全科醫生的培養。同時各省市相繼開展關于全科醫學、全科師資的研究,南寧市社區實踐基地從醫師培訓狀況、帶教意愿等進行調查[9];杭州市社區全科師資培訓需求及帶教現狀調查[10];安徽省皖北地區全科醫學師資培訓需求調查[11];福建閩西農村全科醫師對全科師資培訓及全科教學需求分析[12]。
第九聚類住院醫師:涵蓋的關鍵詞有住院醫師、培養模式、查房、規范化培訓、醫學專業。2014 年全國范圍內推廣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至今住培制度機制、基地內涵建設、培訓質量、培訓效果等明顯提高。同時也存在醫教協同不順暢、工作發展不平衡等問題[1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師走向合格住院醫師的必經之路,住培師資隊伍是培訓質量的關鍵所在,是推動住培工作進步的主力軍[14]。
第十聚類臨床實習:涵蓋的關鍵詞有臨床實習、口腔醫學、帶教模式、外科學、質量保障。臨床實習是本科階段的首次接觸臨床的實踐活動,臨床實習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師在學生臨床時間過程中對學生提升知識運用能力、階段問題的能力上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強化師資培訓,規范臨床教學工作是臨床實習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5]。
3.3 基于臨床師資研究趨勢分析 醫教協同2014 年在我國首次提出,加強醫療衛生與醫學教育兩個系統的協同配合,是保障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2016 年國務院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剛要》,2017 年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醫學教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點建設內容,醫教協同教育模式將成為新時代培養醫學生的突破口[16]。《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 的意見》強調醫教協同,讓高校領導,臨床醫學院領導、職工認識到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是醫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文化傳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大學職能[17]。關于醫教協同研究文獻從2014 年首次提出到2020 年發表文獻數量呈明顯遞增趨勢[18]。
《全國醫院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醫院必須以醫療工作為中心,在提高醫療工作的基礎上,保證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因此,無論醫院類型與級別,教學都是醫院的基本任務之一,只是教學任務量占比不一,附屬醫院與其他醫院在教學方面均存在問題。我國頂尖醫療機構中附屬醫院占有絕大部分,教學相長也得到臨床教師得普遍共識,各級醫院為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紛紛與附屬醫院建立關系,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化,醫學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也為需要建設更多的教學基地來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高校與醫院之間存在相互需求的關系,但是附屬關系建立以后,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教學管理制度執行力缺乏,師資隊伍發展不均衡,教學激勵政策不到位,醫教協同發展不均衡,教學地位在實際運行中形同擺設等[19]。
高校附屬醫院雖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本院人才培養力度不夠等問題[20]。
在臨床師資研究文獻中多以師資培訓、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方面居多,教學激勵、教學運行機制、教學管理等研究占有少量一部分,就現有文獻關于教學激勵的研究來看,師資考核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考核結果大多停留在一次性績效獎勵,未在總的醫院績效上占有一定比例。關于教學管理的研究,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但基本未與獎懲聯動或聯動力度小,基本得不到教師的重視。臨床教學長期健康發展離不開醫院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加強高校和附屬醫院協同育人,加強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向、運行模式、師資隊伍、考核評價、投入保障等內容的制度表達,促進醫教協同育人落地落實。